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语识字实验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韵语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尽早大量识字是为了尽早阅读和写作。回顾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来的各种改革实验,可以说都是在异途同归地倾向于尽早开始大量阅读。识字是阅读的前提,所以多年来我国小学汉字教学研究异常活跃,现已形成了十六种识字方法,尽管其方法不同,但都是在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快速识字,尽早读写。
日本汉字教育专家石进勋博士经多年的研究发现:默记汉字的能力,一年级的学生最强,年级越高,逐渐降低,愈早识字效果愈佳。这一研究成果1973年5月在美国费城举行的“第六次世界人类能力开发会议”上,被授予“对世界人类作出贡献的研究”奖。早期教育研究发现,儿童是把一个汉字当成一个完整、由若干线条组成的图形来识记,是一种图象记忆法。这种记忆能力不但形成的早,而且潜力是惊人的。近年来,我国涌现一大批早慧儿童,出现一些少年大学生,研究其发展规律可以发现,他们大都进行过早期大量识字。天津等地近些年来采取听读等方式,使幼儿园的孩子平均识1400多个。
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低年级儿童是完全具备大量识字的潜能的,只要按儿童的认识规律教学,方法得当,就可取得惊人的效果。
二、韵语识字概述
我们从1983年秋在研究分散识字和部件识字的基础上,于1984年秋开始搞集中识字,1986年秋又开始搞了注音识字。我们边实践边认真总结现代各种识字教学的利弊,同时还认真研究了我国传统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教育经验,并学习了先进的汉字教育理论,进而使我们发现,凡是进行快速识字教学的,大都是先从研究儿童记忆规律开始的。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根据现代汉字教育理论和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终于于1987年秋,初步总结出一种新的快速高效的识字办法——韵语识字。
韵语识字的假说为:根据快速记忆和汉字教育的理论,充分运用定位联想和奇特联想的方法,把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2500个常用汉字,先组成最常用的词,再用这些最常用的词围绕一定的中心和故事情节,编成句式整齐、合辙押韵、通俗有趣、易于理解、短小精悍并具有儿童特点的韵文。这样,既能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又能把庞杂繁多的汉字变得精炼集中,情趣盎然,不仅能进行快速启蒙识字,而且还能有效地进行阅读训练。由于韵语识字生字密度大,又寓识字于韵文的朗读之中,通俗而精炼,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因而可使一年级儿童能轻松愉快地在一年内识2500多个汉字,进而实现尽早大量阅读和写作。
韵语识字的理论根据为:
1.快速记忆的原理
韵语识字与其他识字方法的根本区别就是它首先研究了快速记忆的理论。记忆都是以联想为基础的。快速记忆主要是运用定位联想和奇特联想。识字心理学研究认为:“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使儿童识字时不必每次都从头开始,也不依赖于机械重复,而是利用联想使识字过程的进程更迅速而具有理解性。”由此可见,最有效的识字教学,就是创设有利于儿童联想的条件。韵语识字应用快速记忆的原理拟定了实验方案,编写了教材,设计了教法,特别是有意的运用奇特联想编写了一些韵文。通过奇特联想,使儿童在一种离奇可笑的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很容易就掌握了一批批常用汉字。
2.儿童识汉字的规律
(1)音、义、形有机结合,易于联想。识字心理学认为:“所谓识字就意味着汉字的音、形、义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统一联系的形成。只有把音、形、义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统一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儿童在建立音、形、义联系的过程中往往依赖于简单的直接联想和具有智慧性的间接联想。”韵语识字为儿童提供了“字义场”,可以发挥“字义场”的优势效应,即每个字不是孤立地认识,而是把大密度的生字放在具体的通俗语言环境中有理解地记忆,使音、形、义有机结合,为儿童的直接联想和间接联想创设了有利条件。
(2)便于在学习中复习。一般的复习,应是有书、有作业或在别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而韵语识字,学生可记住全部课文,这样就可随时随地背诵几遍,用定位联想可以随意抽背某一段,促使联想,有利于复习巩固。
3.儿童的认知规律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对各种知识的领会不是立刻就实现的,它需要经过一定的发展过程。”韵语识字不一次性要求达到“四会”,实行“按类分层,整体输入”教学,正是根据这一理论设计的,因而大大减轻了识字难度,加快了识字速度。
4.儿童的心理特点
低年级儿童喜欢听故事,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喜欢鼓励。韵语识字的课文故事性较强,学习时学生讲解课文的内容,就是在讲一个个小故事。由于课文短,可以反复多次练习,并可经常当众背诵,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由于儿童在短期内认识了大量的汉字,并能尽早阅读,这就可以到处进行表现,进而使自己感到自豪,受到鼓励,更加激励学习兴趣,从而使学习成为乐趣,成为需要,而不是负担。
三、韵语识字的实施
1.关于教材
本实验坚持学生不择优、教师不拔尖、条件不特殊的原则。不改变课程设计,不增加师生负担,只是一年级用自编的识字教材代替统编教材,从二年级起与统编教材接轨。识字教材共二册。按汉语拼音、基本字、高频字、次高频字的顺序编排,并采取了识一批字读一批文的形式。第一册含1000个左右高频常用字,第二册含1500个左右次高频常用字。整个教材按实验假说进行编写,适当运用了奇特联想法。实践证明,先认识这1000个高频字,就可读懂一般报刊95%的内容,不仅能使学生提前阅读,而且还能加速学习。
2.关于教法
(1)培养识字能力。先学汉语拼音和基本字,并都是采取韵语的形式。为了提高拼音教学效率,教材从417个常用音节中筛选了109个高频音节先拼熟,使汉语拼音教学三周就可完成(普通班6-8周)。为使学生尽早形成独立识字能力,先学一些基本字和偏旁部首。
(2)实行按类分层,整体输入教学。韵语识字教学要求以认读为主,生字不一次性要求“四会”。并采取“按类分层,整体输入”的教学方式,先学高频字。后学次高频字。这不仅分散了识字教学的难点,而且大大加快了识字的速度,有效地解决了尽早阅读问题。教学中坚持字的音、义、形相结合;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识字与听说读写相结合;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原则。从一篇课文的几十个生字到每一个生字的教学,都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整体输入方式,不一个一个地学,不做过细的讲解分析,而是一批一批富有联想地整体记忆,顺应儿童的认识规律。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其基本教学模式为:定势——音义形的综合、分化、综合——尝试再现——音、义、形的双向联系。
四、韵语识字的效果
经过近8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本课题的假说是成立的,是科学的,是可行的。由于快速识字使儿童尽早进入了大量阅读,从而有效地发展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1.读写能力突出
测试结果见下表:
2.有效地发展了智力,促进了其他学科的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由于实验班儿童尽早大量阅读形成了良好的阅读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儿童的注意力及内部言语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儿童的注意力水平,是他是否能学习好和思维发展快慢的最基本条件。一般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在学习课文、做作业时,很难持续三四十分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但他们在阅读有兴趣的读物时,则常常能持续1小时或更长时间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小学儿童无论在听课、回答问题或做作业时的理解、思维等,都必须用内部语言作物质基础和工具,思维越高级越需要高水平的内部语言,而大量阅读,特别是早期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内部语言的发展。实验班学生的注意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明显好于普通班。并且实验班学生的自学能力强,推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如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普通班一、二年级需教师读题,帮助解释题意,而实验班学生可独立解题,不但速度快,而且正确率高。1994年11月,丹东市教科室用上海教科所修订的《学生团体智力测验》分别测验了实验班和对比班,其测试结果为:
(1)在对词汇理解能力方面,实验班优于对比班,且特别显著。在量表总分上也优于对比班,并达到显著水平。
(2)实验班与上海市和东北10市同年级学生比较,在正确使用书面语言能力上实验班也优于上海市和东北10市,且在词汇理解能力方面特别显著优于东北10市。
3.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理论研究认为:只有书籍成为学龄初期儿童的最有吸引力的精神需要的地方才会有学习的愿望。实验班一年级就开始了大量阅读,并形成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时,特别是课外阅读时,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读物,并能持续很长时间以浓厚的兴趣阅读自己最喜爱的读物,这样就容易形成他们的阅读兴趣,并迁移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所以,实验班的学生生动、活泼,有比较稳定而强烈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高,作业都能当堂完成,没有课外作业,已形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进而从本质上减轻了学习负担。
五、小结
1.本实验证实了汉字并不难学,儿童具有大量识字的潜力。只要按儿童的认知规律施教,一年级儿童是可以在一年内轻松愉快地识2500个常用汉字的。韵语识字确是一种高效、快速识字的新方法。
2.本实验虽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提高,特别需尽快构建“韵语识字,尽早多读、序列作文”这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