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认识论文_冯昕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认识论文_冯昕

讷河市国土资源局 黑龙江省讷河市 161300

摘要:土地开发整理是扩展耕种土地面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在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基础上,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灌溉保证率,并采取技术措施防止土地流失,实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方法,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关键词: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利用效率

引言

现如今,我国对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视,导致土地整理利用成为我国首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城镇化的发展和保护耕地形成了矛盾的统一体,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相互矛盾,从而保证他们的共同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土地开发整理思路与对策,目的在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希望给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和意见。

一、土地开发整理

土地开发整理是国家对土地进行计划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具体安排,分为土地开发补充耕地指标和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指标。

二、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的问题

1、征地工作的难度

政府部门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征求意见时,老百姓会提出不合理要求,部分群众观念保守,许多失地农民存在着对政府和集体“等、靠、要”的思想,缺乏主动寻找出路的意识。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怕失地而给政府征地工作带来难度,而且在目前低收入情况下,农民不信任长期和预期的保障收益,投保意识不强,也制约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推进。在这个问题上不是政府行为的错,而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问题。

2、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用地需求强劲,后备耕地资源相当匮乏,而且分布零散。同时,在耕地后备资源中,一些面积大、条件好、易于开发利用的地块已基本被开发利用,剩余的大多是种植情况良好或镇、村规划原因而造成垦造耕地项目立项实施难、投资大的地块,可持续开发利用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3、基层相关部门执行不力

在调查中发现,基层政府对于立项非常重视,然而后期实施执行阶段有所怠慢。县级及乡镇级政府对于获得国家或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都表现出积极、重视的态度,主要领导亲自主抓,下级领导积极配合,能够做到全方位的落实,并且请科研单位进行现场勘测、研究和论证,其他相关部门也能够加班加点进行有效排查,出具具体项目信息等。但是当项目审批下来后,进入实施执行阶段时,各种问题开始出现,例如拆迁问题、青苗补贴问题、规划问题等,因此人手短缺,需要增加投入,甚至有些地方想在国家投资资金上做文章,均不能遂愿,其态度以及工作积极性都会大打折扣,这些因素不利于项目的发展,影响土地开发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4、重前期评价和建设管理,轻管理、后期评价

科学规范的项目运行应经过立项、可行性分析、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竣工验收、项目交接、项目运行和后期评价等几个阶段,否则项目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运行以来,国家非常重视项目前期评价和建设管理,但验收项目交接、运营管理和后评价的办法或制度很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续管理跟不上,承包政策不落实,形成新的抛荒。

三、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1、推行耕保奖补

耕地保护长期以来重视“约束性”保护和“建设性”保护,但对“激励性”保护重视不足。经济激励政策在耕地保护中长期缺位,导致耕地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补偿和激励,既不利于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和谐。推行耕地保护奖补机制,采取奖励和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十分必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承担耕地保护任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提供合理的奖励和补偿,弥补土地用途管制对管制区农户造成的收益损失,让耕地保护者在不开发耕地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耕地应有的价值体现,从而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从原来的被动保护,变为积极主动保护,进而遏制土地违法高发态势。

2、完善管理制度

随着工作的不断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是很高,使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来说,制度的实行和管理政策的发展对整个土地开发整理过程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项目管理还是资金管理,我们都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只有管理制度的顺利和领导的管理手段,土地开发整理过程才能顺理成章,才能真正实现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发展,有效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使用。

3、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镇上领导、相关站所负责人和村组负责人组成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实施和管理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管理工作。

4、严格规划实施

土地开发整理建设严格按照选规划设计,在组织实施,最后验收的程序进行。按照规划放线进行施工,做到集中连片,整村整片区推进,不随意变更规划范围和施工区域,杜绝在原有土地整理的项目上“穿靴戴帽”,“以旧顶新”等弄虚作假行为,同时不仅要重视前期建设,还要重视后期土地开发整理的管理与评价,保证土地利用效率。为了确保项目的耕地质量、规范施工环境,紧把项目土地规划预算和实施工程监理关,严要求、高质量,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5、加强技术管理

土地开发整理的地区如果土壤层比较薄,且土被断断续续,就需要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应对开发整理项目区编制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案。例如,土地开发整理地区的地质以成土母岩为主,其中的主要成分就是石灰岩、砂页岩等,这些物质的成土速度非常缓慢,致使当地的土壤层非常薄。这样的土层厚度通常不会超过50cm,更薄的地方甚至不会超过25cm,很多地方有岩石裸露出来,很难进行耕作。对于这类土地开发项目区,就应将项目区规划设计为若干个小田块,实施平整田块平整工程。

如果土地开发地的水土流失严重,就必然会影响土壤质量。为了保证土壤的水分充足,肥力不会下降,就应改善灌溉排水条件,确保土壤不会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如果土壤的主要成分是石灰土,土壤与母岩之间以及不同的土壤层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界面,不利于保存水分,这也是土壤沙化的主要原因,土壤中的肥料也会随着水分的流失而下降。根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开发的土地为石灰岩发育的土壤,要求水土的流失量不可以超过50t/km2•d;如果开发的土地为非碳酸盐岩发育的土壤,要求水土的流失量不可以超过100t/km2•d。

对实施开发的土地增加有机肥料,将绿肥和施复混肥搭配使用,做到深耕种,注意适当松土,增加土壤微生物类群,增加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的性质,进而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南方地区开发的土地中旱坡耕地居多,可以采用种植生物篱的方式,在生物篱之间采用水土保持技术,避免水土流失,用以种植粮食、牧草、农果等,收割的秸秆及树叶等都留在田地中,待其腐烂后,就成为土壤的肥料,从而增加土地中所含有的有机肥量。

结语

土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主要目的是对土地进行再优化。我国如今已经在大面积地展开土地整理工程,但在其开发整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利用率,为此,本文主要对以上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关措施,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金莉.浅析GPSRTK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5,02:126-127.

[2]任珂,黄安颖,刘伟,李马驹.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的权属管理问题[J].南方农业,2015,06:103-104.

[3]魏昊.略谈土地开发整理研究中的生态效益评价[J].统计与管理,2014,06:88-89.

[4]陈世松.当代信息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4:177+179.

论文作者:冯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4

标签:;  ;  ;  ;  ;  ;  ;  ;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认识论文_冯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