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化艺术的舞蹈形象_艺术论文

云南文化艺术的舞蹈形象_艺术论文

滇文化艺术的舞蹈意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象论文,文化艺术论文,舞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云南这一美丽而神奇的地方,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是典型的高原山区地带,以各种不同的地域性和生存空间构成了众多不同的群体性民族,是我国古代人类最早的栖息地,形成了今天的二十五个少数民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他们相互交错居住于高山丛林、雪峰峙立、湖泽遍及、江河谷川纵横、大小坝子星罗棋布的这片红土高原上。在漫长的繁衍生息岁月中,在创造了生存必须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产生了各自相对独立而又奇特的文化艺术,并且有机地融合成了祖国大西南高原上一颗光彩夺目,奇丽绚烂的滇文化艺术明珠,成为中华民族整体文化艺术构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云南各民族人民的骄傲,是华夏民族的荣耀。

历史赋予了这块红土地上孕育出来的文化和艺术,以古老的辉煌、无比丰富和厚重的质量。它默默地沿袭了几千年,然而,它却悄悄地记录下了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从童年时起步开始的每一步艰难足迹。禄丰腊玛古猿、元谋猿人、开远古猿、西畴人、丽江人等等,猿人类化石的一一发现,就充分地指明了我国南方特别是云南地区,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区域。而云南的早期社会发展和全国全世界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在境内发现的新、旧石器文化遗址就多达几十个县。特别是楚雄万家坝、江川李家山、祥云大波那、晋宁石寨山、剑川石钟山等,这些地区出土的大量不同时期的青铜器和生活用具,标志着云南很早以前就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摇篮。尤其是铜鼓的出土,它代表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鲜明的地区特征和浓厚的民族个性,它历尽云南历史文化变迁的沧桑,在铜鼓身上我们找到了几千年来滇文化的渊源,同时也找到了云南民族文化心理构成的答案,还找到了云南民族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显著地位,它非凡卓绝的艺术成就轰动了整个世界。还有那三千多年前的沧源崖画,大王岩崖画,大芒光崖画,依洛夫洞穴画,元江它克岩画等等,一处处无不充分反映出了人类早期社会生活的历史风貌,体现出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意识。而在数千年的人类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又在云南逐渐形成的古滇文化,毕摩文化、西爨文化、南诏文化、东巴文化、马援古道文化、蜀身毒道的“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等等。这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所产生出来的,具有自己地方与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和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源远流长,它包涵着多少次人类生活的自我意识,容纳着祖国西南边疆历史与人文的每一段艰辛历程。因此,这片红土高原,不仅是远古人类的起源点与活动地带,而且也是人类文化的起始地之一,也是民族乡土艺术的发源地,何况它所创造和呈现出来的艺术形式,是如此的纷繁复杂,五彩缤纷。这都是由于这块古老土地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所决定的:它跨省界,越国境,以及古代时期多方民族迁徙的复杂融合,还有中原文化的影响、传播,形成了中原文化圈的边缘文化带,产生出了滇文化层次上的多元化类型。由于这种边缘地带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文化条件所致,加之中原文化辐射力的衰弱,产生了发达昌盛的中原文化与原始落后的古滇文化之间的巨大文化落差,使得滇文化具有总体水平上的相对独立性与一定的封闭性,又有文化传统上的多样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形成了滇文化鲜明而显著的历史特征。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姿的滇文化总体,而多少年来滇文化又总是在华夏民族整体文化形成中,时时闪烁着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高度创造力和丰富想象力的智慧光华。特别是,作为滇文化的总体意识中一个最为结晶的部分,一个举世长期以来令人注目的部分;一个使大西南边疆各民族人民心潮澎湃,世代为之自豪的部分,便是那饱经雪雨风霜、人间苦楚而保护下来的各民族民间的乡土艺术。多少世纪以来,他们以口授心传、身教模拟、画岩作记、歌舞承袭等等原始古老的朴实方式,沿传着祖先们创造出来的深厚而优秀的艺术经典。它始终自成一体,别具一格,不以宏壮雄丽而见长,不以华贵堂皇而为尚,不以浩大雍容而显荣,却以古朴真挚而为本,又以纤细内向而为贵,更以团结友爱而为根。这边缘文化下的滇民族艺术风格,表达出了各民族社会生活古老内在的深刻意义。她历经千百年来,一直承传至今,可为什么还仍然是这般的亲切而感人肺腑,还是那么的令人神往而激动难安,这就是她自始至终,总是围绕着人类的生存、繁衍、生活、发展而构建起自己有机的生命。无论处于何种条件、何种阶段,也无论是何等样的境地,从内容到形式,它都是坚定不移地涵容着每一个民族特定的社会心理素质和自己浓厚而强烈的民族文化传统意识。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渊源流长、色彩斑斓、蔚为状观。还有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古老传统习俗,更是令人神思遐想,犹如云南这块宝地下,那富饶的矿藏资源,深深地潜藏在各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之中。特别是那民族民间歌舞,在云南二十五个少数民族生活中,都有着各自传统的表现内涵和呈现方式。早在远古时代,舞蹈就已经成为云南各原始氏族部落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并且构成了社会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生存、壮大、兴旺的精神象征。事实上,民族民间舞蹈还是一部由人体形体动作谱写成了的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真实生动、形象逼真的发展史。今天我们在丰富的历史出土文物和大量的文献资料记载上,都可以明显地看到有着许许多多不同历史时期对云南少数民族的舞蹈造型和场面记述。那些青铜器皿上的图案文饰、石刻木雕、土彩陶俑、洞穴壁画、山岩崖画等等,无处没有古滇舞蹈的呈现。还有众多史志,诸如《后汉书·西南夷传》、新旧《唐书》、《蛮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云南志略》、《滇志》、《百夷传》、《云南图经志书》、《顺宁府志》、《职贡图》等等的历史文献记载,以及古老的“东巴舞谱”……。这一切充分地表明了云南的舞蹈发展在我国古代时期就已经具有相当先进的水平和规模,并在东汉时就能够与当时中原地区的歌舞相媲美,深得古代朝廷的赞赏。也为我们再现了几千年以来云南歌舞的丰姿和仪态万千的民俗风情。当然,这些舞蹈还深深地渗透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生活的真实内容,投射出一定阶段上人们特定的心理意识和审美感情。有的古老原始舞蹈甚至还仍然流传在今的民族民间舞蹈活动中,一直就是少数民族社会生活有力的凝聚手段和精神象征,并且还发展成为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性舞蹈。由于云南高原山区复杂的地理位置、崇山峻岭、悬崖纵谷、河急滩险、森林阔布、苍藤缠茂、造成了自古以来交通不便、人事闭塞、经济阻隔、信息流通不畅,形成了各地间封闭半封闭的社会自然经济结构,产生了众多的民族社会形态,另外又由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结构以及民俗民情的差异,又产生了云南民族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共同并存和发展的景况。自古以来,生活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祖祖辈辈不仅用勤劳的汗水和智慧,兢兢业业,含辛茹苦地默默绘制出绚丽多彩、生动感人的历史画卷,而且还以大无畏的勇敢精神,用生命和鲜血真实地谱写了一首首,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

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了人。惟其如此,在漫长的、具体的、历史的时空发展演变过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化产生出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群体意识和独特的民族心理素质,而每一代人的心理素质又都是在特定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中被塑造出来。所以,现今的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具有相当浓厚和较为特殊的原始性与仿古性、生动性与自然性、独立性与多样性。而这些特点又紧紧密切地与各民族的宗教和原始生活习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云南少数民族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审美风格。这种原始宗教和习俗又与原始文化艺术互为载体,作为维系群体社会意识的宗教,借助于文化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段,尤其是歌舞的表现形式,把人们对生活最真实最质朴的情感,倾注于原始宗教的信念中,以对付不可理解的宇宙现象而带来的自然灾害和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以及战争兼并、部族消亡所带来的严酷事实。为了缓解恐惧、痛苦和沉重压抑的心理负荷,通过假设的宗教偶像在舞蹈的激烈氛围里,力图企盼与大自然的客观世界和迷茫中的精神意识相互沟通,获得迷惘失望中的一种虚拟征服感,从而给人以生存的希望和信心。而文化艺术又借以宗教仪式的种种活动得以丰富、发展和传播,在虔诚的信念与大自然的情感交流时,客观上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情感的交流。特别是全民性的民族传统宗教活动,对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继承和发扬,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原始宗教的形成和建立,使得随之而发展起来的各类文化艺术更加丰富。事实上,在今天我们还能有幸地看到云南的许多民族民间歌舞,这显然就是与原始宗教的传统信仰分不开。在原始舞蹈的基础上被加工后运用到最初的巫术活动和宗教仪式中,由于祭祀是少数民族社会共同生活中极为重要而最为盛大的集体行为,歌舞则是不可少的最佳表达手段。所以这种祭祀性的舞蹈得以一直延续下来,能够长久地保存在今天的少数民族社会生活中。这不能不说民族宗教对此所起到的重大作用是不可轻易不论的。民族宗教歌舞深广的意象,无疑不是以集体意识的主导思维方式为本质特征。尤其是舞蹈,它自始至终总是以群体统一的步调形式,呈现出自己所处的那个社会而特有的那份心理意识,从而使得个体自身主观精神和感情上获得与享有集体主义人格。为此,舞蹈总是以集体的圆圈舞为主要形式特点,而“圆”的概念在云南各民族先民的心中,却意味着团结友爱、光明温暖、生存繁衍以至成为意志和力量的象征。其审美构成是既粗犷豪放又鲜明流畅;既慷慨激昂又生动逼真,既古朴神秘又富于真情实感。

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在混混沌沌的蒙昧时期,文字尚未发明,但是人们在生活劳动过程中,在强烈地表达交流欲望的驱使下,情不自禁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人体动作,达到了“舞以尽意”的目的,获得了人们郁闷在心里的种种生活认识与情意的抒发快感。久而久之舞蹈动作成了人们表达思想与内心体验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于是人们表达交流与人体动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创造了以展示心灵意志与情感世界为宗旨的人体文化。它的诞生从一开始就渗透到了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之中。舞蹈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必须的重要部分,呈现在社会的一切活动里:劳动、狩猎、战争、祭祀、喜庆、丧葬、教育等等,无一不以人体动作,有组织地进行舞蹈语汇组合,通过有机协调的时空形体变换,鲜明而生动地体现出人们不同的思想情感、生活信仰、审美情趣。它也总是伴随在人们生活历程里,忠实地表现了来自生活的一切心理感受。因此,舞蹈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形象而又广泛深刻地反映出了社会和人生,是人类世界历史活生的记录。特别是那些至今还遗存在少数民族民间生活中,流传在民族传统的舞蹈礼仪活动里的古老舞蹈,更是对人类童年以及成长过程那千辛万苦生活的悲壮回顾。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云南少数民族的先辈们那优秀的生活品质和战天斗地的顽强精神,可以从中探寻到人类社会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的轨迹,真正把握到云南多民族文化艺术特殊的客观构成和今天必然的审美风范。这对当今不同学科的研究都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族人民之间长期的和睦相处、各种思想文化风俗相互影响,交流,尤其是在先进的生产力影响下,少数民族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彼此相互促进,文化上逐步形成了既有自己本民族的独特传统,又吸取了其它民族先进文化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的繁荣景象。在同一地区就出现了各民族舞蹈既有相近或相似之处,相互交融,而又保持了自己一定的舞蹈传统特色。如云南民族民间的鼓舞这一形式,几乎云南所有民族舞蹈中都具有,而其中的象脚鼓舞,原本是傣族主要的传统典型的代表性舞蹈。可是,以之周边长期相处共居的景颇、德昂、阿瓦、阿昌、拉祜、基诺、布朗等民族,也把象脚鼓自觉地应用到了自己民族的民间舞蹈活动当中,用于表达本民族不同的思想情感,成为各族人民共同喜爱的舞蹈形式。又如芦笙土舞,此舞本是苗族古代先民生活中普遍运用的乐舞,也是当今苗族人民十分喜爱和极其重视的民间传统的经典性乐舞,其历史性也非常久远,从内容到形式都极其丰富。但自古以来在云南的彝、哈尼、拉祜、纳西、怒、傈僳等民族的生活中也非常流行,而且也具有相当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其中的一些舞蹈动作就明显地具有借鉴和吸收的痕迹。同时,又由于云南各个少数民族的历史必然性,所形成的多种社会形态,多种经济结构,多种文化模式和多种传统风格,使得云南社会总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而这种不平衡性又与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异性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资源既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有相同性,又有差异性。居于坝子地区的民族,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较为适宜的气候条件,给这些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基础,这就使其这一地区的民族生活具有了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定势,因此而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坝区文化”,在这种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意识的规定性下,这些地区的舞蹈风格总是以幅度小,跨度窄,起伏矫健,形象逼真,优美含蓄、动作流畅为其审美特征。然而,生活于高山丛林、雪峰湖畔之中的山区或半山区的民族,由于长期的生存供给不足,没有相对的经济保障,以及获取生活资料的万分艰难而培养锻炼出来了那种吃苦耐劳、勇猛顽强的大无畏精神和民族心理品质,所以生活赋予了他们的艺术表现风格则又是那般的豪迈奔放、强悍有力、坚韧不拔、激情昂扬,并且具有神秘深沉、古朴苍劲的原始文化色彩。舞蹈动律却以节奏鲜明、豪放刚毅、朴实粗犷、曲伸敏捷为特色。这就充分显示了“大山意识”的文化心态所特有的民族气质和艺术风采。

为了真正有效地保存我国的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强有力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1979年国家文化部,国家民委专门成立了全国艺术学科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十部文艺集成志书、而《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就是其中之一,这无疑是抢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建设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一项巨大工程,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当然,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是十分困难而需要诸多方面的支持、理解、合作。因为它就其本身而言,早已经是远远超出了舞蹈艺术的范畴,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民族文化艺术遗产的抢救工程,需要我们社会的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遥居海外异乡的侨胞们的积极参与,为拯救祖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遗产尽一分自己的力量。一个民族的舞蹈能够生存下去,发展起来,关键就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和独特的传统风格,它能否在现代世界文化的暴风骤雨和严峻侵袭的考验中,赋有生命力,这也同样与它本身是不否包含着强烈的文化传统的历史经典性分不开。试想,作为舞蹈如果没有民族传统和艺术风格,没有显著的民族特征,没有浓厚的艺术表现力,个个民族都一样,哪个国家都差不多,那还会有什么丰富发展的必要呢?那又还有什么存在的真实意义呢?我国“文革”期间舞蹈单调的创作格式和单一的审美格调所带来的惨痛教训……,难道还不足以证明这一点吗?今天摆在我们面前迫不及待的关键就是,遗留和保存在云南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那些活生生的人体文化资源,那些一直深深潜蕴在人体身上,伴随在有限的生命中活鲜鲜的艺术瑰宝,在无数岁月流逝的今天,已是所剩无几了,如果我们今天还不能及时对这些稀少的活资料进行有效的收集、整理、保护和研究,如果我们对此还是置如罔闻,那将会对我们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也将意味着某些少数民族将会失去了根,模糊了源。我们之所以对民族舞蹈遗产极端的重视,其目的就在于:

一是研究。舞蹈不仅只是人们一般所认识的艺术形式,也不仅只是由于人们的娱乐需要而单独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它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反映一定历史背景下人类的社会生活。因此它的生产与存在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必然,这就是说作为舞蹈文化的存在不但只是舞蹈专业本身的问题,它同时还是其它艺术门类和其它社会学科的研究对象,它是一个完整的综合学科的负载体,是人类自身的知识宝库,它又是人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一部极其珍贵而又真实的历史。然而,多少年来我国的文艺理论研究一直对此就重视不够,更不用说其它与之相关的研究,因此虽然拥有一批相当杰出的舞蹈艺术表演人才,但就其舞蹈的整体形态而言,却大大缺乏理论建设的基础。所以加强我国舞蹈理论的基础建设,已是当前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这样,祖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传统文化,就成了研究的最根本问题。

二是为了发展。人们的任何艺术活动,都不可能是凭空想象的过程,它总是要以一定的实际生活情景为依据,在现存的条件为前提来进行思维活动。因此,舞蹈既然是社会意识形态,那么它当然也就具有自己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它当然也就具有自身的客观必然性和历史继承性,如果脱离开历史传统的继承哪还谈得上什么发展呢?如果没有发展,那又说什么“民族性”呢?发展是任何艺术得以生存的唯一出路,也是自身成长壮大的希望所在。世界是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的,它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地选择自己的未来,不断地在发展中使之坚强起来,否则便会被历史所遗弃。而只有发展才能使之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地去面对现实,去展现自己的辉煌。

三是为了创作。中外历史上许多经典性的舞蹈作品都无外乎就是表现出了自己的民族精神和人民的愿望,表现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悲痛和欢乐,这也就是民族艺术风格的上乘体现,艺术创作就必须牢牢地把握住这个最根本的法则。而民族民间的大多歌舞活动,总是那么的感人肺腑,令人激动不已,并且总是那么的亲切而倍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长期喜爱,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搞创作的“艺术家”们深思吗?为此我们就必须要学习民族民间艺术人是如何表现生活的?创作怎样去把握人们最关心又愿意接受的生活内容与表现形式,让人们感到创作出来的作品可敬可亲,深受喜爱和欢迎,使之能在广大人民当中产生出强烈的审美共鸣,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四是为了表现。舞蹈是以人体形体动作的姿态与表情有机结合而成的一种表现艺术,以展示心灵表现主观感情为特性。所以舞蹈表现成了整个舞蹈艺术最重要的关键环节。而舞蹈表现缺乏民族性,背离自己民族文化生活的特有氛围,再怎么跳也不会成为什么好作品。在民族地区有许多民间艺人,在他们身上蕴藏着许多宝贵的艺术表现方法,无论什么样的题材他们都能表现自如,在舞蹈表现上不但具有浓厚的艺术风格,而且技巧高超熟练自如,确实显得非常协调,具有韵律的内在美感,而民族舞蹈的美如果仅从外国学来套,且不成了不伦不类的“杂剧”了吗?因此还得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地从自己民族舞蹈文化中吸取精华,并加以规范化、成为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五是为了教学。我国的文化建设,需要具有高质量的文艺理论人员和创作表演人才,那么教育培养就是至关重要的步骤,没有民族文化基础理论作为起码的知识素质,没有民族优秀的传统理论作为创作和研究的指导,怎么可能出现高质量的人才呢?又怎么去掌握民族舞蹈的形式、演变、发展及规律呢?又怎么去懂得和学习、尊重各种民族社会文化与风俗人情呢?又怎么去理解欣赏民族舞蹈所体现出来的内在意义呢?而且要想搞出鲜明生动的具有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这也是办不到的。一个不了解国情,民生、不了解祖国文化传统,不了解自己本身的人,还能对人类社会和祖国建设作什么贡献呢?因此学习民族文化传统,掌握一些基础理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六是为了交流。当今,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日益发展,世界性的文化交流相当的频繁和活跃,这种形势对于我们国家民族舞蹈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大有好处的,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和学习,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人们知道云南。而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是跨境而居,文化交流可促进周边国家与我国的和睦相处,友好共进。并且能够强有力地显示出这片红土高原所具有的特殊的文化艺术性,体现了民族精神,鼓舞了民族意志,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同时,也能吸收和借鉴国外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

标签:;  ;  ;  

云南文化艺术的舞蹈形象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