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论文_李明亮

浅谈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论文_李明亮

河南省景畅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安阳 456550

摘要:项目质量监督站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的委托。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估认证,施工过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负责实体和相关单位的质量以及工程实体的质量监督,项目的质量监督是政府和强制监督。

关键词:市政工程、监督管理、质量保障

引言:市政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市政工程质量与城市交通,城市经济,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市政工程主要包括城市道路桥梁工程,供水工程,排水工程,燃气工程,集中供热工程,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环境卫生工程和防灾工程等。是一个直接服务于城市的城市公共设施。生产和生活。市政工程是政府规划并由政府投资的公益项目。它的产品被公众使用,其中大部分是图像项目。市政工程基础设施具有投资大,覆盖面广,行动能力强的特点。这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它与城市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各种社会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市政工程监督管理存在问题

1.1施工图审查落实不到位。市政工程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专业复杂,工期紧,有些施工图审查机构没有相应专业人员,有些工程虽有施工图审查意见,但是否落实,没有跟踪,使施工图审查流于形式,有些工程边出图纸边施工。

1.2施工行为不规范。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有的借用资质,挂靠施工,项目经理长期离岗,导致管理脱节,有的以包代管,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质量意识薄弱,擅自隐蔽、随意验收,而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默认下,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人员与投标中承诺的不一样,又不办理相关变更手续的现象更是普遍。

1.3监理行为不规范。市政工程涉及专业多,很多有市政资质的监理单位均存在专业配套不合理的问题,项目总监不到位或擅自变更、专业监理工程师没有或专业不全,监理员没上岗资格,监理人员大多为“转业”而来,无“专业”可言。目前我国监理人员主要来源于设计单位的退休人员、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搞设计出身的对图纸吃得透,但缺乏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经验,不熟悉施工质量控制点;搞施工出身的施工经验丰富,但往往对图纸吃不透;现有监理队伍人员流动大,大多数监理人员为临时聘用,有的同志思想不稳定,在工作同时还在寻找其他岗位和机会,一旦时机成熟就立马跳槽,转行或改做其他工作;工程监理深度不够,监理制度执行不严,缺乏有效的监理措施和手段,监理人员素质不高等,都已成为市政监理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4分部验收和竣工验收流于形式。分部验收和竣工验收参加的单位是建设、监理、施工、设计单位,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参建单位存在着消极意识,有的甚至逃避在工程质量中应承担的责任,借口“工作量大”而将分部验收和竣工验收流于形式。

1.5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政府监管体系和社会监控体系这两大体系已成为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有利保障。但是,尽管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工程质量监管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却未能和社会监督力量有机的结合起来。我国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仍有相当数量设立在政府行政主管部门下或与有行政隶属关系,客观上极易产生行政腐败,不利于工程质量责任的落实。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重大工程质量技术风险未引起足够重视,在控制和消除质量技术风险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和强有力的管理措施[1]。

1.6质量监督执法水平低下。市政工程主管部门对工程的相关验收把关不严,施工单位还没按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完成工程的全部施工内容,市政工程主管监督部门很轻易地对工程进行了验收并出具了相关的手续,说明主管监督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也只是流于形式。从业队伍素质不高,不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工程质量监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还时有发生,监督执法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分企业和个人仍然没有把质量工作摆到重要位置,部分工程建设参与方和个人信用缺失,重大工程质量技术风险未引起足够重视,在控制和消除质量技术风险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和强有力的管理措施。

1.7监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市政工程主要专业技术工种和特种作业人员全面持证上岗率不足,存在违法分包、转包和挂靠承包现象,致使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不能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难以有效控制,个别工程出现安全隐患。监理人员执业资格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对验收标准、操作规程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执行不力,对施工重点部位控制不到位。监理资料不齐全、混乱,关键过程、重要部位、隐蔽工程未及时到位检查,签证不齐全,不严格按规范、标准及有关规定对基础、主体工程进行评定、对竣工工程质量进行初验和评估。原有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模式,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工程均实施单一的,无区别的质量监督模式,没有起到扬优治劣的作用。一些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少数市政工程出现偷工减料违规行为,工程质量水平出现下降趋势。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1.8施工人员专业化程度差。市政工程施工基本上都是综合性的施工企业,肩负着多重施工任务。由于施工企业承揽任务较多,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必然缺乏许多技术岗位,必要的技术人员或者该岗位上的技术人员不足以胜任岗位工作,导致市政工程缺乏行业竞争力。在施工现场直接从事操作的工人中,大部分施工企业的自有工人由于年龄老化、人数很少,真正能在现场从事操作的只占极少一部分。因此,施工现场是大量未经专门培训的农民工在从事工程施工。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工程质量提高必然有相当大的难度。对工程材料价格变动缺乏预测、施工费用监控不及时等各种人为因素,造成了严重的资金浪费,难以保证施工质量,给施工管理带来了麻烦。

2加强监督管理的措施

2.1加强业务培训,发挥监理人员的作用。加大培训力度,开展企业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对监理人员进行定期资格培训考试,实行持证上岗,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监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监督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市政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了解市政工程经济知识,具有发现质量问题、鉴别质量问题和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对监理机构的检查力度,促进质量行为规范,严格市场准入,建立过程监管、年度综合评价体系,限制或清除质量行为不规范的监理企业,增强监理的责任感。

2.2严格审查制度,做好监督。市政工程开工前,要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办理质量监督手续。进行资格审查,审查施工、监理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和质保人员从业资格,审查是否按规定履行变更手续。监理工作重点是在确保工期的前提下,监控工程质量,使工程建设质量与工期达到预期的双重目标。监理要参考施工单位历史施工情况,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和监理规划等文件,制定工程质量监督方案,明确重点监督内容。工程要求“短、平、快”,所以,一定要严格审查制度,做好监督预控。

2.3建立监督机制,强化质量控制管理。完善市政工程建设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择优选择监理单位,保障监理利益,加强对监理单位工作管理与考核,充分发挥监理在质量管理中的基础控制作用。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督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和方法,体现技术权威性。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从政治的高度,树立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感。提高监督执法能力,质监人员要学法、懂法、守法,严格按程序执法,体现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科学、公正、权威”。

结束语

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切实履行市政工程市场监管职责,加强对市政工程项目各方的监督,工程招标,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监督和检查项目各方的质量安全行为,督促施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正常。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到位,认真履行职责,全面提高市政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桂明.探讨市政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2016(19):737.

[2]叶利民.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科技资讯, 2017(17):146.

论文作者:李明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浅谈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论文_李明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