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社会热点与教材相结合的几个问题_精神文明论文

初中三年级社会热点与教材相结合的几个问题_精神文明论文

社会热点与初三教材相结合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几个问题论文,教材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三思想政治教材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依据,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为最基本特征而编写的。初中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育人成才”,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观点和材料的一致,理论和实际的统一。纵观一年来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联系初中教材,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关于民主问题。这一问题,是第三课的重点,应讲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1996年是世界选举年,美国、俄罗斯等主要国家相继举行总统大选,韩国前两任总统受到法庭审判。这一切好象在表明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度是完善无缺的。诚然,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度比封建国家的专制制度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历史的进步性,但其局限性和虚伪性显而易见,选民资格限制、种族歧视的存在,候选人的提名、竟选,保证金制度的设立,竞选费用的庞大,无一不向人们昭示议会选举只不过是有钱人的游戏。正如列宁所说,议会民主只不过是“每隔几年决定一次究竟由统治阶级中的什么人在镇压、压迫人民”而已。联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渐进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是从实际出发的,是真实平等的,必将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而日趋完善。

二、关于民族问题,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而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民族冲突不断,社会动荡不安。需把这一问题结合第四课中“维护民族团结,巩固人民政权”这一节中去重点讲解。教材中讲到,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绝大部分位于祖国边疆、占国土面积的54%,而国外敌对势力往往把边疆民族地区作为进行颠覆活动的突破口。针对这一情况,教学要求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国家的政治稳定,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有利于现代化建设顺利开展、挫败外敌入侵和颠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而人民政权的巩固,就必须巩固国防、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和民兵建设,发扬人民民主,把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看作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责任。

三、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振兴经济的首要问题。应把这一问题渗透到第四课的“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教学内容中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基础,实施科教兴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教材指出:“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其中关键一环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生产力的飞跃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于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教学中要进一步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断增加科技意识,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只有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质量,培养和造就各种专门人才,才能使人们摆脱愚昧落后,走向文明进步,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要办好基础教育,把九年制义务教育抓好,加强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积极办好大学,同时还必须重视成人业余教育。

四、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这是社会的热点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两大重点。李鹏总理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纲要的报告》中指出:“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李总理的讲话,充分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的长期不变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不仅在生产方式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在物质利益上保证了农民发展农业,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不仅克服个体农民势单力薄、难以抵御自然灾害,难以实现现代农业经营的缺点,使集体力量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且适应了目前农业生产以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发挥农户精耕细作的特长。

《报告》中指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这一论断说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以及对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学中还必须进步强调,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而使学生对深化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意义有更全面认识。

五、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应把它渗透到第四课中去。《报告》中指出:“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真正做到两手都要硬,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一讲话,一是要求我们要在理论上阐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说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也是物质文明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二要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指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目标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三要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地位和两个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和现代化密不可分,两个文明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如果只注重物质文明而忽视精神文明,就是“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可能有使已取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付诸东流的危险。因此,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标签:;  ;  ;  

初中三年级社会热点与教材相结合的几个问题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