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浅析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超声造影进程,并分析病灶区造影剂灌注图像表现特点。结果:造影剂均未显现在囊肝、肝包虫病中;肝血管瘤显示为“进出缓慢”的特点;肝癌显示为“进出皆快”的特点;局灶性增生表现为外围式的放射状增强特点;不均匀脂肪肝浸润表现为分布均匀无凝聚现象。结论: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临床诊断的精准度。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
肝脏占位性病变主要包括肝血管瘤和肝癌等,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病症,如何正确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革新,超声造影作为一项非侵入性技术[1],且具有诊断精准度高、灵敏度高等优势,广泛用于临床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中。本文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的34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或手术、穿刺病理确诊。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25~665岁,平均年龄50.7岁;病灶直径最小约为0.5cm,最大约为8.6cm,很多病例存有多个病灶。其中肝血管瘤13例,多囊肝2例,肝癌9例,肝癌合并肝血管瘤1例,局灶性增生2例,肝血管瘤合并局灶性增生1例,不均匀性肝脂肪浸润4例,肝包虫2例。
1.2方法
?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型号为,造影探头为4C1,探头频率调整为4,配备增强脉冲序列造影成像技术,机械指数最小值为0.08,最大值为0.1。造影剂选用六氟化硫冻干粉末,在5ml生理盐水中加入六氟化硫冻干粉末并搅拌均匀,在患者手肘位置浅静脉处推注1~2ml造影剂溶液,然后采用相同的方式注入生理盐水5ml。若造影图像不清晰或首次造影失败,则进行第二次推注,全程观察3min。?患者首先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记录患者病灶形状、体积、回声和所在位置等情况,做出初步评估并保存图像;然后选择最合适的切面调整为造影模式,接通超声仪内部录像,仔观察病灶内造影剂在动脉期、门脉期机延迟期的分布特点;造影操作完成后,请专业能力过硬且经验丰富的2位医师分析造影后的图像资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本次研究的34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13例为肝血管瘤,11例为稍强回声,2例为低度强回声,其中有4例观察到有散点状血流,其他9例均未检测到血流信号;9例为肝癌,其中2例为高强度回声,6例为低度回声,1例为混合型回声区;4例不均匀性肝脂肪浸润,均表现为低度回声区,且未检测到血流信号;2例为多囊癌,均无回声且未检测到血流信号;2例局灶性增生中,其中1例肝硬化患者表现为高强度回声,另1例表现为低度回声区;2例肝包虫,均显示为数个增强回声域;2例合并发病患者均表现为高强度回声区。
2.2超声造影结果分析
13例肝血管瘤显示造影剂从外围缓慢蔓延至病灶中心并呈现逐渐增强趋势,表现为“进出缓慢”的特点;9例肝癌表现为迅速增强反应,这种增强趋势从动脉期就有显著效应,表现为“进出皆快”的特点;2例局灶性增生表现为远离中心式的放射状增强效应;4例不均匀脂肪肝浸润没有造影剂凝聚现象,分布均匀;造影剂未显现在囊肝、肝包虫病中。
3 讨论
我国是肝炎病症的高发国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肝炎为基础的肝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早期有效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有利于患者及早得到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超声造影是通过实时观察超声造影剂在肝细胞中的分布特点,实时分析病变组织的血流态势,根据肝脏占位性病变类型的血流灌注特点所引发的超声造影表现来判断病情类别,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信度高的参考信息[2]。简单来说,肝脏超声造影分为动脉相、门脉相和延迟相三个时相[3],针对不同时相的肝脏占位性病变,其供血方式也不同,利用超声造影就是以病灶时相增强方式的区别作为诊断依据。
肝血管瘤多表现为高强度回声区,但偶尔也会表现为低度回声区和混合型回声域,其血管内血流速度轻缓,传统的超声通常难以检测出血流信号[4]。肝血管瘤造影表现为病灶整个外周呈圆环状缓慢增强,逐步蔓延至病灶中心,并且在动脉期就呈现增强趋势,一直持续到门脉期和延迟期。本此研究中的13例肝血管瘤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11例为稍强回声,与造影检查结果诊断结果相符,其中2例低回声则是借助造影检查做出的进一步诊断,造影均呈现为“进出缓慢”的特点。另外,4例不均匀肝脂肪浸润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均为低回声,其中3例低回声与肝血管瘤表现相近,难以判断,经超声造影检查后得到精准判断,其造影呈现为散布均匀、无集中聚集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造影在诊断低回声不均匀肝脂肪浸润和肝血管瘤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本次研究的9例肝癌患者造影表现为“进入皆快”的特点,并且持续三个时相,彩色超声诊断仪往往受到设备分辨率和病灶体积等因素影响,难以诊断出小肝癌,而本次通过超声造影检查出的最小肝癌直径为10mm,由此说明超声造影能提高微小肝癌的诊断率[5]。
综上所述,将超声造影应用在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检查中,可提高肿瘤的检出率,为临床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提高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琳丽,张红,刘莉等.用超声造影检查联合穿刺活检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23(9):29-30.
[2]朱策均,黄巧玲.实时超声造影在甲胎蛋白阴性肝脏中型和小型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综述,2015,21(1):131-132.
[3]刘学梅.实时超声造影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14,35(24):5405-5406.
[4]刘伟.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6(11):56-58.
[5]战勇,于晓玲,梁萍等.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4,11(2):164-167.
论文作者:迟昆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造影论文; 超声论文; 肝脏论文; 回声论文; 表现为论文; 性病变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