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的细节护理及护理效果评价论文_李碧琼

南部县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南充 637300

摘要:目的 分析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应用细节护理的路径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90例输液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予以输液细节护理模式,对两组患儿配合度、穿刺成功率、等护理指标实施对比分析。结果 患儿输液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主动配合度均相应优于对照组患儿,且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科门诊输液中,为患儿提供定向的细节护理举措,可有效强化护患关系同时,增强患儿及家属的护理工作配合度,提升整体护理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关键词:儿科;输液;舒适护理;应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e the application details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infusion.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pediatric outpatient service in Nov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4 children with 90 cases treated,45 cases in each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mode.Results children infusion nursing effect comparison,P < 0.05,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Conclusion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infusion,provide the details of the directional nursing measures for children,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pediatrics;Transfusion;Comfortable nursing;Application effect

近几年来,随着儿科医学的不断发展,儿科门诊输液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年龄阶段和心理个性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难度也在不断提升,对于门诊输液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获得患儿及家属的密切配合,保证输液过程的顺利,降低护患纠纷,我院儿科门诊自2013年11以来关注实施了儿科输液细节护理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90例输液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90例患儿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观察组45例患儿中,共24例女孩,21例男孩,患儿年龄跨度为1~8岁,平均年龄(5.8±1.1岁),输液诱因:呼吸系统疾病18例,消化系统17例;皮肤科疾病4例、其他病症6例;对照组45例患儿中,共22例女孩,23例男孩,患儿年龄跨度为1~9岁,平均年龄为(6.2±1.2岁),输液诱因:呼吸系统疾病17例,消化系统18例;皮肤科疾病5例、其他病症5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输液诱因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输液护理模式,具体护理内容包括:患儿基础资料掌握;接诊、核对患儿年龄、用药等基本情况;执行医嘱、叮嘱交代输液过程中需注意事项;为输液患儿构建静脉通道、皮肤消毒护理;输液、换药、做好输液巡视工作[1]。观察组患儿给予细节护理模式,具体护理路径流程如下:

(1)基础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详细、深入的了解患儿病情及背景资料,科学地结合医嘱及患儿年龄、病症与家属沟通,讲明病情治疗、护理方案,说明输液治疗的必要性及头皮静脉输液的原因、注意事项,让家属在掌握患儿病情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配合并接受输液指导、护理培训,引导家长配合安慰患儿、限制患儿活动,积极转变紧张、恐惧、抑郁等心态,配合各项护理服务工作开展。如果患儿年龄相对较大,护理人员应强化与患儿的一对一交流,注重患儿主观感受;如若患儿年龄较小,则强化肢体语言的沟通交流,多用拥抱、抚摸等动作以及微笑等表情语言稳定患儿情绪、增进护患感情,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在病房提供轻音乐、电视节目等,分散家属和患儿注意力、改善护理体验[2]。

其次,护理人员应当深刻认识到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患儿,若遭遇不良护理体验易导致心理层面创伤,从而发自内心地关爱患儿,强化病情管理、热情介入心理干预,将输液不良影响降到最低,促进患儿保持心理愉悦。再者,应加强输液期间巡回检查,关注患儿和家长感受,要鼓励患儿和家属提出建议、讲出疑问,耐心倾听,及时答疑,维持亲情式的护患关系、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护理危险因素,避免护患纠纷。

(2)穿刺细节护理:穿刺过程中,需根据患儿情况合理的选择穿刺部位及静脉血管,如针对年龄<2岁的患儿,应首选额静脉穿刺,因为额静脉等较粗、分布浅的血管有利于穿刺成功。而对于选择手背静脉穿刺的患儿,尽量选择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三掌骨头形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域皮肤较薄,神经分布相对较少,血管粗大便于穿刺及固定,也可降低穿刺时产生的痛感。穿刺不可选择已损伤、感染及弯曲静脉,穿刺过程中多指压配合,尽量不拍打静脉而干扰患儿情绪导致其不愿配合后续操作。如有需要,局部热敷、充盈静脉便于穿刺[3]。另外应选择无弯曲、无锈、规格适宜的穿刺针,确保针头与接管紧密连接,需要输血、补液患儿准备大号针头。

手持穿刺针时,应保持穿刺部位15°~20°的倾角,缓慢刺入选定静脉,见到回血后,沿着血管走向于皮肤之下浅行0.5~1.0cm,控制进针深度以保护血管不被意外刺破,之后保持与血管10°的夹角,见回血,将少量药液轻轻注入,观察局部肤色变化,如果血管较细小,则将皮肤轻轻挑起后准确潜入血管,一般可一次成功。也可选择大角度快速进针,针头和皮肤呈80°~90°角,快速刺破皮肤来到皮下部位,视血管深浅具体情况快速缩小进针角度、向血管腔刺入,有效将穿刺距离缩到最短,减轻患儿疼痛感、有利于患儿配合操作[4]。或可选择逆行穿刺,以适当力度和速度逆行刺入皮肤和静脉,以较大力度和较快速度穿刺皮肤,再以较稳、较小力度和速度刺破血管,逆行穿刺,避免发生肿胀,防控不良反应。

穿刺成功后,使用胶带固定输液管,可将胶布于穿刺针针柄部分粘贴固定,硅胶管避开针头、血管走向,逆时针“U”形环绕,固定在针柄胶布上,2条胶带重叠并固定妥当,避开针头以免压迫,有利于维持输液速度、保护血管、减轻不适。也可以“s”、“e”型固定方式固定穿刺针,此种固定方式可以规避患儿动作和护士操作意外牵拉情况,尤其利于保护长期输液患儿血管、降低药液外渗和局部静脉炎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

(3)拔针细节护理:掌握合适的拔针时机,加强输液巡回检查,发现液体将要滴完时,提前准备拔针,液体全部滴完后,若发现输液管内液面不下降或缓慢下降,则立即关闭输液调节器,手指轻压针眼,快速将穿刺针拔出,避免浪费药液、降低回血率。拔针同时要降低揭胶布带来的痛感。拔针前,以蘸有医用酒精、生理盐水的消毒棉签将胶布远端逐渐湿润,分离粘在胶布上的毛发等物,也可以蘸有消毒液状石蜡的医用棉签将胶布远端逐渐湿润,轻而快速、向外周方向将胶布揭起[5]。拔针、揭起胶布后,以准备好的棉球轻压针眼,切忌向上方向揭起胶布,以避免牵扯针头给患儿带来疼痛感。

拔针成功后,将干棉球压于针眼部分、针眼上1~2cm部位,指导家长以大拇指纵向按压针眼部位5min,防治患儿身体晃动、按压移位,预防按压不当、患儿活动引起的穿刺部位血肿或皮下淤血。

1.3 评价标准

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来实施护理满意度调查,所有问卷均由患儿家长代为填写。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90份,有效率100%。护理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对比结果采用X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满意度为95.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护理效果

输液期间,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43例(95.66%),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36例(80.00%),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输液期间,40例主动配合(88.89%),对照组31例主动配合(68.88%),主动配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未出现护理纠纷事件;对照组3例患儿因哭闹不止、用药后不良反应而产生护理纠纷事件,护理纠纷率6.67%。两组患儿护理纠纷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现实中,基于小儿生理、心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输液护理过程中,需要制定系统的护理计划,护理人员应作好护理准备工作,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操作技巧,正确选择穿刺针和血管,规范持针和进针,争取一次穿刺成功、警惕输液异常情况发生。另外,因为儿科起病急、变化快、抢救患儿多、随机性较强,护理人员更需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安全意识、风险管理意识,防控护理风险事件、避免护患纠纷。

通常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和并发症主要有静脉炎、针头脱落、药液外渗、反复穿刺等,因此护理人员需针对以上不良事件优化护理服务,应用心理护理、情感护理服务方式,在同患儿及家属沟通交流、开展宣教工作的同时,维持亲情式的护患关系;同时穿刺完成后,配合患儿家属限制患儿活动,并加强巡视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护理危险因素,通过各输液细节的有机衔接关注,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家长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儿科门诊输液患儿临床护理时,采用细节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使输液患儿得到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苗德凤.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35-37.

[2]胡宝仙.新形势下小儿输液护理质量控制研究探讨[J].大家健康,2014,(1):276-277.

[3]张雪好.优质护理在门急诊小儿输液区的运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7):354-355.

[4]许卫红.小儿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4,(28):147-147,149.

[5]王一帆.门诊小儿输液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J].求医问药,2012,10(8):

论文作者:李碧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

标签:;  ;  ;  ;  ;  ;  ;  ;  

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的细节护理及护理效果评价论文_李碧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