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教育思想是教育者宝贵的精神财富_周恩来论文

周恩来教育思想是教育者宝贵的精神财富_周恩来论文

周恩来教育思想是教育工作者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周恩来论文,教育工作者论文,宝贵论文,思想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周恩来,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深受世界人民景仰的政治家,同我国亿万群众心连心的好总理,离开我们已经21年了。在这21年间,祖国发生了极为鼓舞人心的变化:经过“十年动乱”后一系列拨乱反正,马克思主义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形成并日益显示出巨大威力,改革开放的道路愈走愈宽广。面对这种形势,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深切怀念人民的好总理的同时,更加深刻体会到周恩来作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在建党建国中的不朽功勋,也更加深刻认识到周恩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所阐发的许多精辟见解、理论,包括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论述,具有何等重要的价值。周恩来教育思想历经几十年而光辉丝毫不减,仍然是指导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指针。

周恩来的教育思想,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始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急国家之所急,为经济和科技等各方面建设培育合格人才,努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他在建国之初就提出:“我们国家要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一方面是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还要进行文化建设”。[1]他认为“不应该把文化建设看作将来的事,不能等待,现在就应着手。”讲到这里,他有一段名言:“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象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而行。我国要建设,干部、人才就成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2]据此,周恩来就强调了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出必须确保教育的投入。他说得非常明确:“今后教育事业要有很大的发展,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投资要超过任何一个工业部门。过去,到底是工业救国还是教育救国,争论不休,我们是先来个政治救国,现在把工业与教育结合起来。”[3]上面的几段话深刻阐明了教育同经济的关系,阐明了教育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服务与依靠的关系。他所说的“工业与教育结合起来”,实质就是讲教育与经济应当协调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要建设好,一定要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为此,就要舍得在教育上投入。教育投入实际也就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对未来事业的投资。邓小平几年前讲的宁可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搞上去,同周恩来四十多年前讲的教育投资要超过任何一个工业部门的精神恰恰是一致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两位杰出的政治家都有着极其明智和深远的战略眼光,可谓“英雄所见略同”。这中间又体现了他们在教育思想上的继承与发展。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希望尽快形成各级领导乃至全社会的深刻共识。

周恩来从早日求得祖国富强出发,一向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他曾经说过:“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4]在此之前,他还说过:“我们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归根到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不断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在高度技术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地增长,不断地改进。因此,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要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5]从周恩来的这两段话可以看到,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何等透彻,这同邓小平关于判断姓“社”姓“资”的三条主要标准的精神又是何其一致!只有象他这样的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才能真正落实。周恩来对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不仅在原则上充分强调其重要,而且对如何实现也提出过明确要求。他说:“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主要要求是:实事求是,循序前进,相互促进,迎头赶上。”[6]这十六个字的要求太重要了,它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1958年大跃进时,我们一度头脑发热,曾提出过不少不切实际的口号,诸如“十五年赶上英国”、“十五年普及高等教育”等等。这些显然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是同我党一向强调的实事求是精神相违背的。类似上述的一些口号,不仅无助于事业的发展提高,而且空喊一阵势必还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这一教训值得深刻记取。循序前进正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一种表现,做任何事情总不能设想一步登天。过去,我国经济文化的基础很差,发展科学技术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当然,讲循序前进,也并非单纯的亦步亦趋。周恩来讲得好:“我们应该迎头赶上,也可以赶上。我们不应该跟在别人后面把所有的程序都走一遍,那样,我们将永远落在后面。”[7]人民中国还是有雄心壮志,要在学习借鉴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自己的国家建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在发展科学、加强研究工作方面,周恩来还提出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他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中所指出的“为了有系统地提高我国科学水平,还必须打破近视的倾向。在理论工作和技术工作之间,在长远需要和目前需要之间,分配的力量应该保持适当的比例,并且形成正确的分工和合作,以免有所偏废。”[8]周恩来的上述主张非常正确、及时,因为建国初期,我国在发展科学技术上曾出现过对基础理论重视不够的倾向。在讨论1956—1967年12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时,有人提出,我国科技发展还处在初创阶段,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还有大量的科技问题急待解决,面对这种状况,应当集中力量发展应用科学,不必也不应该再在基础研究上花费多大力量。提出这种意见的同志本意也是好的,确有一定道理。但是,周恩来认为上述看法还失之于偏颇。他说:“在过去几年中间,我国的各种工作都在开始,我们在目前需要和技术工作方面多投一些力量,而对于长远需要和理论工作方面注意得比较少,这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了现在,如果我们还不及时地加强对于长远需要和理论工作的注意,那么,我们就要犯很大的错误。”[9]这段话讲得分量很重,分析得也很全面,可以看出周恩来确是很有远见的。他的意见中心就是必须正确处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的关系。基础理论的研究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忽视,它是社会生产和科学本身发展的基础。搞好基础理论的研究,才能不断探索新领域,总结出新规律,进而提出并发展新的理论。历史实践证明,基础理论的每次重大突破,都能推进整个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大提高。当然,单单强调基础理论研究,忽视应用科学研究也是不对的,二者还应相互促进。从科技发展史上看,迄今为止的三次技术革命,都是以基础理论研究带动应用科学研究而开辟出科技新阶段的。正如周恩来所说的:“没有一定的理论科学的研究作基础,技术上就不可能有根本性质的进步和革新。”[10]正是由于强调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二者的关系必须处理得当,因而我国1956—1967年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专门增加了《现代自然科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后又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基础科学研究规划。周恩来当年在这个问题上确实起到了舵手作用,把握住了正确方向,使国家的科技发展少走了不少弯路,并且较快取得了显著成就。过去的历史情况是如此,当前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科学研究正在不断开拓新的局面。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的比例关系、投入力量多少方面还是要处理恰当。周恩来当年提出的意见对今天的工作仍然有重要指导意义。

周恩来对我国的教育建设一向十分关心和重视。他抓住几个根本性问题,从原则到具体进行了精心指导和周密部署。对此,广大教育工作者感念颇深。

(一)关于教育方针的阐述和实施的指导。

毛泽东提出的“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周恩来多少年来都是广为宣传倡导、深刻阐释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对教育方针颇有一些独到的论述,如他很强调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他曾说过:“我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前进,每个人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均衡发展。不均衡地发展,一定会有缺陷,不仅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对国家也不利”。[11]均衡发展这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我们过去一直强调全面发展,但不少同志理解得并不深透,往往执行起来就搞成平均发展、统一刻板地要求学生。周恩来在谈到全面发展的同时强调均衡发展,照他的解释,“均衡发展是要思想和身体都健康。思想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互影响的”。[12]这点对新一代确实是必不可少的要求。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学校中讲了多少年,但严格地说至今贯彻实施还有不少问题。在单一的“应试教育”影响下,不少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只重视智育,而且是不完整的智育,只是追求学科分数,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对此,虽不断要求减轻,但收效甚微。这样,对学生的德育、体育就都放松了。因而,思想健康和身体健康必然受到严重影响。至于周恩来所说思想健康和身体健康是相互影响的,其中的道理恐怕很多同志至今还并未真正理解。所以,当前对周恩来的上述教导,仍有深入学习宣传、切实执行的必要。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途径。周恩来对此也有精辟论述。他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是主导方面,因为学生来学校就是为了学习。我们一定要认清主导方面,认不清主导就没有方向,认不清主导就没有重点”。[13]这段话是1959年在天津大学讲的。当时各地学校普遍存在着劳动过多,有些往往只是单纯劳动,很难谈到教劳结合,周恩来在那个时期发表上述见解,应当说是颇有胆识的,深值敬佩。他的这一讲话既是对教育方针的说明,又对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

周恩来对体育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要有健康的身体,不只是进行体育锻炼,还要艰苦地生活、工作,在艰苦中锻炼体魄。他强调要把锻炼身体和锻炼革命意志结合起来。他说:“有了坚强的革命意志,满怀革命热情,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服务,我们就会精神振奋,身体也会更加健康。我们不但要锻炼身体,还要锻炼意志,把这二者结合起来”。[14]周恩来的这种看法确实想得很深。在他看来,身体和精神是互相影响的,这并不是指一般的影响,而是同革命意志、工作精神紧密联系的。他提醒人们,由于身体弱,工作精神、革命意志就会衰退。这样,身体影响精神,精神又反过来影响身体,交替不良循环下去,就可能变成革命队伍里的落伍者。周恩来对体育的这种见解非常人所能及,这也是他对德、智、体几方面相互联系,相互结合、作用的又一侧面的论述,对我们深有启发。

(二)对教育事业发展方面的关怀和指导。

周恩来作为国家的总理,对社会主义建设全面规划和操持,对教育建设更是一向关怀,在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方面的指示很多,这里只就最主要的几点略加叙述。

周恩来对基础教育十分重视。他认为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建设的基础。要发展和办好人民大众的教育,一定要把中小学教育办好。周恩来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就是应当“眼光向下”。他在建国之初就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大家眼光向下,从大学看到中学、小学”。[15]对此,他后来在同国家计委、教育部等几个单位负责同志的谈话中又专门提出:“教育部的工作不能‘大大小小’。……中小学教育数量很大,关系也很大,决不能忽视”。[16]他认为,高等教育确实很重要,但是基础还在于中小学。在落后的中小学教育的基础上,是不能把大学教育办好的。周恩来的上述看法确实很有远见,可以说把重视基础的思想谈透了。“大大、小小”的问题应当说在相当长的时期、相当多的干部思想中是存在的,这固然同国家建设需要人才迫切有关,但忽视基础教育总还是“短视”行为,如不注意克服,必将贻误未来。

周恩来在教育事业发展上既强调不能“大大、小小”,也提出不能“轻职”。他认为光有普通中小学教育而没有职业教育是不行的,必须努力发展和办好职业教育。他在1963年10月同国家计委、教育部等单位负责同志谈话中就提出:“大中城市要逐年发展一批职业学校,将来小城镇也要办一些职业学校。职业学校不可能过多地依靠初中改办,要发动工交财贸系统的厂矿、企业单位和大农场、林场办,国家也要直接办一些,还可以要求军队办一点。现有中学也可以增设一些职业班。”[17]可见,周恩来早在60年代前期对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问题已经有了较系统的考虑。在发展职业教育上要求全社会共同出力,这同当前加强政府统筹管理,充分发挥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周恩来重视中小学教育和职业教育,还把它同计划生育、劳动就业联系起来。他说得很清楚:“计划生育、劳动就业和中小学教育,是互相关联着的。普教工作,要注意解决好劳动后备军的培养问题。”[18]这说明,周恩来作为人民的好总理,思考问题总是从全局出发,站得高、看得远,确实令人钦佩。

周恩来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一代伟人,周恩来教育思想是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深入学习、研究,并在实践中予以发展。

注释:

[1]《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2]《周恩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1页。

[3]《周恩来经济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4]《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2页。

[5]《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59页。

[6]《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2页。

[7]《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3页。

[8]《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3页。

[9]《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3页。

[10]《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3页。

[11]《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9页。

[12]《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9页。

[13]《周恩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1页。

[14]《周恩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1页。

[15]《周恩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页。

[16]《周恩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5页。

[17]《周恩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6页。

[18]《周恩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7页。

标签:;  ;  ;  

周恩来教育思想是教育者宝贵的精神财富_周恩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