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努力开创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新局面——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科研论文,教育部论文,副部长论文,大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着力实施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新举措
(一)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科研工作
(二)要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建设
(三)要完善职业教育科研体制机制
(四)要加强职业教育科研队伍建设
(五)要加强职业教育研究资源的整合
(六)要创新职业教育科研方法
(七)要加强职业教育国际比较研究
(八)要加强职业教育经济贡献率研究
(九)要提高职业教育科研信息化水平
(十)要健全职业教育科研投入保障机制
二、准确把握当前职业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
当前,职业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职业教育科研要适应新的形势,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总结历史、研究现实、谋划未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强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
(一)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目前,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客观上使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成为“终结性教育”,也造成学校办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吻合度不高。我们要充分把握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类型的特点,坚持“遵循规律、系统思考、服务需求、明确定位、整体设计、构建制度、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探索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路径。一是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和规律研究。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研究其要素构成和发展规律,确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应对经济社会需求的机制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要研究职业教育如何面向外部需求,形成相应的教育规模和结构布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沟通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要研究如何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格局,搭建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服务人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四是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要研究如何加强对中职和高职的统筹,促进中职和高职的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和协调布局,有针对性地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当前,要重点研究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材开发、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招生工作、教师培养、评价机制、行业指导、集团办学等10个方面的衔接。
(二)加强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研究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目前,行业指导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企业参与的深度还不够,有关制度建设还不完善。政府主导什么,怎么主导?行业指导什么,怎么指导?企业参与什么,怎么参与?这些问题都需要准确破题、深入思考、大胆探索,不能只停留在理念上,要设计出宏观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的政策机制,确保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行业切实在“教学指导、实习指导、教材指导、评价指导、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指导、人才需求指导、专业布局指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切实全方位、深层次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加强系统培养技能人才的制度研究
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必须要坚持系统培养观念,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一是要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树立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二是要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考试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改变职业教育脱节、断层或重复的现象。三是要深入推进工学结合,吸收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对教学、实习、教材编写、评价、规划、教师队伍建设、人才需求和专业布局等环节加以指导。职业教育科研要加强对系统培养的理念、制度和模式的研究。
(四)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研究
当前,职业教育与产业还没有实现深度融合,还不适应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新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一是要明确职业教育的服务方向,加强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求的适应性研究。二是要把握职业教育的服务重点,加强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主要职业和关键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三是要着重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研究,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一是要加强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和运行机制研究,建立有利于校企双方深度合作、互利双赢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二是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多种实现形式,如:“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学徒培养”等,促进校企共建职业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办急需专业,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三是创新顶岗实习形式,根据学生特点、专业类型和教学规律,探索顶岗实习的有效方式,如工学交替、分段培养等,科学安排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
(六)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研究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不高,反映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为此,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一是加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探索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不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重点建设一批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精品专业。二是加强课程体系研究,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相衔接。三是加强教材建设,以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为主要抓手,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室环境创新、教材应用创新、教学过程创新、教师队伍创新、学校管理创新,增强职业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四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仿真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增强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的真实性和参与性。
(七)加强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研究
当前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源不再局限于初、高中应届毕业生,扩展到了往届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农民工、在职职工等。招生对象的多样化,带来了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因此,职业教育要重新定位:面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的职业教育;面对成年人的择业培训、转移培训和技能提高培训;面向社区的提高生活品质的技能培训。新的招生对象,新的办学定位,必将带来招生模式的变革,应需要我们加强招生模式的研究。一是针对不同的学校定位、专业特点和招生对象,设计相应的招生模式、教学模式和学制结构,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的需要。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学生对口升学制度的研究,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比例,拓宽高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学校应用性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三是探索现代学徒制度。促进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的结合、学校和企业的结合、学习和工作的结合。
(八)加强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研究
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需要一整套科学的国家制度予以支撑。当前,在职业教育的许多方面还缺乏相应的国家制度作保障,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将好的理念转化为国家制度,同时,要充分挖掘和深入总结各地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经验,将成功案例上升为国家制度。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研究的重要领域包括: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制度、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制度、职业教育企业参与制度、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职业教育资助制度、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就业准入制度等。
(九)加强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
提高质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这离不开教学、师资、专业、管理、建设等领域各项具体标准的支撑。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大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逐步建立或完善职业学校建设标准、专业设置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学校运行和管理标准、实训教学环境建设标准、质量评价标准等。同时,要开发体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的职业能力课程和教学项目、教学载体,促进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与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用人标准全面对接。
(十)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
集团化办学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我国现实需求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方向。但当前很多职业教育集团并没有体现集团化办学的真正内涵。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一是要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研究,以科学的理念来引领集团化办学的方向。二是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研究,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等多种举措,努力使集团化办学成为推进产教结合、深化校企合作的有效实现形式。三是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标准研究,使集团化办学真正落到实处。四是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制度研究,推进国家层面和集团层面两种制度的建设,用制度来保障集团化办学的顺利运行。
同志们,在新形势下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深入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研究和回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服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服务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为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标签: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