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资本与环境适应_社会资本论文

学校社会资本与环境适应_社会资本论文

学校社会资本和环境适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文,环境论文,学校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学校社会资本的界定

“资本”是一个不断被扩展的概念,其内涵和构成随着社会发展而日益丰富多样。自十七世纪中叶开始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时代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济学视野中的资本只包括物质资本或物质资本的象征物(如货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人力资本”概念,大大丰富了资本概念的内容。“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亦即“非物质资本”。这种资本之所以与“物质资本”不同,主要在于它直接体现在人身上,而不是体现于物身上。更为直接地说,它是指个人所具备的知识、才干、技能和资历等因素。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经济的发展既与劳动力的数量有关,也与劳动力的质量有关。劳动力的能力、技术水平等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不管是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都只是一种经济资本,单纯地用这些经济资本还不足以解释一些经济增长现象,这正是经济学的局限所在。为此,社会学家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来弥补经济学的不足。社会学家认为,除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经济活动者的社会资源也可以成为一种生产要素进入生产领域,是为另一种类型的资本,也即社会资本,它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社会资本,即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等,通过它们能够推动组织的协调,提高行动的效率。[1]

社会资本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1)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的价值,是能够自行增值的价值。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中,能够给人们带来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2)积累性:资本是通过积累而逐步扩张和壮大的。社会资本也是如此,它可以通过社会结构中人际关系互动、彼此信任和规范等多种渠道而实现扩张。(3)生产性。资本的生产性在于,它可以直接作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投入生产领域,从而实现资本增值。同样,社会资本也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入生产活动之中,在实现社会资本自身网络扩张的同时,给人们带来经济收益。(4)规模效应性。资本的集聚和集中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同样的道理,规模大的社会资本网络相对于规模较小、相对封闭的社会资本网络更合乎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5)经济价值的可转换性。社会资本作为非物质形式的资本,均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或物质形式的资本。当各方都以一种信任、规范和合作的精神把自己的技能和财力结合起来,就能得到更多的回报。这说明社会资本具有实质性价值和效益。(6)需要不断更新。资本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在于它需要不断更新,从而使其具有保值增值的活力。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具体的、特殊的资本形式,更需要不断更新与发展,区别对待各种类型的社会资本,积极建构有利于社会有机体健康发展的现代社会资本,摒弃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传统社会资本,促进社会有机体协调、健康发展。

社会资本的特殊属性:(1)不可让渡性。社会资本与其拥有者共生共存,并有其具体地使用范围,它的显著特征在于其具体性和特殊性。每个不同的个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本都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因此,个人和集体拥有的社会资本之间是无法进行比较的,由此社会资本也是不可让渡的。(2)在使用上可以达到互惠的效果。社会资本的有效使用,可以使社会资本关系网络中的相关环节共同受益,达到互惠互利。(3)具有可再生性,是非短缺的。社会资本不具有经济资本的短缺性,它可以通过社会资本再生产有效避免资源的短缺。(4)其作用的发挥不仅体现在生产价值上,而且也体现在对共同体的维持和促进上。因此,虽然社会资本有其所有者,但是其利用的效果往往更具有社会性,收益更具有扩散性。(5)社会资本都是无形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经济资本可以是有形的(如经济资本),也可以是无形的(如人力资本)。(6)社会资本纯粹是公共物品,而且它一旦形成,只能存储于两个以上的人之间。而经济资本可以是公共物品,也可以是私人物品。

社会资本理论由社会网络分析发展而来。自从20世纪7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首次提出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社会资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其中,绝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对个人微观社会资本,或者社区、国家等宏观范畴社会资本的研究。虽然,科尔曼和伯特等社会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提出,社会资本的概念可以延伸到组织领域,学校作为法人,作为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同样存在和社会资本相关的问题。但是,提出“学校社会资本”的概念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却是最近的事情。

不同学者对学校社会资本给出了不同定义。有人认为学校社会资本是学校通过社会联系所能够获得的用于实现一定目标的资源。也有人提出学校社会资本是学校通过与社会的联系而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笔者认为社会网络并不就是社会资本,应当从生产性和效用性来理解社会资本,强调学校社会资本是指学校从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取用于经营活动的资源的能力。

与定义相比,对于学校社会资本组成的理解困难更大。可以从几个维度进行分析,可以认为学校的社会网络包括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社会联系,分别是指学校与上级领导机关、当地政府部门和下属学校、部门的联系,学校与其他学校的联系,以及除了前两大类之外的其他联系。显然,这种分析重视的是学校的外部联系所带来的获取资源的能力,重点并不在学校内部。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学校组织成员的社会资本对于学校社会资本有着重要影响。

也可以认为学校社会资本包括学校与外部组织间以及学校内部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校长社会资本和员工社会资本。还可以从员工个人、部门和学校组织三个层面来进行界定和分析学校社会资本,并且低层次的社会资本可以向高层次转化。

上述各种分析的不同在于是否认为组织成员个人的社会资本对于学校社会资本的生成存在影响,以及学校组织内部的规范、信任、合作、共识等是否属于学校社会资本。笔者赞成学校内部存在社会资本,组织成员的个人社会资本可以转化为学校社会资本的观点。正如伯特提出的,个人社会资本指的是朋友、同事以及更普遍的联系,据此可以得到使用其他形式资本的机会。[2]学校内部和学校间的关系也是社会资本,能决定学校竞争的成败。因此,笔者认为学校社会资本是指学校为了实现自身目标而从组织成员所处的社会联系以及组织整体所处的社会联系中获取资源的能力,表现为学校能从这些社会网络中获得用于实现一定目的的信息、知识、物质等,以及学校内部员工之间、各群体之间以及成员和群体间的规范、信任的合作氛围。[3]

二、学校社会资本的层次

在分析学校社会资本时,我们必须加以划分。如何划分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标准和路径。笔者认为多层次划分最为符合复杂系统的层次性原则,如此我们可以将学校社会资本划分为员工个人(包括校长、教师、职员、学生等)、部门(笔者认为也可以将“部门”理解为团队或小组等群体形式)和学校组织三大层次;并提出较低层次的社会资本可以向较高层次转化,即员工层面的社会资本可以向部门和学校层面转化,部门层面的社会资本可以向学校层面转化;而且,应当尽量提高这种转化率,从而尽可能地增加学校的社会资本。本文就顺着这个研究思路,通过分析学校社会资本的不同层次之间的转化,来探讨学校的环境适应力是如何从员工个体的适应性能力转化而来的。

三、不同层次学校社会资本的转化与环境适应

作为生命体的学校成员具有适应性主体的特征,学校组织的结构、状态就是由众多成员主体的行为涌现而成。所以,在分析学校适应力时必定要涉及到学校成员这一个体层次。包括员工、一般管理者和校长在内的学校成员具有自己的社会网络,他们通过朋友、同事、熟人形成关系网,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从其他个人或组织那里得到所需的信息、知识、物质资源等。应当说,学校成员在投资和使用个人社会资本时所基于的是自身的目标。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个人所获得的信息等资源在提高个体适应能力的同时,也有可能使学校获得与组织环境相关的变动信号。因此,学校的任务就是怎样在成员个人的社会互动和社会交往中,挖掘出与学校发展相关的可用资源。此时,部门、小组、团队作为学校内部的中间层次将发挥作用。

在复杂性组织中,中间层次是在联接员工个体和学校整体的桥梁。一方面中间层次的协调可以避免个人活动的无序性,保证整个群体特征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中间层次的存在也保证了群体的自主性和交互性,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中间层次内部,通过员工与员工的交流、员工与管理者的沟通,员工自身的社会资本被群体筛选,学校得到了员工从其自身网络所获取的信息、知识和物质等,在群体中也形成了融洽合作的工作氛围。在中间层次之间,以及中间层次和学校整体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模式,因为在复杂适应组织中,由个体聚合成的群体就是一个个自主决策单元,与个体一样也具备适应性主体的特征。

当然,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本身也处于一定的社会关联和社会网络中,也有着不依赖于学校成员的社会资本,可用以应对环境变动。但是,如果学校组织仅仅凭借这种非人格化的社会联系来获取信息和其他资源,必定会降低系统感知、反应和行动的敏捷程度,不能主动地、及时地保证组织的柔性和适应性。因此,关注和保证信息等资源在不同层次之间的不断流动,充分开发个人社会资本中的有用部分,尽量使其转化为学校社会资本,是学校获取和提升环境适应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的社会资本概念与环境不确定性紧密相联,学校进行社会资本的投资以建立学校网络,正是为了应付不确定性。学校组织控制环境的方式之一就是与其他组织建立联系。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十分重要,因为这能增强组织实力,减少不确定因素,保证重要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组织运作能力,保护组织免受环境不确定因素和资源匮乏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另外,通过加强沟通、分享信息以及学习灵活的策略,可以强化与其他组织的联系,可以提高组织的适应性,促进组织创新。组织间的联系通常是在网络中进行的,这些网络试图规范信息流向,减少不确定因素。[4]

学校的社会资本对于提高学校适应环境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校作为复杂适应系统,应当极其关注和重视个体的学习性、交互性和适应性,组织整体的适应力正是由个体层面的适应性行为涌现而来。因此,在分析学校社会资本对于环境适应力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员工个人的社会资本出发,来了解个人如何利用组织内外的网络联系来适应环境变动。而个人社会资本中对学校系统演化有用的部分通过群体这一中间层次(包括部门、小组、团队等不同的组织方式)的整合,可以转化为学校的社会资本,增强学校适应环境的能力。所以,学校组织为了获取和提升环境适应力,要重视社会资本的投资,提高在环境中获取信息等资源的能力。而这需要组织鼓励成员发挥能动性和适应性,帮助成员进行个人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的建设。

标签:;  ;  ;  ;  ;  ;  ;  ;  

学校社会资本与环境适应_社会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