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在新护士培养中的应用论文_李金连,朱彩娟,刘贤风

双因素理论在新护士培养中的应用论文_李金连,朱彩娟,刘贤风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520120

【摘 要】护理管理中重要的课题就是激活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潜能。本文通过探讨本科室50例新护士的特点,结合双因素理论,提出:作为护理管理者,不仅要妥善处理保健因素,更应学会有效引导和发挥激励作用。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新护士;护理管理

新毕业护士的培训对于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内分泌血液科、骨髓移植2012年-2017年新护士的组成特点,利用双因素理论用于新护士的培养。

1临床资料

1.1新护士的人口组成

护士50例,为新入职一年内的护士。本科15人,专科学历20人,后续本科学历15人。工作时间1年内的35人,2-5 年13人,6年以上2人。独生子女10人。年龄20-23岁28人,24-25岁的19人,26-29岁3人。

1.2新护士的特点

1.2.1 心理应激能力欠佳

新护士刚从学校里出来,且部分为独生子女,没有摆正心态,也欠缺应变能力,面对繁杂的护理工作,容易产生逃避畏缩的心理。部分护士在轮转期间,也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社会支持、现轮转科室为其主要影响因素[1]。

1.2.2 缺乏规范化培训

各地学校的教材设置不统一,要求不同,再加上导师的标准及个人能力差异,造成新护士的培训结果没有客观统一的评价。

2应用双因素理论培养新护士

2.1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费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的[2]。该理论认为,员工工作积极性主要受到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员工对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满足的因素,称之为保健因素;另一类是影响人们工作的内在因素,称之为“激励因素”。只有二者同时具备,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

2.2满足保健性需要,维持新护士的士气

2.2.1重视人文关怀,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

徐奕曼等[3]的调查指出,护士工作压力大,职业风险大且自身工作满意度不高。护理管理工作者应定期减压训练、举办心理知识讲座,提供自由言论、自我宣泄的场所,不定期组织外出旅游,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郭瑜洁等[4]的研究表明,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新护士可以从护理管理者的言传身教学到关怀患者,正确对待和处理医护及护患之间矛盾。

新护士多为90后,个性突出,追求自我,部分人漠视责任和义务。郭立双等的研究显示[5],同辈支持能够提高“90 后”的自我效能感;照顾提供、责任、自由、安全、信任 3 个维度与干预前相比得分明显提高(P <0 .05),把与新护士年龄相仿的,具有正能量的同事安排在一起工作,是护理管理者的一种可行及有效的方法。

2.2.2科学、灵活地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

权变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依赖于领导行为与情景的匹配和协调一致。应充分了解新护士的思想动态,及时的给予情绪疏导。护士长的支持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培养护士的人文素养,提高职业道德,而且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实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6]

2.2.3增加病区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的工作繁琐也重要,但是护士的待遇却没有合理的体现。收入影响了护士的职业价值感以及工作满意度,尤其是还没有定性的新护士。护理管理者要合理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更好的留住优秀人才。

2.2.4完善后勤保障系统

在一些护理技术操作要求性不高的工作,如介绍病室环境等,可聘请非护理专业人员,让护士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工作,也可以感受到工作的价值。

2.3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调动新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2.3.1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和设计,使新护士敬业、乐业

护理管理者要帮助新护士,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献身护理事业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叶梅等的调查[7]指出,不同学历的护士在职培训方式的需求不同,学术研讨会为本科护士最需要的培训方式;课堂讲授为大专护士最需要的培训方式;岗位轮换为中专护士最需要的培训方式。护理工作者要根据新护士的特点,制定规范严格的工作培训及设计,协助新护士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提高工作的满意度。

2.3.2完善公平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激励竞争机制

在激励中,公平的环境是产生激励的基础,特别是在提薪、晋级、评奖、评优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务必做到公平。实践工作中要善于观察新护士的表现,对与错、奖与罚要分明和公平,为工作规范化奠定基础。

2.3.3提供培训晋升机会,进一步拓宽个人发展空间

多数护士存在知识危机和前景危机,胡娅莉等[8]的研究,也说明护理层级动态管理可提高了护士对能级晋升的满意度。作为管理者一方面在全院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培养造就大批专科人才,为护士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在职教育,让学历层次高、个人能力强的新护士感受到医院的发展平台,更努力的工作。

3 小结

运用双因素理论实施护理管理,管理者不能靠规章制度进行外部约束,控制,监督,要塑造一种内在精神来统领护士的思想。培养出高质量的新一代护理人员,从而为病人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新护士的培养将是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辛海霞,刘玉萍.新护士轮转期间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J],实用医药杂志,2016,33(4):347-353

[2] Herzberg F,Mausner B,Bsnyderman.The Motivation to Work[M].New York:Wiley,1959.

[3]徐奕曼,吴瑛,张艳,等.全国护士士工作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l(8):947-950

[4]郭瑜洁,姜安丽,叶旭春等.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2):109-112

[5]郭立双,王玉玲.同辈支持对“90 后”新护士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 5,29(3):1139-1140

[6]冯香艳,王明旭,等.在护理教学中应用情感教育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5):885-887.

[7]叶梅,李龙琼,等.不同学历护士对在职培训方式需求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增刊):67-68

[8]胡娅莉,王艳等.分层动态管理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7):1330-1333

论文作者:李金连,朱彩娟,刘贤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  ;  ;  ;  ;  ;  ;  ;  

双因素理论在新护士培养中的应用论文_李金连,朱彩娟,刘贤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