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世界
摘要:通过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将太极拳的缠丝力和毛笔书法的运笔这两种看似不相关的事物确定有着必然和内在的联系,他们同是一种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方式。本着求实创新的精神,把武术更加发扬的目的,本文主要就以武术中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力与毛笔书法运笔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抓住两者之间的共同点,联系在一起分析二者在本质上的一致,并可以互通联系,最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具体联系具体进行描述并给与充分肯定。中华民族的各种传统文化艺术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相通之处,这些含糊的共通点往往成为大家闲聊的话题。“妙在含糊”的确是很高级,但笔者认为深入系统的挖掘这些潜在的含糊的东西,并加以细致的整理,对更深入的理解各传统文化艺术将有所裨益!
关键词:陈式太极拳;缠丝力;毛笔书法
一、陈式太极拳缠丝力
太极拳始于明末清初,其出现虽较书法晚很多,但它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唯物哲学阴阳学说和中医基本理论的经络学说,是一种内外俱练的拳术。一般认为太极拳是由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所创,之后逐渐继承发展成为目前的陈、杨、武、吴、孙五式。一脉相承,各具特点和风格。缠丝劲(力)是陈氏太极拳的基本技术,这种螺旋式的运动具有独特的中国式的运动方式,为世界所罕有。
1.顺逆缠丝
顺逆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该拳的精华所在、陈鑫讲: “拳者,缠法也。”“不懂缠丝劲,即不懂拳”。解释缠丝劲的文章已发表不少,但有些文字解释表述不准确,使人很难掌握。例如有的以时针顺逆转作比喻,有的用内旋、外旋解释,有的从四对方位及其大小来区别缠丝劲,都难以讲清楚明白。现在试作以下解说:
2.手的顺缠
以小指领劲(依次带动无名、中指、食指)向手心方向反转,同时,大指与小指相合(相呼应)形成瓦拢掌。即为顺缠。
3.手的逆缠
以大指领劲,向掌心方向旋转,向时小指与大指相合形成瓦拢掌,即为逆缠。不论手运行到什么方位、不论走圈大小,手的缠丝劲都以顺逆为主要区别。所以,先师陈照奎说:“以顺缠与逆缠为基本缠丝劲。”
4.腿的顺缠
不论向任何方位出腿或收腿,如以脚掌外缘领劲,向脚心方向旋转,膝部向裆外方向旋转,即为顺缠。
5.腿的逆缠
不论向任何方位比腿或收腿,加以脚跟里侧领劲,向脚心方向旋转,膝部向荡内方向旋转,即为逆缠。
二、陈式太极缠丝力于毛笔书法的内在关系
书法也好,太极拳也好,两者都会给人们带来身心的健康。同样,这两者之间,都有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某种力量的传达。在这个命题上,两者有着很大的共通之处。
以太极拳的缠丝力来比之书法之力,练拳时不可须臾离开“翻转掌心” 、“旋腕转膀”;作书时也要时时“翻转笔锋”,“旋腕转膀”,……希望能借此得到一种特殊的筋肉感觉来助笔力,得到一种特殊的感觉来增进书法的神韵和气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此一来,在我们挥毫运斤时,这些感觉便会涌到手腕上来,在无形中驱使它,左右它。或许单从作品的表面上看,我们不必看出这些意向的痕迹,但是一笔一划之中都潜寓着的那些神韵和气息,这是我们可以用心去感觉和感知的。
1.力
在发力上陈式太极拳的发力和毛笔书法的发力有着几乎相同的原理,我就以陈式太极拳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发力动作“掩手肱捶”作为陈式太极拳发力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及探讨。“掩手肱捶”技术动作基本结构:按目前一般定义由动作基本环节和环节之间的顺序构成则称为技术动作基本结构。每一项技术动作的基本结构包括若干个基本环节。从运动学角度,“掩手肱捶”由发力前的预备动作、发力动作、发力后的结束动作三个基本环节构成;从生理学角度上,则分为放松、紧张、放松三个神经调节基本环节。为了便于阐述该动作,就技术动作过程做以下简要的说明。发力前预行动作:左小腿屈收,左脚落于右脚内侧,两臂外旋,掌心向内,收于头前;上体稍右转,脚跟擦地向左开步;两臂上下交叉相叠于小腹右侧,掌心向下;上体转正,两掌向两侧分开,高于肩平,掌心向外。发力动作:重心右移,左掌摆至体前,掌心向上,高于肩平,右掌变拳屈臂合于胸前,拳心向上;重心左移,上体左转成弓步,右拳旋转向前冲打。发力后结束动作:发力后的神经和肌肉的放松即为发力后结束动作(在动作外型上则无明显变化)。
2.刚柔
太极总是以柔克刚的典范,对于太极拳一般来讲,所谓“刚”主要指的是坚硬、干脆、果断的意思;所谓“柔”主要讲的是柔韧、缠绵、不丢不顶、不及不离。柔劲偏于韧性,主于封顾与克化;刚劲偏于弹性,主于进攻和反击。例如,我们所熟悉的球类运动,当给球体里面充进少量气体时,气体分子对球壁的冲击力较小,因而球所产生的内劲也就既柔又韧,弹性不足;当给球充足气以后,球内气体对球壁的冲击力加大,球内的劲也就由柔而刚,弹性有余而韧性不足。陈式太极拳的“刚”是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以丹田内转为核心,借助脚踏地的反弹力,在一瞬间发放出来的一种螺旋振荡式的爆发力,亦称弹簧力,如“掩手肱拳”、“青龙出水”等动作。“柔”是通过太极拳的长期练习,逐渐产生的一种轻灵而又沉着的富于韧性的力量,如“云手”、“倒卷肱”等表现出来的劲别。
而毛笔书法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以柔克刚,它用柔软的笔毛去冲击在视觉上刚劲有力的各种字体尤其在楷书方面,在柳公权的《玄秘塔塔碑》中表现的尤为突出,笔画犹如刀刻一般,由此还产生了一种说法叫“杀纸”,就是让人在看字时有种刀子在拉纸的感觉,而充当“杀手”的就是毛笔这一个柔软的物体。做好“柔行气、钢落点”在全身放长达到要求后,就可以再进一步在每个开合的落点结合着神气外显形成方点,表现出劲来,这是太极拳“方圆相生”中的练习。在方点要表现出刚劲,而刚过后则要求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极其柔软的行气。整趟架子就应在这样的刚柔相济情况下进行。
而在写毛笔字时,也要全身放松和肩肘手的配合达到一个统一,也等于是在运动中寻求统一。
综上所述,陈式太极拳缠丝的发力特点以腰背领全身上肢转动发力,浑身散发一种暗劲。毛笔书法运笔发力以腰腿带肘运用手腕发力,处处渗透内力。两者存在着相同的特点,联系密切。陈式太极拳缠丝的刚柔结合,呈一种螺旋振荡式的爆发力。毛笔书法运笔在方点要表现出刚劲,而刚过后则要求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极其柔软的行气。二者表现相近,体现着联系。陈式太极拳缠丝的旋转是其主旨,太极拳的运劲如抽丝和书法运笔的通过“挤”、“折”等动作,传递出书写者的内劲,把二者的密切关系一语道破。
(作者单位:河北任丘华北油田水电学校 062550 )
论文作者:颜世界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太极拳论文; 发力论文; 书法论文; 动作论文; 毛笔论文; 陈式论文; 表现出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