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论文_农金梅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论文_农金梅

百色市第一小学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学会;联系; 坚持

一、兴趣阅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所有行为的原始动机,我们如何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第一、教师本身要丰富文学常识,平时注意提高自身文学素养,靠自身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运用文学常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教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才等现象产生一种敬重老师,羡慕老师才华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效果在无形中不自觉地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这也是小学生“爱模仿”天性的必然。

第二、开展多种相关的班级或学校大型的文学活动,开展和举行一些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强烈的表现欲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意识,这就是我们所期望出现的,也正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重点所在。

第三、多表扬,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成果,肯定他们的付出。如果条件允许,进行一些必要的物质奖励。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方法,说起来容易,平常做起来就难。切忌因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的小错误,小过失而批评、指责,小学生逆反心理强,这样会使学生阅读兴趣受到影响。

二、学会阅读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心得体会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联系阅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外进行有计划的扩大范围的阅读,这样做建立课内精读与课外阅读之间的有机联系,既通过拓展阅读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又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教材为出发点,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我尝试这样做:第一,对照式。如学习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学生对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产生了钦佩之情,此时不妨趁热打铁,拿此文与《鸡毛信》等作品对照,要求他们分析人物性格,往往受益匪 浅,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第二,荐读式。老师在课内适时推荐与课文有关的书给学生,让大家课外去畅读。如学习了《卡罗纳》,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学习了丰子恺的《白鹅》,向学生介绍丰子恺的有关情况和其他文章,达到加深认识,扩充阅读面的目的。

四、坚持阅读

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

(1)、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 “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 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2)、密切配合使学生坚持读书。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小学阶段是阅读的启蒙阶段,同时也决定了一个人在阅读的道路上最终能走多远。因此,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要准确的感知此阶段学生的特点,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马琳睿.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9).

[2]叶圣陶著. 刘国正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5卷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王荣生著.《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6

[4]黄艳玲.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N].黔西南日报.2009.

论文作者:农金梅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  ;  ;  ;  ;  ;  ;  ;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论文_农金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