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菲1,2 李星辰3
(1烟台大学药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0)
(2烟台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山东 烟台 264000)
(3烟台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 目的:了解双唑泰栓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烟台市2010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有关双唑泰栓的151份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年龄分布、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名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以21~40岁之间居多,占报告总数的80.13%;患者合并使用其他药物的仅占报告总数的5.30%,且均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症状涵盖面广,以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为最高。结论:应重视双唑泰栓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企业应重视不良反应监测,加强药品的安全性研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 双唑泰栓;药品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162-02
双唑泰栓主要由甲硝唑、克霉唑、醋酸氯己定三部分组成,且药物各种组分间的药效保持各单剂的抑杀细菌、霉菌、滴虫的活性[1]。双唑泰栓因其疗效好,复发率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等多种疾病。近年来,随着该药的日益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
本文就辖区内2010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集的151例双唑泰栓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以期对临床安全合理使用双唑泰栓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对烟台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2010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集的151例双唑泰栓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
1.2 方法
对收集到的151例双唑泰栓不良反应报告,利用Microsoft excel2003软件对患者年龄分布、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名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患者年龄分布
从患者年龄分布情况来看,21~40岁之间的患者共121例,占报告总数的80.13%;41~70岁之间的患者共30例,占报告总数的19.87%;20岁以下及70岁以上无不良反应病例。
2.2 合并用药情况
从“合并用药情况”统计情况来看,143份不良反应报告属于单独用药,8份不良反应报告属于合并用药,合并用药均为两种药物合用。其中3份报告并用药物为阴道洗剂,3份报告并用药物为抗感染药物,2份报告并用药物为外用软膏。
2.3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用药当天发生不良反应的为50例,用药次日发生不良反应的为44例,用药后2天发生不良反应的为31例,用药后3~7天发生不良反应的为24例,用药1周以上发生不良反应的为2例。总体来看,绝大部分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均在用药1个疗程以内。
2.4 不良反应名称
按“不良反应名称”来看,使用双唑泰栓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如下:瘙痒(38)、皮疹(29)、阴道不适(23)、烧灼感(17)、阴道瘙痒加重(8)、用药部位疼痛(7)、用药部位反应(5)、恶心(4)、粘膜烧灼(4)、局部发热(3)、腹痛(3)、过敏反应(3)、阴道出血(3)、排尿困难(2)、腹泻(2)。
3.讨论
3.1 ADR与药品质量因素
在双唑泰栓的生产过程中,生成过程混匀所用的温度不同、所用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的型号不同、冷却压模制栓的温度不同等因素都会影响成品药的质量。其主要成分之一醋酸氯己定见光易分解,在光照下会影响其质量变化,故而双唑泰栓的运输及保存应格外注意避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由于醋酸氯己定含量较低,不易在基质中混匀,导致结果不均匀,故有文献建议标准中增加醋酸氯己定的含量均匀度检查项[2],亦有文献通过含量均匀度实验验证后,建议在双唑泰栓检验标准中增加含量均匀度考察[3]。因此,不同厂家药品生产工艺间的差异、成品药检验的严格程度、以及产品运输储存的方法恰当与否等诸多因素,均易影响药品品质的优劣,并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2 ADR与患者个体因素
从数据分析来看,发生双唑泰栓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集中在21~40岁之间,因双唑泰栓为外用阴道栓,21岁~40岁之间的妇女为妇科炎症的高发人群,故使用该药品的人群以该年龄段为主,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也较大。某些患者因自身为过敏体质或者用药期间不注意个人卫生,用药后不仅不能改善原患疾病的症状,反而会导致阴道瘙痒、充血等症状的加重。
3.3 ADR与合并用药的关系
从收集到的报告来看,合并用药并不会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或者严重程度有明显影响。有文献表明,双唑泰栓与多西环素、氟康唑、乳酸杆菌等药物联合用药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说明双唑泰栓联合某些特定药物治疗疾病会收到比单独药物更好的效果。但同时应引起注意的是,合用药物的选择应经过临床安全验证后,经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推荐再选用,否则会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双唑泰栓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并可能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
3.4 ADR与用药时间的关系
从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来看,82.78%的不良反应都发生在用药3天以内,15.89%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3~7天内,仅有1.32%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一周以后。说明书中标明,双唑泰栓为局部用药,部分可经粘膜吸收,长期大量使用后也可产生与全身用药相同的不良反应。本文统计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不良反应的发生并非因为长期大量使用药品引起,而是在用药3天内发生。因此提醒患者,应重点关注用药3天内身体的症状改变,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必要时及时就诊。
3.5 ADR的临床表现分析
从统计结果来看,双唑泰栓引起的不良反应症状涵盖面较广,其中以瘙痒、皮疹、阴道不适、灼烧感等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为最高。搜索近年来文献报道中的双唑泰栓不良反应案例,常见的为皮疹、荨麻疹及阴道瘙痒等过敏反应,另有2例引起阴道出血[4],以上不良反应案例均予以立即停药,部分患者给予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药物简单进行治疗,症状均消失。
使用双唑泰栓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并不常见,但也应引起足够重视。有文献报道指出[5],某患者分别于2004年12月和2005年3月两次使用双唑泰栓治疗阴道炎,用后次日均出现口腔黏膜肿胀、舌面溃疡的症状,诊断为口舌炎。此案例较为罕见,双唑泰栓药品说明书里也并无口舌炎相关不良反应的记载,因此提醒患者用药时如果出现口舌炎症状,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以免贻误病情。另有1例使用双唑泰栓出现过敏性休克的严重不良反应报道[6],患者用药后15min后即出现血压剧烈下降、呼吸急促等过敏性休克症状,经盐酸肾上腺素等药物急救,并应用心电监护仪,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最终抢救成功。因此提醒患者及临床医师,应格外关注双唑泰栓的严重不良反应及新的不良反应,做到积极预防,及时发现,迅速救治。
4.结语
总体而言,双唑泰栓对于治疗各种妇科阴道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为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保障,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企业应继续加强产品的安全性研究,改善产品生产工艺,提高药品质量。同时应注意修改完善药品说明书,重点加强对说明书里“药品不良反应”的描述,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安全用药信息。第二,患者用药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严格按照要求用药,并了解产品注意事项和用药禁忌。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第三,药品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强对该药品的安全性监测,并定期向企业反馈相关数据。同时督促生产企业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加强主动监测,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全力保障公众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黎明,匡湘红,杨新云等.双唑泰栓的体外抗病原微生物及实验性阴道炎治疗作用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8(29):485-489.
[2]申兰慧.双唑泰栓中3组分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及优化[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2(5):419-421.
[3]陈彤,梁怡.不同生产厂家双唑泰栓中3种成分含量均匀度考察[J].药学研究,2015,34(9):517-518.
[4]初文辉.双唑泰栓引起阴道出血2例[J].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119.
[5]肖维艳,张娟,解万新.双唑泰栓致口舌炎1例[J].护理研究,2005,19(10):2089.
[6]陆文胜.双唑泰栓阴道用药后致过敏性休克1例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27(2):420.
论文作者:刘玉菲1,2,李星辰3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患者论文; 药品论文; 发生论文; 阴道论文; 药物论文; 报告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