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5)
【摘要】 高风雀目,即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我国医家对“高风雀目”的认识由来已久,但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整理相关古医籍及近现代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医师研究和治疗该病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考。
【关键词】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高风雀目;雀目;古籍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5-0226-01
1.病名病证述要
“雀目”首次出现在《诸病源候论》[1](隋·巢元方),该书提出:“人有昼而睛明,致暝则不见物,世谓之雀目。言其如鸟雀,瞑便无所见也。”大概等同于现代的“夜盲”,此时对“高风雀目”及“肝虚雀目”(即维生素缺乏引起的夜盲症)尚未区分;至唐代,《秘传眼科龙木论》[2]提出“肝虚雀目”及“高风雀目”并从病因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对二者做了鉴别。至明清时期,此期的著作多将“高风雀目”及“肝虚雀目”混为一谈了。至清代刘耀先的《眼科金镜》[3]不仅明确指出:“鸡盲、雀目实二症”,并阐述了二症的临床表现及具体的治疗办法。至此,中国古代医家对于高风雀目病的认识已经相当成熟。
2.病因病机
《银海精微·黄昏不见》[4]曰:“此乃肾之虚也,眼虽属于窍门,乃归肾而为主,肾虚则眼目昏。”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导致。《沈氏尊生书》[5]论及雀目的病因、病机、主证及预:“雀目者,日落即不见物也,此由肝虚血少… …并由父母遗体,日落即不见物,不必治,治亦无效。”同样认为本病主要由先天因素引起,并认为由先天因素引起者,疗效不佳,
《银海精微》 [4]又有“贪淫乐恣酒过度”。金·张从正《儒门事亲·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6]云:“雀目不能夜视及内障,暴怒大忧之所致也。”等谈及七情劳役饥饱对于雀目发病的重要性。
《素问·金匮真言论》[7]云:“东方色青,入通于肝,开窍于目” “瞳神属肾”。说明瞳神疾病与肝肾密切相关。
《银海精微·黄昏不见》[4]曰:“此乃肾之虚也,眼虽属于窍门,乃归肾而为主,肾虚则眼目昏。”《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全书·高风雀目内障》[2]曰:“高风雀目者,乃肝中积热,肾水衰不能制伏肝火。”
总而言之,古籍中对于“高风雀目”疾病的病机认识有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不足、肝中积热、七情饱食劳役等方面,多数并未区分“高风雀目”及“肝虚雀目”,而是对“雀目”病机的笼统认识。
3.治法
该病为致盲率较高的眼病,至今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古代医家有言,《目经大成·阴风障五十六》[8]云:“… …不则,变内障者有之,变青盲者有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骄恣不遵戒慎,或衣食不适口体,致阴阳痞塞,为中满、中消而死者,患者其毋忽诸。”说明雀目会发生青盲,可最终致盲;同时也可因阳虚致寒浊壅滞,气血津液运行失调,即阳损及阴,胃燥津伤,发为“中消”,均为重候。
近代认为高风内障的辨证当属高风内障,其主要病机为先天不足、血脉枯涩、肝肾脾虚以及脉道不通,近代中医医家多采用辨证论治、中药复方或针药配合治疗该病,例如罗晓钦[9]等,观察了28例名目地黄汤治疗此病,效果良好。
韩光[10]等,以桃红四物汤加减致以补益肝肾,益气活血,通络开窍的中药组方。并用脉冲配合水针疗法,以及配合654-2注射液、红药注射液及维生素B1、维生素B12交替穴位注射。结果:21例(42只眼)RP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查视力、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结果42只眼中好转27只眼,无效15只眼,有效率64.3%。 此法治疗后对炎帝循环有一定的改善,可能与视力、视野的改善有一定关系。
刘坚等[11]用电针治疗该病65例(130只眼)。主穴:新明Ⅰ、睛明、上睛明、新明Ⅱ;配穴:风池、翳明。主穴每次都选,配穴每次取1对穴,2穴轮用。结果:总有效率70.8%。
庞荣[12]将该病分为2型:脾气虚弱型和肾阴耗损型。分别用健脾升阳益气汤和地黄汤加减。治疗10例患者(20只眼),总有效率80%。
另外有李国平[13]等对20例40只眼施行视神经按摩术联合 1号铬制肠线球后埋藏,进行了为期3年的观察,结果:18例显效,2例有效。
4.预后
疗效评价,好转:环状暗点缩小或中心视野扩大5°以上,视力提高两排(含)以上。未愈:视力、视野无改善。[14]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可以致盲的眼病,发病率较高[15],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夜盲和后期的视野日渐缩小。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旨在整理相关古医籍及现代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医师研究和治疗该病提供依据和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辽宁:辽宁科技出版社,1997:133.
[2]唐·巢元方.秘传眼科龙木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7.
[3]刘耀先.眼科金镜[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0-74.
[4]佚名氏.银海精微[M].郑金生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9-70.
[5]清.沈金鳌《沈氏尊生书》[M].1914,15.
[6]金.张从正《儒门事亲·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6.
[7]《素问·金匮真言论》[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21.
[8]黄庭镜.目经大成[M].李怀芝,郑金生,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0-151.
[9]罗晓钦,周振峰,段娟.明目地黄汤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28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5(33).
[11]刘坚,张仁.电针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65例[J].中国针灸,2000,20(10):595-596.
[10]韩光,韩文东.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中医治疗[J].吉林中医药,2006,10(26):41.
[12]庞荣.中医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3,1(9):68.
[13]李国平,贾保平,裴丽萍.视神经按摩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观察与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7):606-607.
[14]《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M].1994.
[15]凌晨,张剑,曹丽辉.单侧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3):48.
论文作者:卢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视网膜论文; 高风论文; 色素论文; 内障论文; 原发性论文; 疗效论文; 医家论文; 《医药前沿》2019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