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中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方向
李 丹
(湖北警官学院警体战训部 湖北武汉 430034)
摘 要: 从十八大到十九大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与精神,为新时代中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认清中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习近平体育思想,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应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路径选择需符合实际。
关键词: 传统体育;发展方向
面对中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对新的发展方向进行探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重要任务,也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要求。体育强国梦是习近平体育精神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其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本文结合习近平体育精神与中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索。
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路径选择需符合实际
发展路径关乎着新时代中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全局,直接影响着新时代中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成败,选择何种发展道路,就能培育出与之相对应的中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应将体育强国梦同中国梦相一致,作为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也需如此。要想实现“中国梦”,就必须选择“中国道路”,这也是我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中“特色”传承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体育的发展路径,主要跟随欧美竞技体育发展方向,是对欧美体育文化方式及价值观念进行输出的西方体育文化模式。而西方体育以奥林匹克为代表,其注重高水平竞技体育技术及战术,对体格与肌肉的强健加以强调,对环境与自身的竞争进行追求。而我国特色传统体育,是一种反映古代人民在健体养身与娱心劳逸方面的精神寄托与追求的体育形式,是将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融于一体形成的体育形式。我国特色传统体育多对儒家“天人合一”及道家“无为而治”等思想理念加以强调。其核心思想多为“仁”,其基本模式以保健性与表演性为主,在价值取向上,对人的内在气质与品格,以及精神修养等加以崇尚,表现出奋发进取和重礼知义等民族特色。[1]但当前我国特色传统体育的发展,却一味模仿和效仿西方,陷入身陷“发展路径依赖”怪圈。
这种怪圈的形成,从深层次而言,也与民族文化自信的缺失有关。上世纪九十年代,即有学者提出“文化自觉”的论断,认为国人多缺乏民族文化自信,但只有对自己的文化充分认识,并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多元文化世界中拥有自己的位置。[1]在我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尽管我们对具有较高文化认同价值的诸多体育项目进行了筛选,但由于长期对西方体育发展路径的依赖,自身文化自觉与自信的缺失,导致新时代主流人群在特色传统体育方面依然形成了隔阂,极大地制约着中国特色传统体育的发展。因此,对中国特色传统体育“文化自觉”加以树立,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便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十八大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及从上而下对文化价值与作用的强调,人们在民族文化自觉与自信方面的认识逐渐加深。民族特色传统体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起色,不仅出现了以带动学科发展为目的的民族特色传统体育学术科研工作会议及学术成果研究;出现了各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民族精神风貌进行展现;开展了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教育传承等。都不程度显示出了对我国特色传统体育的新认识。这些是增强我国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也是增强我国民族文化自信必须积极加以落实的现实问题。只有建立在民族文化自信基础上、民族文化自觉上,我国特色传统体育的发展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径,在国际体育舞台中才能确立自己独有的地位。
目前,三产融合尚处于探索阶段,很多地方还处于一二三产业简单共存状态,即一部分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也让家里人开着农家乐,但是却各干各的,没有实现真正融合。换句话说,就是不论单一的农业生产还是以农家乐为主的农村观光旅游,都还没有真正发挥农业的应有功能。所以,三产融合必须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
二、凝聚民众力量,在脚踏实地中积极推进
体育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梦”的组成部分。新时代的体育强国梦,要求凝聚中国力量,对集体智慧与个体资源进行整合,这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传统体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中国特色传统体育繁荣发展的可靠保证。中国特色传统体育不仅在项目上繁多,而且在数量与种类上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据传统体育资料统计,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达977种。其中,汉族近300种,其他民族为600多种,传统体育的分布覆盖了我国30多个省,具有突出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域的传统体育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例如,岭南的龙舟竞渡,山地地区的竞走,草原地区的骑射等。在项目和种类上如此丰富多彩,且在地域上如此具有特色的传统体育,如果只依托一个部门,或一小群人进行策划和发展,任务量过于巨大,很难推动我国特色传统体育快速发展,也无法实现加快建设中国体育强国梦的新时代目标。在新时代的今天,我国特色传统体育的发展,必须摒弃传统的“小众”意识,对群众观念进行牢固树立,对群众主体地位充分给予尊重,凝聚民众的力量,在脚踏实地中积极地推进,挖掘群众中的“中国精神”,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动中国特色传统体育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体育运动中蕴含着“重在参与和自强不息及顽强拼搏”奥运精神,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我国要以更艰苦的努力做好体育强国事业。在当前全民健身热潮下,我国可在全民健身项目中纳入特色传统体育。通过全民化参与,推动我国特色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从促进全民健身与娱乐等着手,促进我国特色传统体育在群众中实现生活化运动。我们还可充分借助学校力量,在各地校园体育课程中引入中国传统特色体育项目。学生作为未来的希望,通过该群体传承和发展我国的特色传统体育,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助于我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的规范化和普及化。在教育部门的重视下,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在体育教师的教学下,在学生的学习和传播下,保证我国特色传统体育生命力持续的发展,推动其从杂乱无序转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我们可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一些适合全国推广的项目进行筛选,对部分地区中小学加以选择,并展开试点教学,不断丰富特色传统体育课程。然后,逐步将课程推广到全国各地中小学及高校中。我们还可充分利用各主体的传播力量,对特色传统体育进行全面传播。这里的主体力量,除政府与企业外,还包括民间社团及个人主体等。政府主体可基于公共外交视角对特色传统体育进行传播,企业主体可通过对富含中国特色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产品,以及体育用品的销售进行特色传统体育传播。民间社会组织可发挥其对特色传统文化的了解优势,制定针对性的特色传统体育传播策略,个人主体可通过微信、微博及Facebook和Twitter等,对特色传统体育进行传播。在凝聚民众力量的基础上,脚踏实地推进特色传统体育,是新时代中国特色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与路径。
该模型的复相关系数R为0.9844,判定系数R2为0.3105,经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2为0.3009,F=32.33,F0.05(5,364)=2.23878,F﹥F0.05,显著水平为0.05,预测精度可达95.33%。
参考文献:
[1]张士鑫.构建学校体育特色 弘扬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教学,2017,37(2):37-38.
[2]薛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价值与区域发展建设[J].辽宁体育科技,2017,39(5):87-89.
[3]赵苏喆.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0):209.
基金项目: 湖北警官学院2019年院级科研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文化自信视阈下警察体育发展路径研究(一般项目);指南编号:自选。
作者简介: 李丹(1970.12-),女,湖北省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标签:传统体育论文; 发展方向论文; 湖北警官学院警体战训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