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化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且其在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和主要原因是电气自动化技术能维持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功能作用,并对主要的技术进行了主要的详述,这也能够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提供应用参考。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力技术;电力系统
随着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工程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也随之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是结合多个交叉学科的现代化电力技术,它在电力传输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高效的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以此来满足自动化的需求。因而自动化电气的自动化控制发展不仅能够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这也能大力促进国家电力,因为能够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
1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的功能作用
1.1 明显的减少测量误差
在电力工程测量中,通常标准的误差设置为0.7级。信号在电缆传输过程中,这就最起码会有0.1级的误差;而在A/D变换中,也会产生0.2级的限号误差。当前的电气自动化应用的是EIT技术,因此能将电力系统的误差控制在0.5级,且现场测量误差不能低于0.4级。误差产生的原因在数据的收集过程在光纤传输后降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多次变换。且在数字信号的转换过程中,外部干扰的降低防止了二次转换。
1.2 配电网的整体防护性能
当故障发生在一定的区域范围时,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式电流内部会产生谐波,这就会致使继电器保护装置发生延时反或直接拒绝;当故障发生故障区域范围外,电磁式电流则会进入饱和状态,触发继电保护执行误差动作。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避免因长距离的产生能量消耗,避免出现误差操作,且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磁饱和状态,因此能够精准的映射出电压的暂态过程,进而达到降低误差的目的,以此来系统的防护功能。应用自动化技术的配电网灵敏性更好、更快捷,因而能够全面的提高电网系统的防护功能。
1.3 电力系统的暂态要求
电力系统中的EIT具有好的带宽、较低的相位延迟,可以推断出电力系统的动态、线性特性效果都很好,特别适用高频信号的振幅的测量中,测量结果非常准确,这就为暂态响应工作更加稳定的支持,从而实现高效、安全、灵敏的暂态保护目标。
1.4 提高畸变波形测量精度
当频率环境较为复杂时,电磁式设备则不能精准完成测量和动态保护功能。但电子式电气控制技术能动态监管电力系统的非稳定环境,且能够科学的测量和验证输出的大电流,从而来确保在频率极其容易发生畸变情况下能够正常的工作。
1.5 提高智能电网的安全
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微机技术结构简单,这就能尽可能的避免发热失效、燃烧等造成安全事故。适用光纤信号的集成电路也能降低小信号电流造成的冲击,以此来避免材料发生变化,以此来提高电网的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电气自动化原则
2.1 设计原则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若需要增加监控设备则应在主线中进行接入,且必须标明该监控设备的型号。智能开关控制计算机远程操作,以此来远程控制开关的分闸、合闸,以此来保障远程工作的正常运行。但对于相关的运行状况则需要独立的开关来进行监控系统的引入。
2.2 选型原则
该原则主要考虑的自动化监控、远程监控,在电力系统的保护机制一般采用的是微机保护方式。且在实际的系统设计中会选择智能开关,简单的接线方式来连接电力系统和电气自动化。
3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3.1 发电厂自动化
发电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人们生活所需的电能,因此发电厂的自动化程度对于电力系统发展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且直接关联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我国当前的发电主要以煤炭、风力、水力三种方式。风力发电是一种新型节能发电模式,将风力转换为电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风力发电厂中运用,使其始终保持最佳的风口位置,并能自动的保护和监控发电装置,该种方式不产生污染气体,并没有废弃物,因此是一种新型的清洁发电方式。
3.2 发电厂的分散监控系统
随着电力系统的扩展,我国的发电厂数量也随之增加了很多,为了整合发电厂的资源,提高发电厂的整体效率,必须将分散的发电厂进行集中式管理。发电厂中的分散监控系统是结合来监控、控制、通讯等技术来实现的集中控制管理系统。该系统分为四个层次,PCU层实现监控功能;以太网层实现数据的传输功能;OS层和ES层实现管理接口的功能。
3.3 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网自动化主要是运用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来实现数据的采集,选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连接网络技术和电缆,以此来完成对配电网的自动化调度。而配电网调度负责的是电力系统数据的收集和发布,也是保障电力系统能够在故障发生时实现最快的响应。例故障发生时,调度中心首先会检测到故障,然后判断故障类型,并安排维修人员到现场进行维修,并可通过配电网络调度中心随时指挥故障的解决过程,实现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效率来解决发生的故障,恢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4 结论
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及时的采集电力系统中的数据,进而保障电力系统时刻处于监控的状态下,并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此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由此可知电气自动化技术具备非常明朗的发展前景,对其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任杰.基于电气工程的电气自动化应用探究措施分析[J].科技传播,2012,06:31-32.
[2]胡荣荣.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探析[J].机电信息,2012,30:109-111.
[3]潘建平.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J].企业技术开发,2013,17:131-132.
论文作者:马康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电力系统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技术论文; 发电厂论文; 误差论文; 故障论文; 测量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