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第五医院 363107)
【摘要】 临床观察慢性胃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7例,按肝郁气滞、胃肠湿热、脾胃虚寒、寒热错杂四型辩证施治。结果治愈23例(40.4%)有效28例(49.1%)总有效率89.5%,获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医辩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314-02
临床中不少慢性胃炎患者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病情变化密切相关,互相影响,迁延难愈,近几年来,笔者通过57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观察对其证治规律作初步分析。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7例患例均以脘腹部胀痛不适,或伴嗳气、返酸,上腹部饥饿性疼痛为主证。全部经电子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而确诊,并排除胃肠道癌变及胰腺、肝脏等其他脏器疾病引起的胃肠道病变,其中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20岁,平均36.4岁。病程最长64年,最短半年,平均4.6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例,萎缩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例。
2.治疗方法
根据症状特点,分4型辩证诊治。
肝郁气滞型(15例):症见脘腹痞闷,窜痛无定处,食后饱胀,嗳气反酸,肠鸣矢气,大便时泻时溏,精神紧张时腹痛便急,便后稍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治宜疏肝理气健脾,调和胃肠。方用六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柴胡10g、白芍20g、白术15g、云苓15g、陈皮6g、半夏10g、防风10g、佛手10g、素馨花10g、元胡10g、甘草6g。
胃肠湿热型(17例):症见胃脘灼痛,痞闷,牵及脐腹,口苦口臭,恶心,不思饮食,大便黄烂,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化湿热,调和胃肠。方用戊已丸合香连丸加味:白芍15g、吴茱萸3g、川连6g、木香10g(后下)、蒲公英15g、白花蛇舌草15g、元胡10g、竹茹10g、薏苡仁15g、藿香10g、白头翁10g、甘草6g。
脾胃虚寒型(16例):症见胃脘及脐腹隐痛,喜温喜按,饮食减少,食入则胀,神疲乏力,大便溏烂或清稀,稍进油腻或生冷则便增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健脾益气,温化寒湿,调和胃肠。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四神丸加减:党参15g、白术10g、云苓15g、半夏10g、陈皮6g、肉豆蔻10g、吴茱萸3g、鸡内金6g、炒扁豆15g、甘草6g。
寒热错杂(9):症见胃脘不适,食后加甚,口干而不欲饮,神疲乏力,饮食少思,经常口舌后疮,脐腹隐痛,稍进食寒凉则大便带有粘液。舌稍红,苔少而干,脉细濡。治宜健脾养阴,寒热并治,调和胃肠。方用半夏泻心汤合驻车丸加减:太子参15g、半夏10g、黄芩10g、黄连6g、干姜10g、大枣10g、当归10g、白芍15g、阿胶(烊化)10g、山楂10g、薏苡仁15g、甘草6g。
以上各型病例,均为每天煎服1剂中药,分3次服。1个月为疗程,一般观察1~3个疗程。疗程期间禁用其它针对本病治疗的药物及刺激性食物。
3.疗效标准和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慢性胃炎:临床症状消失,电子胃镜检查胃粘膜炎症消失,萎缩性胃炎加病理检查胃粘膜萎缩明显改善或逆转为浅表性炎症,为治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大部分消失,电子胃镜检查胃粘膜明显改善,萎缩性胃粘膜病变减轻,或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转阴,尚存萎缩性病变,为有效;临床症状及胃镜、病理检查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症状消失,电子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粘膜病灶恢复正常,为治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电子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粘膜病灶缩小,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电子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溃疡病灶无改变,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慢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7例,治愈23例(40.4%),有效28例(49.1%),无效6例(10.5%),总有效率为89.5%。其中胃肠湿热型疗效最好,有效率为100%,其次为脾胃虚寒型(93.7%),肝郁气滞型(93.3%),经卡方检验,三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
将慢性胃炎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分开评价,其中慢性胃炎治愈23例(40.4%),有效28例(49.1%),无效6例(10.5%),治疗有效率为89.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愈25例(43.8%),有效率28例(49.1),无效4例(7.0%),治疗有效率93.0%,二者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慢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比较常见,分属中医胃痛、痞满范围。慢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初起常见肝气郁结,悔脾犯胃,复加饮食不节所伤,长年屡发不愈。同时该病病程缠绵,往往寒热错杂,虚实混合,上述四法可综合运用,但应做到补而不滞,滋而不腻,补虚而不碍其邪,疏肝理气,清化湿热不伤其阴,达到袪邪而不伤正。在辨证治疗时结合慢性胃炎发病特点清泄胃热是本病的常用治法。根据实践体会如重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治疗本病最为适宜,该药长于清热解毒消炎,并无苦寒伐胃之弊。
白芍可泻肝火,安脾和血缓中止痛。甘草味甘性平无毒,生肌止痛,通行十二经,故治疗上胃肠湿热型疗效最好。
本组慢性胃炎并十二指球部溃疡患者,从虚实寒热的角度来辨证,综合消化道症状及舌脉之象,旨在针对各证型以疏肝理气、清热化湿、湿中健脾、寒热并治,达到调和胃肠,恢复受纳传化之目的。经临床验证,57例慢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二者治愈率接近,有效率相同,其疗效相关性进一步证明慢性胃炎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病理上的密切联系,治疗上二者兼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原因可能是胃肠湿热,脾胃虚寒,肝郁气滞各自病性相类,治法专一,药力较集中,而寒热错杂型病性相反,治法相左,药力不集中有关。
论文作者:林旭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
标签:溃疡论文; 胃肠论文; 寒热论文; 慢性胃炎论文; 湿热论文; 胃镜论文; 疗效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