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改进策略论文_欧阳为海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改进策略论文_欧阳为海

江西省瑞昌市洪一学校 江西 瑞昌332221

摘要: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有明显的模式化教学,高段学生古诗词兴趣减弱,但也有进步的地方,教师的教学很少再有满堂灌的现象,教师开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会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古诗词教学和背诵越来越得到重视。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教师教学;改进策略

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还是大多停留在对诗意的理解,会背诵会默写,只为应付考试而学习。本文以为古诗词学习应该深入到文化传承中,让学生通过古诗词的“镜子”了解历史,了解文化,增加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诵读优秀诗文的兴趣,训练多样诵读、自主体验古诗词的方法。作为教师应从以下几点提高自我教学水平。

一,改变功利意识,浸润传统文化

教师往往是考试考什么,教什么,练习册上有什么题,课上讲什么,古诗词教学完全是为了应付作业和考试,这完全是本末倒置,背离了古诗词选入语文教材的初衷。古诗词的确因为距离学生生活年代久远,但“知人论世”是古诗词教学必不可少的策略,联系诗人的生平与写作时的背景,能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感情。老师应该利用小学生好奇,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在课堂中穿插古人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教学的深浅与否,当然决定于学生的学情。但如果教师总觉得讲这么深,学生听不懂,实际上低估了学生的理解力,即使学生当时在课堂上不懂,但只要他的心中有了诗词淡淡的点染勾画,日后待他生活经验更丰富后,自会理解诗中的深意。杨振宁先生曾说:“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教我背诵了几十首唐宋诗词……许多别的诗句不全懂,但是小孩子很容易就学会了背诵。七十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以后,才逐渐体会到‘高处不胜寒’和‘鸿飞那复计东西’等名句的真义,也才认识到‘真堪托死生’和‘犹恐相逢是梦中’是只有过来人才能真懂的诗句。”

中国还有大量与节日相关的诗词,到了重阳节,教师可带领学生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讲重阳节登高,插茱萸,赏菊花的习俗;到了七夕,可以背诵《乞巧》,讲牛郎与侄女的故事;到了清明,可以带领学生背诵杜牧的《清明》,白居易的《清明夜》,韩翃的《寒食》,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讲寒食节的来历,在学诗背诗的过程中,也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学与习俗,还增强了对历史的了解,“诗中有历史,诗中有文化”,学生才会对诗发自内心的喜爱。

二,突出学段特点,打破模式化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按照不同的学段,专门针对古诗的学习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不同学段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比如《送元二使安西》,人教版选在四年级,北师版选在六年级,《悯农》北师版选在五年级,苏教版选在一年级,不同教师在教这些古诗时,考虑到学段特点,教学方法自然不一样,教学评价也不一样。同一首古诗在不同年龄来学也是不一样的。因为教学对象不一样,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是有差别的,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讲解的深易难浅自然各有侧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低段——重情趣,重韵律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低段的目标应是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在反复的诵读中,体味其韵律,让学生的身心从小受到古诗词的涵养,培养其热爱古诗词,乐于诵读古诗词的兴趣。低段大多数选入的古诗都是浅显易懂的,学生多读几遍就能明白,这个阶段需要老师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自己感受古诗的韵律,只要是学生自己喜欢的节奏,老师都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他才会自主的喜欢诵读古诗。低段学生的特点就是喜欢新鲜、新奇的事物,教师要不拘泥于形式,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诵读。除了常规的老师范读,指名读,同桌读,男女生读以外,还可以填空读,师生共读,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古诗琅琅上口,易记易诵的特点,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喜爱。

(2)中段——重理解,初感悟

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三、四年级)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中段的古诗开始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中段是过渡的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古诗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但古诗中的意思并不好理解,老师要让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有的老师还通过给诗组词的方法,文白对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要全面的理解意思,还需要知道作者的生平背景。理解诗意不是落实到字字翻译,那样的古诗课注定是索然无味的。古诗词在语言的应用上,运用了很多省略、跳跃、倒装等手段,“教学时让学生疏通大意即可,不必进行字字落实的翻译,拘泥于后者,既难以做到,又耗费时间,势必影响之后感悟诗情的教学。”

(3)高段——重品析,重意境

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经过低段、中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高段教师就应该更多地退出课堂,注重学生自己的主体性感悟。注重古诗词中重点词句的品析,“古诗词中的重点词句,往往是集中倾诉诗人思想情感、凝练表达全诗内容之处,因此,要对重点词句仔细推敲、揣摩,作为理解全诗的切入口,突破口。”让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作用,关键字词往往是整句乃至整首诗的“诗眼”,它是点亮古诗的一把火焰,很多古诗往往是因为某个字用的偏、绝、奇、巧,而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品析重点字词外,高段的古诗词学习还需要领会其意境。古诗往往通过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意象营造出让人魂牵梦绕的意境画面,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司空见惯一般化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就显的格外清新优美。平常就显的不平常了。”意境是诗人匠心独运将客观事物巧妙组合,往往能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高段的学生主观经验在不断丰富,教师要善于用语言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想象的平台,让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此外,主问题贯穿课堂,引导学生探究。教师作为经验丰富的成人,面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自然很容易抓住其要旨,把握其意境。对于古诗词教学,教师往往囿于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教参上给出的既定的答案,圈住了自己,也圈住了学生,于是就出现了有的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直接告诉学生诗句意思的现象。而教学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是学生课堂上的各种生成,所以教师做的应该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自由地在平台上建构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对文本进行多元的解读。用一个主问题贯穿整堂课,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无疑是个好办法。

参考文献

[1]赵方红.以层级阅读促进理解能力提升——小学高年级古诗词阅读教学探索[J].语文建设,2015(5).

论文作者:欧阳为海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5/3

标签:;  ;  ;  ;  ;  ;  ;  ;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改进策略论文_欧阳为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