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行进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城市越来越走向现代化,这意味着城市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电力系统的负荷越来越重。自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建立了大量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自动化配电以及实现系统的自动化配电实用化的关键技术不断向新的发展方向迈进。本文在简单介绍了配电自动化在我国的最新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着重讨论了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发展程度以及未来的发展着力点。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进展
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起步较晚。上世纪末开始,建设以及改造城市电网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全国范围内开办了大量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试点,大面积应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但是有一部分自动化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甚至被闲置和废弃,原因在于地方并没有全方位的了解配电网自动化,没有形成牢固的配电网架基础,不完善的通信手段以及不完善的一次配电设备。在众多的试点系统中,不乏取得成功应用的案例,比如广东、浙江等地区在管理配电网建设过程中以及后期的运行和维护过程中对配电网进行了加强和优化,这些措施使供电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带动我国的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向前进步。
一、关于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关键技术
1、FTU功能的加强
FTU属于馈线终端的装置,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要素,配电线路的动态运行情况可由FTU进行监控。为确保在恶劣环境中FTU也能够高效运转,在FTU的设计过程中,一系列影响因素必须被充分客观地分析。为了日后的检查与维护便利,在设备的安装过程中,FTU和开关在结构方面须保持一致。而FTU所具备的多项特殊功能为配电实用化的实现研究提供了很多突破口,比如系统出现事故时FTU可以及时捕捉事故的数据信息,在日常工作中自动检查自动恢复,人工手工操作等。
2、DMS建设与网络通信技术的优化
为了使DMS充分发挥作用,系统拓扑信息GIS/SCADA/DMS保持一致,DMS信息一致于全局信息,包括源头信息,这样才可以使负荷控制和用电等信息融合在一起,它们都处于一个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内,这些都是实现最终的信息一体化的基本条件。要达到这些条件的要求需要相关人员在建模、编码的过程中就充分认识到信息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要根据上述具体的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
配电系统自动化运行离不开可以起到监测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通信技术,为了能够满足配电系统的基本要求,顺畅地实现多种形式的通信过程,,必须以市场为基本导向,不断完善网络通信技术,使其不断优化。
3、注重SCADA系统与GIS的有效沟通
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配电自动化系统要求承载着各种软硬件的平台协调发挥作用,对配电的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的监督和管理。而为了满足这一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注重SCADA系统与GIS的有效沟通,使各类数据信息能够有效与及时沟通。
4、优化配电自动化系统、注重配电主站建设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营效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纪律和运行的成本,电力企业要安排工作人员优化系统,使它的蓄电池智能维护功能保持在良好水平。此外,由于不同地区对配电主站有不同的要求,电力相关企业要对相关技术进行优化并应用,着重建设特征鲜明的配电主站,对数据库进行实时保存以及维护,以大型商业数据库的信息作为重要的历史参考,加以分析利用,保证配电主站保持高效运行的状态。
5、加强DMS流程化管理
在配电系统的自动化设备中,对DMS系统分别进行必要的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加强DMS流程化管理,可以避免研制系统的过程中有质量问题的出现,整个系统的质量得以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进展与建设关键点
1、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进展
(1)智能分布式FA。科技不断进步,我国的电力事业也在快速发展,电力单位纷纷开展深化改革工作并出台改革方案,使广泛应用分散发电装置成为可能。与此同时,电力单位为了在合适的地点提供适宜的能源、降低电能在线路上的损耗、提高能源的转换率和电力资源的优先利用率、降低电网的运行成本,电力单位采取了完善配电网的方法。智能体和区域协调器的多样化功能的共同发挥和协调配合可通过FA多智能化体系来实现。
(2)配电实时信息引擎机制,优化配电网运行决策支持系统。
DMS、配电自动化是实现电力企业系统中信息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某种联系。为了顺利实现配电网自动化实用化,电力系统设备要满足所制定的电力二次系统网络安全框架基本要求,要经受住集成总线系统应用层互联模拟化标准的考验并且能够支持公共信息模型。
在满足以上要求的基础上,还需要降低供电系统的经济成本,提高供电质量,这就要相关技术人员积极构建运行决策的模型,依靠参数数据信息构建科学的输出和输入关系,电网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加以完善,从各个角度完善运行决策支持系统,这样还使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
2、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建设关键点
(1)配电自动化建设坚持实用化原则。
电力企业在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循经济实用、差异区分、资源共享的原则,因为在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规划设计中,电力事业的发展要求国家电网公司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客观公正地分析各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企业依据具体的规范要求,对配电网进行智能化管理并不断加强,保证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有效性。将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逐步提升上来。
(2)配电自动化实用化运行管理水平的强化提高,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建设模式的优化完善。根据各地区的电网运营情况,利用先进的技术并不断进行优化,尤其是要注意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的关键性,提高配电数据记录和调度信息数据的准确率,顺利开展相关的工作,将配电网的运营效益切实提高起来,这样才能使各地区电力企业将不断加强在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方面的管理。在加强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接线形式、网架核心运行方式的优化,依据可靠、经济、简便的原则选用运行方式,对网架运行形式进行简化,对新时期配电网接线工作进行模式化、规范化处理,拓扑系统规范化,提高其纠错能力,以达到拓扑系统可以模块化处理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特别是主干线或者电源接头处的故障,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实现电力企业建设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接本模式的优化和完善。值得注意的是,配电网多样化的作用在模式化处理的支持下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3)在运行过程中注重维护配电自动化实用化设备。不同的配电网有不同的特点,电力企业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设备特点,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并合理的运行与维护规章制度,明确设备出现故障时的处理问题的流程,制定设备和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的时间表,根据时间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并立即对故障进行有效的解决,不影响设备的安全和稳定,使设备通过实用化考核,使故障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只要达到以上目的,系统运行成本就可以显著降低,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中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突飞猛进,这时配电自动化技术就急需提高实用化,而之前的自动化技术研究为实用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发展前景被广泛认可。但是电力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关键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将技术真正的应用起来,配电网的运行方式也需要一定的优化。不仅要使电力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运营效益提高,而且同时要形成其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三位一体。
参考文献
[1]张腾文,郑诗昊,董辉.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J].2016年四川水泥,11:101.
[2]吕德松.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与进展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01:58-59.
[3]马飞,飞卫鹏翼,姜照轩.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J].2016年南方农机,10:124.
论文作者:刘先晶,刘冰,杨超,金垒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9
标签:系统论文; 配电网论文; 信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关键技术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