幼儿的心理特点及教学方法_早期教育论文

幼儿的心理特点及教学方法_早期教育论文

幼儿的心理特征及施教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心理特征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教育

清代著名的医学家王清任指出:“小儿初生门软,目不灵动,耳不知听,鼻不知闻,舌不言……至三、四岁脑髓渐满,门长全,耳能听,目有灵动,鼻知香臭,言语成句。”这说明三、四岁的幼儿大脑发育已初步完成,具有较全的语言意识,感觉器官已初步能与外界建立关系。此时的儿童已具备通过成人的语言教育和自己能力所及的直接接触来吸收知识的能力。由此看来,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完全可能。

然而要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首选必须搞清幼儿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正确合理的教育。

首先,注意具体性特征。幼儿各种心理过程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也就是说,儿童的认识活动更多地依赖感觉、知觉和表象,且容易受到外部印象的支配。其主要的注意记忆方式是无意注意和无意记忆。鉴于这些特点,凡是与儿童生活有关的事物,他们都印象深刻,学得快。因此,对幼儿的早期教育应紧紧地与他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第二,注意及时性特征。根据儿童各年龄段的智力及心理发展情况,及时注意授予该年龄段儿童适当的知识及技能。如外语口语、钢琴、提琴、二胡、琵琶、书法等。这些技能对儿童来说并不十分困难。因为儿童的模仿能力、手指的灵活程度都比较强。这些都是儿童具备学好这些技能的先决条件。然而有些家长常以成人的意愿强加于儿童,让其去完成不能或不愿去完成的任务。例如有的家长拔苗助长,恨不得一下子把子女培养成诗人或文学家,对那些学说话还没几天的孩子一本正经地授之以唐诗宋词,并以子女能在亲朋好友面前露两手而倍感光彩荣耀。事实上,即便这些孩子能背上几首,对其意义却是一窍不通的。与其让孩子下苦功去记一些他们根本不理解的语言外壳,倒不如选一些优秀的适合儿童心理的儿歌或童谣让他们去学学。

第三,注意差异性特征。根据各人遗传素质之差异,扬长避短,进行因材施教。如有的儿童听觉器官特别灵敏,这就有可能使其成为音乐家,若其视觉感受良好,就有可能把其培养为画家。要使可能变为现实,就要求我们根据差异性原则,进行良好的早期教育。

对于幼儿的教育除了搞清以上的特征外,我们还要运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第一,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聪明才智。游戏是学前儿童的最主要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形式。由于儿童生活经验有限,智力发展水平不高。独立活动的能力较弱,因此做游戏时尽可能加以引导。

第二,启发孩子幼小心灵的智慧,及时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刚来到人世间不久的孩子脑中几乎是一片空白,而面对复杂的人类社会,处处感到新鲜,疑惑不解。因此孩子们具有旺盛的好奇心,无穷无尽的求知欲,脑中藏着无数个为什么。这是智慧的火花,创造性的萌芽。家长不可忽视,更不可搪塞。

第三,用故事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坏,什么是美丑。故事可以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启发想象,扩展知识。因为故事形象、生动、有情节、有内容、不死板,孩子容易接受。另外,在讲故事的同时,注意多提一些问题,启发孩子多思,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

第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幼儿的机械记忆力较强,但一味让孩子进行机械记忆,孩子不容易提起精神。只有当孩子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发挥其学习积极性。那么怎样激发其兴趣呢?方法是各种各样的,但最根本的是对孩子的任何成绩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另外,要扩大孩子的活动范围,培养广泛的兴趣。尽力避免枯燥无味的抽象教育,把所学内容与具体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兴趣。

最后,注意父母的身教。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父母的一举一动经常是模仿的目标。在其行动中,往往带有父母的影子。应该注意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家长的好作风,好习惯不知不觉地传给孩子。

幼儿早期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然而对幼儿早期教育的最核心内容则是去培养幼儿的辩别能力,求知欲望。启发他们去想,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在发展他们智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品德,使其成为品德、才能、健康三体合一的人才。

标签:;  ;  ;  ;  ;  

幼儿的心理特点及教学方法_早期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