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医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及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0例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于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加施早期康复与心理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与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广泛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118-02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类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当前药物治疗虽具一定疗效,但治疗后仍存在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不足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为此,就有必要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当中加施康复治疗。为研究急性脑梗死早期康复与心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本案选取了60例该疾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案患者60例,均为我院于2012年3月-2015年10月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与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制定相关诊断标准相符,且经MRI或CT检查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2~82岁,平均(56.8±4.2)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4~80岁,平均(56.4±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抗凝、降纤、扩容、抗血小板凝聚、改善循环、消除脑水肿等治疗,同时注意给予降血压、控制血糖及相对对症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早期康复与心理治疗,于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始实施,主要采取运动再学习方法及Bobath疗法,为患者介绍病情,给予心理疏导,每周2次,每次30~40min,同时由专业康复医生对其实施康复训练,方法如下:①帮助患者调体位,使其保持抗痉挛体位,可仰卧、患侧卧或是健侧卧,注意定时变换体位。②患者良肢取卧位,患肢行被动活动训练。由远至近进行按摩,并行关节的屈、伸、内旋、外展等训练,注意依患者患肢关节活动度调整训练强度;针对失语者应同是进行语言训练。③加强训练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进食、洗漱、如厕、穿衣等。④指导患者每天进行步行训练,以活动关节,加强肢体运动能力。要注意的是,以上训练初期由专业医师指导,每天2次,后期重复性训练可由患者家属协助实施,每天2次,每次40min,1个月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肢体运动能力以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进行评判,分数越高表明运动功能恢复越好。
日常生活能力以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计数资料,分别利用和进行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要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比较(x-±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与对照组比较。
3.讨论
脑梗死是因患者头部供血障碍而引起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等症状,其起病急、发展快,且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患者通常伴有神经功能缺损、失语、偏瘫等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现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通常会给予手术治疗或是药物保守治疗,其中药物保守治疗具较大局限性,其虽可挽救患者脑组织,缓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通过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等方式以帮助患者康复,但在治疗后期患者仍会存在明显的肢体障碍,导致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下降,影响患者正常日常生活。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不仅可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而且还可实施早期康复与心理治疗,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相关研究表明,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越早给予其康复与心理治疗,加强锻炼肢体功能,就越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2]。另有研究表明,早期康复与心理治疗有利于建立新轴突和突触联系,助于皮肤、关节、浅感受器等的信息传递,使患者病灶周围脑细胞进行代偿和重组,而功能恢复训练则有利于患者正确运动模式的重建,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积极作用[3]。
本案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与Barthel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要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由此可见,相比于单纯的基础药物治疗,加施早期康复与心理治疗后,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究其原因,早期康复治疗通过各种关节活动训练、语言训练、进食训练、步行训练等,帮助患者重建健康运动模式,加强了患者肌肉力量,进而改善了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另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当中给予心理治疗,充分了解了患者心理状况,给予了患者心理支持与帮助,有效缓解了患者因长期重复性训练而引起的烦躁情绪,使患者能积极配合训练,进而使康复训练效果更佳,最终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于药物治疗基础上行早期康复与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淼,荣阳,赵大明等.急性脑梗死的早期康复治疗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146-147.
[2]陈专.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J].临床研究,2016,24(10):37-38.
[3]米娜.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2):272-273.
论文作者:程立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治疗论文; 肢体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能力论文; 脑梗死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