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思维: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先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先导论文,管理创新论文,思维论文,理念论文,海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36(2011)03-0018-03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及其内涵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
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社会活力蓬勃迸发,同时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多元,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利益格局加速调整,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如何从现实的重重挑战中实现社会管理创新?这是我国当前无法回避同时又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2004年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管理创新”这一全新概念,即“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十七大报告又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明确指出了我国社会管理的治理结构有待完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更是提出要“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2010年各级政法系统全力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社会管理创新重点工作。2011年初中央专门召开省部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一个时代课题,已被提到了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其方方面面都围绕着人展开,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旨在解决人的困难,实现人的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十二五”时期,经济的持续增长将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和在此基础上的社会稳定,无论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是和谐社会构建,都对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相当迫切的要求。
二、社会管理:新时代呼唤新思维
曾经有句广告词,“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思想、观念和认识对行动、对实践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决定性的。社会管理创新亦是如此。新理念、新认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与基础。正如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所说:“时代在发展,中国在发展,人民的需求在变化,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也要适应变化”。面对开放、动态、信息化条件下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创新理念。只有更新社会管理理念,切实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核心,尊重各方各类利益诉求,贴近社会生活,注重和强调服务,密切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和作用,带动社会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进而形成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创新。因此,各地各部门的管理者应该积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将管理理念由防范、控制型向人性化、服务型转变,从过去的传统管理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等方式的现代管理转变,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政府“包打天下”到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合力,从习惯“灭火”到突出源头治理,从青睐硬性行政手段到重视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综合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期盼。在日益开放、动态、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为促进社会和谐而凝聚社会力量。2011年,胡锦涛在全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三、海洋思维: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先导
(一)海洋思维
人是有思维的,人的社会实践离不开一定的思维方式的指导。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大的社会变革,无不是以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其先导的。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时期,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陈旧、落后、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思维方式,实现思维的现代化。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成为世界各海洋大国竞争的舞台。导致这种竞争局面的是世界各海洋大国的海洋思维、海洋意识、海洋观念等海洋文化因素。一个民族,其文化越是富有开放性和进取性,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就越是强大。海洋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是一种开放的世界文化,它孕育着近现代化。海洋是流动的、变化的、宽容的,海洋又是积极的、进取的、和谐的,因而海洋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从陆地进入海洋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挑战,征服海洋会培养和激发人的创新和进取精神。海洋开发活动本身需要多部门合作,海洋开发活动培养了人们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因此,海洋文化的内核是开放、包容、进取、竞争、协作。开放、包容和协作是世界发展的主流,海洋文化正在成为当今的世界文明。海洋思维作为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海洋文化开放、包容和协作进取精神的基本内核,是一种对外开放、对异质文化包容及协作进取的文化态度。海洋思维不仅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也是一种包容性的思维,更是一种协作性的思维。
(二)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先导
社会管理创新依赖于不同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的相互交流和撞击,依赖于开放性、自由交流、容忍不同观点的环境,更依赖于相关各方全方位参与管理、决策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是海洋思维给予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规律性特征。
1、海洋思维的开放性——从自我封闭到多元互动
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从保守、封闭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到向开放式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是保守封闭思维向现代开放思维转变的过程。
首先,开放性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要求社会管理做到“管理方法的开放”。邓小平曾告诫全党:“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的一切推进社会进步与繁荣发展的社会管理先进经验和管理方式。事实说明,不树立思维的开放性,就不能赢得未来。牢固树立开放思维,以宽阔胸襟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把当前和长远结合起来,以后发优势推动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当代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
其次,开放性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还要求社会管理做到“管理主体的开放”。社会管理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离不开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除了继续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之外,还必须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实现社会管理格局中实施主体的多元化。当社会矛盾上升与激发的时候,社会矛盾发生重重交错的时候,政府总是走到第一线,意味着把政府直接推到了群众对立面,导致政府缺少必要的缓冲空间。政府要为社会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留下足够的空间,鼓励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动员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
再次,开放性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要求社会管理做到“信息的公开化、操作的透明化”。社会管理创新,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诸如行政听证制度、发言人制度等信息公开制度。比如行政听证制度应强制规定,今后凡是出台重大决策前一定要进行听证,不仅要听多数人的意见,更要听取少数人的意见,不能以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名义来危害少数人的利益。发言人制度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一个很好渠道,要细化发言人制度的告知、解惑和总结三项功能。开放性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还要求社会管理要做到过程的透明化,保证管理过程的公开与透明,反对“暗箱操作”,让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更好地监督政府和各类实施主体,避免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以及侵犯人权。
2.海洋思维的包容性——从“同质思维”到包容对待“异质思维”
首先,包容性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要求社会管理必须超越对立分化的思维。对立分化思维曾经在中国盛行很长一段时间,至今在一些党员群众中还有市场。比如像“不革命,就保守”这种非此即彼、两极对立的思维。又比如像“要算政治账,不算经济帐”;“只要结果,不管原因”等孤立、分化的形而上学思维。这些缺乏包容性的思维的存在,囚禁了人的思想,堵塞了改革创新的道路,使个别地方不顾代价追求“发展”,而发展却没有真正惠及群众,使个别单位强调社会一个方面的“进步”却忽视了社会整体的和谐进步。
其次,包容性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要求社会管理必须树立和谐思维。包容性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有利于和谐思维方式的确立,给我国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克服一些干部群众固有的对立、片面、分化的思维方式,让发展利益由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惠及群众,让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让发展切实体现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进步。
再次,包容性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要求社会管理必须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管理不可能再是一言堂、清一色。社会管理不是把社会管住、管死,而是要着眼于增加社会活力,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从一种声音到百花齐放,从千人一面到丰富多元,反映出思想的极大解放。社会不同利益的调整与博弈自然带来不同诉求的表达。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深入,不同价值观念也必然产生碰撞交锋。这就要求我们尊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摒弃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辩论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这既是尊重公民的表达权、也是纾解社会焦虑、疏导矛盾冲突的必然要求。多元乃繁荣之奥秘,一个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就越需要多样的个性表达,越需要整合各种意见形成统一意志的能力。以包容心对待不同声音,在“存异”中“求同”,我们的社会就会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不断凝聚、升华。在这个意义上,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在对话中协调立场,在交流中化解矛盾,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推动思想观念的进步。
3.海洋思维的协作性——从“管治思维”到“共治思维”
首先,协作性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要求社会管理必须摒弃管治思维。当前,对待社会管理问题,有些领导仍然持一种革命党的执政思维,觉得什么也离不开党的管理,对民间力量极其蔑视;社会出现一点动静,就认为是针对政府的。有的地方政府把一些合理的维权群众当作刁民,动不动出动公安抓人,整个社会管理的思路就是靠公安、靠公检法的思路。这种管治思维往往不会使社会矛盾得到解决,相反还会出现社会矛盾的累积。当然“管”与“压”在特定的时期或特定地区是不可缺少的,但“管”与“压”只能是权宜之计,只能是局部行为。当管治思维成为了社会管理的“路径依赖”,那么整个社会将是铁板一块的“管”与“压”。这样我们的社会不仅不可能有长治久安,还会埋下动荡毁灭的种子。
其次,协作性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要求社会管理必须树立共治思维。社会管理创新首先是思想解放,原来的那种管理理论要突破,把管治的思想转变为共治的思想,是治理而不是以管制为主。协作性的社会管理创新理念要求我国的社会管理要遵循“共治思维”,就是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的配合,允许更多的公民参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民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共治思维要求仅仅依靠政府这一元主体转变为依靠多元主体进行管理;要求管理方式从统治的方式转为服务的方式;要靠多数人的治理而不是少数人的专断;要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来参与管理;要“以人为本”,突出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管理的主体地位,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