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建造——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解读论文_吴雪琦

诗意的建造——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解读论文_吴雪琦

天津城建大学

摘要:路易斯•康是西方建筑界的巨匠,本文通过对他的建筑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他的建筑思想。从路易斯•康宏观上的建造逻辑出发,重新发现他的作品的感人之处,进而从结构理性、自明性和地域性几个角度探讨路易斯•康对建造问题的理解和表达。

关键词:路易斯•康;建造;诗意;现代主义;传统

传统,对于东西方建筑师来说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词汇。自现代主义兴起,他所创造现代主义风格和国际式风格将他自己同建筑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分割开来。从希腊罗马,到拜占庭、罗马风、哥特、巴洛克、洛可可…这些建筑风格的联系和演变为什么没有让我们对横空出世的现代主义产生过怀疑。虽然,现代主义的影响是以往任何一个建筑时期都无法与之相比,但同时,我们也很难为之后人类社会出现的建筑时期去下定义。所以我们不禁要问,现代主义之后是什么?路易斯康曾这样说过:“根本就没有像‘现代’这样的东西,因为属于建筑的所有东西都存在于建筑中,并且有它们自己的力量。”

1.建造逻辑

康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很难达到以前的建筑时期所达到的高度,过去的纪念性建筑具有伟大的特征,这点是未来的建筑师的依靠。为此,他痛快的放弃了视觉的愉悦,从罗马建筑纯粹的体量中获得灵感,并争取对现代建筑局限性进行了填补。他的作品能为我们提供现成的参考,这一方面,是因为康一贯认为建筑需要有并且清晰的表达出来建造的逻辑,这帮助他的作品成功逃离现代主义的缰绳,创造出了超越功能的建筑,也为我们精读他的建筑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康的作品稳重简练却又精致真实,他对结构与材料的诚实处理使他创造出了诗意的建筑。

1.1建造逻辑:几何形

康的设计,是离不开几何形的。不同于其他热衷几何形的建筑大师,比如安藤忠雄,只是在平面上追求几何的纯粹,康从平面,立面、屋顶和开窗上,都热衷于使用简单的几何形。

路易斯康早期的作品是完全的现代主义风格。康的改变,源自亲身感受到来自罗马建筑和埃及金字塔带来的冲击,他意识到现代主义有它不能达到的高度,所以康选择向古人学习。在之后的印度管理学院和达卡政府中心,大量使用几何形并完成了一定的突破,成为传世的佳作。然而,对几何形的热衷有时也转变成一种偏执。在耶鲁大学艺术馆中,康运用的是正三角形和圆形的纯几何形。展厅的正三角形的顶棚,实际是正四面体。它们不是裸露的结构,而是“附加”上的构件。为了满足规范,康设计出型梁体系,把正四面体的一个面接在梁上,将顶棚的一面掏空,这样从平面上看就形成了正三角形。实际上这种处理方式被他的结构工程师强烈反对,然而他自己表示,美术馆的顶棚平面是他最喜欢的。

1.2建造逻辑:从动态到静态

在康一生的作品中,他50岁之后的作品被普遍的认为不同于之前的设计风格。从现代建筑最正统的做法到他自成一派的转变发生在他的罗马之行后,始于耶鲁美术馆。现代主义开始于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细细的柱子以及离心的开放的平面,包豪斯的设计风席卷了包括建筑设计,工业设计以及平面设计在内的各个设计领域。然而康认为,无论是诗歌还是哲思,其真正的力量并不源自于某种语言,而是因为它们能够道出人精神世界中最根源的情感,那么建筑的力量就该是通过对某种精神的诠释来表达出来,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去的是各种各样的形式手法,而空间的精神会一直延续下去。从这以后,康与时代流行分道扬镳了,他用静态的构图体现出罗马建筑的纪念性。

1.3建造逻辑:秩序

在康的建筑设计中,他建立出了一套空间关系体系,既服务与被服务。

在康推崇的罗马建筑中,万神庙是他多次提及并确定提出喜爱的建筑之一。万神庙的厚墙体其实并不像看上去那么臃肿,墙内外都掏了洞。朝向室内的洞形成了龛,朝向室外的洞作为楼梯间和储物间。这么做一方面增加了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也解决了沉降过大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康看来,龛和楼梯间以及储物间是服务空间,处在被它们包围的纪念性空间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服务与被服务。康在自己的设计中,最早实现这种秩序的项目是犹太社区中心项目中特伦顿公共浴室。在这个建筑中,支撑着大金字塔形屋顶的是被掏空的四个小空间,内部是卫生间以及更衣间服务于屋顶下的大空间。在这就体现了康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2.诗意的建造

如我们所知,康如诗人一样喃喃自语,诉说着他对建筑的理解。他诗意的建筑空间主要是源自他清晰的逻辑和不说自明的建造。

2.1诗意的建造:结构理性

路易斯康的建筑实际上有很强的结构理性。他对结构的处理因为不像赖特的流水别墅一样挑战结构极限,所以这些结构理性产生的精彩细部和光影才不易被人们发现。

在耶鲁大学理查医学实验楼入口处,有一个出挑的构造,两条结构梁在这里交错。在梁出挑的末端,康将梁截面变为原先的一半。这么做并不是为了炫技或是刻意丰富建筑细部,而是根据结构力学自然而然的处理:梁出挑的末端力矩大,受力小,梁的截面积就不用那么大。

同样是结构理性,在纽黑文英国艺术中心的那个经典的对自然光控制的中庭里,阳光从四个外小内阔的喇叭形天窗中洒到整个空间中,横梁在柔和的光线出展现出了混凝土的诗意,这分明是柯布在朗香教堂中采用过的采光方式。我曾在马里奥博塔设计的一所乡村中学中看到过同样的处理,这种柔和控制光线的手法在带着结构理性的观点去重新解读时,我们会看到康的另一种伟大。从结构上说,梁的受力特点是上部受压,下部受拉。而混凝土的抗压能力比它的抗拉能力强,所以下部需要配筋。梁上部受压,需要比较大的截面面积,下部主要收拉,所以埋筋的同时只需承担一部分压力,截面面积就不用很大。这样,康做的,只是让梁有它该有的样子。

康在对空间的处理,光影的处理以及细部的处理无不是在结构的理性逻辑下的。康诗意的建筑氛围就来源于对结构诚实的处理与表达。

2.2诗意的建造:逻辑自明

在理查医学实验楼中,康在很多角落都设置了高角窗。除了为了采光,康实际上在告诉看客们,这里的转角是不起结构作用的。不仅这样,康在转角处开了通高的缝,进一步确定了自明性,你会知道,转角处没有柱子。

在印度的艾哈迈达巴德的经济管理学院中,康让砖拱无处不在。然而砖拱有它自己的问题。拱的原理是重力沿着拱传递到底部。由于现代建筑队跨度的需求增加,罗马时期对拱的处理显然不适合现在的情况,因为增加了跨度,在高度不变的情况下会产生很大的侧推力。康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这样说:“砖总是对我说,你错过了一个机会,砖的重压使他在上边可以像一个舞蹈的仙女,而在下面发出呻吟的声音,拱廊蜷缩着。但砖是非常小气的,混凝土则极度慷慨,砖由混凝土约束着,砖非常喜欢这种方式,因为这样它变得很时髦。”康选择了砖的选择。我们能在立面上清晰看到一段段的纤细的混凝土过梁,这些梁在洞口下方且很薄,所以他们并不起承重作用,而梁的末端向上起翘,这样做实际就能够承担拱券的侧推力,一左一右相互抵消,梁承受拉力,所以也不用很厚。通过混凝土的约束,砖拱实现了它自身很难达到的跨度,隐约具有了现代性。

参考文献:

[1] 彭怒、支文军、戴春,现象学与建筑的对话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2] 原口秀昭著,徐苏宁、吕飞译,路易斯•I•康的空间构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约翰•罗贝尔著,成寒译,静谥与光明:路易•康的建筑精神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 瞿丹,根在土里,枝在云端——路易斯•康的耶鲁英国艺术中心展览空间探析.新建筑,2009,01

[5] Tadao Ando,Tadao Ando Houses&Housing 1.TOTO Shuppan,2007

论文作者:吴雪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诗意的建造——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解读论文_吴雪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