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特点的调查和实验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特点的调查和实验研究

邓辉平[1]2001年在《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特点的调查和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从认知角度来研究动机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认知的动机观已成为动机研究的主流,这一时期取得许多研究成果。但理论上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且存在不足。表现为:1.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2.干预性研究单一;3.研究偏重于针对问题学生;4.研究主要在教学活动中具体课程方面进行。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综合认知动机理论的中介认知因素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及培养途径作了初步的研究。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问题提出 在这部分中我们综述了动机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学习动机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前人研究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自己的观点。我们认为,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是人才的主要来源,大学生要成为真正的人才必须进行建构性学习。建构性学习的核心目标是对知识形成深层理解,而深层学习动机是指向学习知识本身的学习动机。只有在深层学习动机的推动下,学生才能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建构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中介认知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是让学生能对自己的动机行为进行自我调节,这无疑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加强。建构性学习必须在深层型动机推动下才能实现。我们还认为,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其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不能是单一的归因训练,因为归因训练是针对问题学生的,而对于正常学生,他们的学习动机需要维持,需要在认知影响的其它方面做些尝试和努力。同时,学习动机的培养途径不只是建立在具体科目的基础上,因为具体的学习动机存在能否迁移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特点的调查和实验研究的问题,我们还应该培养学生一般的学习动机。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主张从整合的中介认知因素出发,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就被试的选取和安排、变量的确定及实验材料和实验程序的安排做了详细的叙述。本研究,首先对六所大学四个年级的大学生做了前测。然后选定长沙大学政法系一年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选取一年级学生,笔者认为这是最佳切入点,因为从前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至二年级学习动机的变化,其差异是非常显着的。本实验在前测基础上,采用不等同前后测实验设计,随机选取一个班为实验班,一个班为对照班。对实验班使用干预材料进行实验,对照班则无干预。历时3个月,然后再进行后测。 叁、结果与分析我们采用多元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处理。分析了实验班的干预结果和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的调查结果。 四、讨论我们讨论了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方法的可行性和途径,讨论了大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特点及成因,以及本实验研究的不足和对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改进。 五、结论此部分我们主要陈述了从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讨论中得出的结论; 1.实验干预在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上有效。 2.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年级、专业的显着差异,存在性别与专业 的交互效应。 3.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呈显着正相关。

张立春[2]2016年在《网络学习环境中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研究》文中提出高职学生是我国高等院校学生中非常庞大的一个群体。近几年,随着终身教育、教育信息化理念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模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网络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渐渐走进了学生们的视线。但是,高职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网络学习方式?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这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在调查了高职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动机现状的基础之上,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能够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策略模型并进行了应用研究。为了解决现状调查中出现的“高职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动机普遍不高”这一问题,本文结合是“TC动机设计模型”,提出了激发和维持高职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动机的策略模型。依据该策略模型,在Sakai网络教学平台上构建了一门课程《Dreamweaver网页制作》,选取了某高职院校一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单组前后测的实验,收集到了前测和后测的两套试验数据并利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实验证明,该策略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和维持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该学习平台也能够为实验提供良好的功能支持,能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和学习观念的转变。

苏秋红[3]2012年在《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推动大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往往只看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差的现象,把学生不爱学习的事实归咎于紧张高考之后的彻底放松,而疏于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机所在。事物的发展由内因起主要作用,学习活动的结果如何同样取决于学习者本身,当学习活动出现差异,除了学习者的智商、方式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否明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调查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对大学生学习动机进行探讨。在调查中,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0份,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一方面获得当前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最直接的资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内容和结构等的不足,另一方面较详细了解了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特点,为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提供客观依据和现实指导,增强大学生学习方面教育管理的针对性。调查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性别、学科、年级、城乡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单一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学生本人、学校、教师、思政工作者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隗晓玉[4]2017年在《小学生数学学习差异的个案研究》文中提出数学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自身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学习差异。所以,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差异的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必要。这项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作品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主要研究两个问题:首先对昆明市XS区YJ中心学校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差异的现状、探讨差异形成的原因;其次,在调查的基础上随机选取YJ中心学校6名学生做数学学习差异的个案研究。希望通过这项研究为小学一线数学教师在面对数学学习差异时能有一些有益的启示。这项研究的主要结论有:在数学学习差异方面,主要体现在数学意志品质、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态度、数学学习方法四个方面;通过个案研究,缩小数学学习差异的主要策略有:第一,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注意力的培养、及时做好学习计划、学会听课与阅读、课后反思等;第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充分挖掘小学生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等;第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如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养成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课、积极发言、有效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并能对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和梳理等。此外,教师在教学前要对学生学习差异状况有所了解,能有针对性的设置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学中能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组织课堂教学、课后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帮助他们逐步完善数学认知结构。这项研究中还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不同类别学校学生数学学习差异的现状与原因分析的改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差异的对策与方法;进一步扩大个案研究的范围,从中找出更具有普遍意义。

郭扬兴[5]2011年在《民办高职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办高职院校是我国民办高校的主要类型,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了重要作用。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是按一本、二本、叁本、专科依次由高分到低分录取,民办高职院校隶属专科类,因此生源质量一般不高,其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较低,尤其对理论知识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动手实践能力也比较强。对民办高职来说,教育教学质量是其办学和发展的生命保障,应当秉持以育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和原则,促进民办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提出“要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既然要育人为本,就应针对民办高职大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学习动机有正确的认识。本研究以上海地区的民办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五个问题:民办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哪些因子构成,哪个因子占主导作用?民办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什么特点?民办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什么问题?哪些因素会对民办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影响?如何激发和培养民办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笔者采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奥苏贝尔的学习动机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并翻阅和借鉴已有相关研究的方法和成果,明确本研究的概念性框架和操作路线,经预研究后确定将民办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划分为七个因子,即报答利他动机、就业生活动机、崇高积极动机、求知实干动机、学校影响动机、地位竞争动机和交往考虑动机。形成正式问卷后,笔者选择了4所民办高职、1所普通院校、1所重点大学的共12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在对所获得的问卷调查数据和所搜集到的其他有关材料进行详细深入的剖析后,笔者发现民办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多样性、外主性、报恩性、功利性、差异性、关联性等特点。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即学习动机水平总体偏低;学习价值观与知识价值观有所曲解;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缺乏求知探索欲;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独立自觉性;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缺乏向上进取心。从客观方面说,影响民办高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包括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改革开放深入时期的社会转型、民众的高等教育观念、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等。因此,笔者依据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学习动机原理,运用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和知识,从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四个角度,对激发和培养民办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民办高职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余源[6]2005年在《甘肃省俄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与研究》文中提出在当代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从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学。其中,对外语学习主体的研究,即学习者是如何学习外语的研究,主要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者个人差异的研究。在对外语学习者个人差异的研究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与态度等对外语学习的效率乃至成败起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外语学习动机的调查与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国外关于语言学习动机的调查与研究很多,而且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国内动机的研究相对滞后,大量有关动机的研究集中在对英语专业大学生及大学英语的研究上。对于俄语专业大学生的动机研究比较少见,更缺乏对俄语学习动机的实证性的研究,特别是对西北地区俄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研究几乎为零。 鉴于这种情况,本研究对俄语专业大学生的俄语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与思考,拟找出通过提高学生的俄语学习动机水平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为改善俄语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本研究于2004年9月对甘肃省俄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俄语学习动机调查,并就调查数据作了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对甘肃省俄语专业学生俄语学习动机的整体状况进行了描述,对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之间的俄语学习动机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解释,并就每一个影响动机行为的具体动机因素对学生俄语学习成绩的影响程度作了分析,然后依据调查分析结果,找出了对俄语学习成绩影响较大的动机因素,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俄语学习动机的针对性培养。实验结果证明,对俄语学习动机的针对性培养有助于学生俄语学习成绩的提高。

张清海[7]2006年在《高校贫困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中小学生,对大学生的研究较少,对贫困生的研究更少。以内因、外因和认知动机理论为基础,运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南京高校的52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筛选出197名贫困生,期望获得贫困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学习情况,为教育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该研究获得如下结果: 1.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型、环境影响型、未来发展型、社会报答型、地位形象型、消极应付型和学业成就型七个动机中,未来发展型动机最强烈。 2.贫困生学习动机水平显着高于非贫困生(除了地位形象动机外);贫困生的社会报答动机显着高于人生价值动机,而非贫困生恰好相反。 3.贫困生在动机因素4(社会报答型)上存在显着的专业差异、在动机因素6(消极应付型)上存在性别与年级的显着交互作用、在因素5(地位形象型)和因素7(学业成就型)上存在显着的年级与专业交互作用、在因素1(人生价值型)上存在显着的性别与生源地交互作用、在因素7(学业成就型)上存在显着的专业与生源地交互作用。 4.贫困生在因素1(人生价值型)上存在显着的父亲职业差异、在因素4(社会报答型)上存在显着的父亲小学与初中、高中或中专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因素6(消极应付型)上存在显着的母亲小学与初中文化之间的差异。 5.贫困生的大学成绩与高中成绩差异显着;高中阶段成绩与当前的人生价值型、学业成就型动机显着正相关:人生价值型、学业成就型、未来发展型动机与大学成绩显着正相关。

贺莉[8]2011年在《俄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俄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和双边交流合作的迅速扩大,俄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作用日益巨大,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俄语专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新形势下,俄语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学生在俄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入门困难、费时低效、缺乏兴趣、惰于思考等现象。归根到底就是不会学习,不会有效地和自主地学习。当代教育者和心理学家已经达成共识,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如何深入有效地开展俄语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通过教师与教学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提高俄语学习的效率,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我国学者对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分析国内现有学习策略研究的文献发现,其研究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对英语、数学等学科的学习策略研究较多,对俄语学习策略的研究极少,还处于起步阶段。造成这一后果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俄语教育者一直以来偏重于对俄语语言本体的研究,忽视对俄语学习过程和学习者主体的研究,更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指导。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构建符合现阶段俄语学习特点和俄语学习者特点的学习策略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实证研究,为学习策略研究向多学科、多领域纵深发展奠定基础。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立足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俄语学习的特点探讨新背景下俄语学习策略系统的理论架构,以俄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步构建俄语学习策略调查量表,对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后证明量表真实有效。利用本量表实施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课堂观察、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大学生俄语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及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关系。根据分析结果选定实验组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策略训练,结果表明:实施策略训练有助于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俄语教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俄语教师的科学有效教学提供指导。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学习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未来学习策略研究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在建构主义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基础上初步构建俄语学习策略的理论框架;第叁章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成功构建俄语学习策略的理论系统,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环境)管理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等六个分策略。经效度和信度检验,俄语学习策略总量表和分量表均达到满意的水平。随后,运用编制的俄语学习策略调查表对吉林省内6所高校俄语专业737名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水平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俄语专业大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的水平一般;从校际差异角度分析,重点高校俄语专业大学生比一般院校学生在俄语学习过程中更频繁地使用各种学习策略;非师范院校学生比师范院校学生更频繁地使用各种学习策略,明显表现在认知策略和交际策略方面;普通院校大学生比民办院校学生更频繁地使用各种学习策略,明显表现在记忆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方面;从性别角度分析,男女大学生只在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维度上表现出显着差异,男生比女生更频繁地使用这两种策略;从年级角度分析,学习策略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大叁年级的时候水平最低;从成绩差异角度分析,高分组学生的俄语学习策略水平高于低分组学生,明显表现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方面。第四章通过对俄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水平与学习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资源(环境)管理策略的运用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的高低;第五章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选定策略水平较低的一所民办高校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一个班级27名学生进行为其半年融入教学的策略训练。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所训练的学习策略,提高了俄语听力和词汇学习的技能,也提高了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估的元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业成绩也明显提高;从训练的效果看,男生较女生明显,中等生较优等生和差等生显着。第六章根据前文调查分析和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并针对俄语教学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潘莹[9]2011年在《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干预研究》文中指出学习适应性,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与学习环境保持一致,从而取得良好学习效能的心理倾向。它不仅是学生学业成就与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重要保证条件。大学新生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的转变而造成学习适应不良,并因此而产生焦虑、沮丧、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又反过来对大学新生的学习行为造成消极影响,阻碍其学习适应性的发展。而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高效、影响广泛、感染力强的心理辅导形式,能够帮助大学新生解决这些负面情绪的困扰,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本研究从实证研究角度出发,调查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现状,并分析影响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在前期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大一新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主要目的是提高他们对大学学习的适应性,并为其心理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本研究也确立了加深专业了解、增强学习动机、掌握学习方法等内容作为为主要辅导目标。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研究工具为《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及自编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辅导方案。调查了云南省叁所本科院校不同专业572名2010级大学新生。从中抽取32名学习适应性较差的大学新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了每周两次,共计八次16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本研究所有数据均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6.0for Windows统计软件处理。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l)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处于中上水平。(2)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存在独生子女、专业兴趣程度、学习动机取向上存在差异。(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在学习适应性的5个维度上均存在显着的差异。与干预前相比,实验组被试的学习适应性有了显着的提高,而对照组却没有发生显着的变化。(4)实验组成员对团体辅导效果质的评估较好。(5)本研究制定的干预方案有效地提高了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是一套可行的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辅导工作方案,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吴越[10]2004年在《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场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以及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十几年来,教育者们围绕着“教会学生学习”这一重要课题,开展了多项研究。人们发现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习中极为重要的机制,直接影响到学习的各个方面。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各种社会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开展大学生学习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有效地学习,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选取了与学习策略及学生学习有重要关系的场认知方式、学习风格以及学习动机等因素,探讨了它们与大学生学习策略以及学业成就的关系。这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增进学习策略的合理使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了大学生学习策略使用调查量表,场认知方式图形测验、学习风格评定量表,以及学习动机量表对843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761份,并根据问卷状况对部分被试及教师进行了访谈。之后,对各研究因素进行了比较、相关、回归等统计分析与讨论,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正在深化的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经过详实认真的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学习策略具有本阶段的发展特征,并在不同因子使用特点上有所不同。表现在: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学习策略使用存在显着差异,在各因子中,只有元认知策略的差异不显着;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资源管理策略的使用差异较为显着;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的使用差异显着。 2.不同年级大学生场认知方式、学习风格特征差异不显着,而学习动机差异显着。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场认知方式具有显着差异,表现为女生的场独立性低于男生;文科学生的场独立性低于理科学生。在学习风格上,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视觉型—言语型维度与步骤型—综合型维度具有显着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偏向于言语型、步骤型的学习风格;在专业差异方面,文科学生较理科学生显着倾向于视觉型的学习风格。学习动机方面,大学生表层型学习动机具有性别差异,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文理科大学生则在深层型动机、表层型动机均存在显着差异,表层型动机文科学生低于理科学生,而深层型动机则相反。 3.大学生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场认知方式之间存在广泛的显着相关;学习风格各维度与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诸因素对大学生学习策略具有明显的回归效应。其中,深层型动机,场认知方式以及学习风格中的视觉型一言语型维度、感受型一直觉型维度对其具有直接的回归效应,据此,本文建立了路径模型。 4.不同学业成就大学生在学习策略及其各因子的择用,场认知方式以及深层型动机、表层型动机上均存在显着性差异,表现在除表层型动机之外,高学业成就者在其它因素上的得分均高于低学业成就者。在学习风格的活动型一沉思型维度、感受型一直觉型维度上,高、低学业成就者的差异也十分显着。在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判别分析中,有学习策略的四个因子以及学习风格中的活动型一沉思型维度、感受型一直觉型维度进入了判别方程,区分度良好。在对一年级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中,各因素对一年级大学生学业成绩有明显的回归效应。其中,学习策略、活动型一沉思型维度、深层型动机以及感受型一直觉型维度对其具有直接的回归效应,本文也对此建立了路径模型。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特点的调查和实验研究[D]. 邓辉平. 湖南师范大学. 2001

[2]. 网络学习环境中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研究[D]. 张立春. 西南大学. 2016

[3]. 高校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D]. 苏秋红.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4]. 小学生数学学习差异的个案研究[D]. 隗晓玉. 云南师范大学. 2017

[5]. 民办高职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D]. 郭扬兴. 上海师范大学. 2011

[6]. 甘肃省俄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与研究[D]. 余源. 西北师范大学. 2005

[7]. 高校贫困生学习动机的研究[D]. 张清海. 河海大学. 2006

[8]. 俄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D]. 贺莉.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9].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干预研究[D]. 潘莹. 云南师范大学. 2011

[10]. 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场认知方式、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以及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D]. 吴越. 陕西师范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  

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特点的调查和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