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镇化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化与论文,城镇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化进程的快慢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快慢,但是在经济社会正常发展时期,认识不到城镇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付出的代价则是沉重的。今天,党和国家把发展城镇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无疑是顺应和把握了历史潮流。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探讨。
一、城镇化趋势分析及其面临的问题
城镇化,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世界城市化的趋势告诉我们,凡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越高。1980年就有专家分析:到2000年,全世界人口可达62亿,其中城市人口将从1980年的19亿增加到32亿,城市人口约占51.6%。有些国家的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早就越过了这个水平。英国占88.3%,西德占92%,美国占82.9%,苏联占65%。又据统计:人平产值在3800美元以上的有34个国家,城市人口占60%以上;人平达到2155美元的有43个国家,城市人口占40%~49%;人平700 美元的有39个国家,城市人口比重达到20%~39%;人平340美元的有42 个国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在19%以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城镇人口处于20%~39%。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城镇化水平继续提升的趋势会不断加强。
1.中央关于土地延包的政策,进一步稳定了民心,农村中将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据统计,1999年春节,武昌火车站仅2月21日就发送旅客4.04万人,为该站建站5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该记录连续保持了8天,且90%左右是外出打工的民工。与此同时, 汉口火车站和武汉客运港以及遍布武汉三镇的汽车客运站,也被“民工潮”所簇拥。足见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
2.政府对农民进城采取了越来越宽松的政策。仅就户籍制度而言,自195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以后,全国人口划分两块即农村人口、城镇人口。8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允许部分农民自理口粮进城,在县以下集镇开店办厂。80年代末,粮食实行双轨制,农民进城无吃饭之忧,在城里务工经商打天下。90年代初期,想成为城市户口的农民,只需要交一笔城镇增容费即可。1997年,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意见的通知》,各地实行以居住地和现行职业确定落户地点和身份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这些都说明,政府发展城镇,为农民们进城务工经商、安家落户开启了大门。
3.城市的发展与扩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1 )世界城市人口逐年上升。1800年,世界只有3%的人口在城市,1950 年达到29%,1970年达到43%,2000年将超过50%。2 )世界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逐渐增加。2000年,全世界10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将有25 座, 而50年前只有一座。500万~1000万人口的城市数目从1970年的18 座增加到1990年的22座,预测到2010年将达到33座。3 )中国城镇化的历史已经和正在说明这个问题。1949年,我国只有136座城市, 城镇人口5416万人,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0.6%;1994年城市增加到622座, 城镇人口增加到2.62亿人,占总人口的21.83%;1995年城市发展到640座,城镇人口达到3.5亿人,城镇化水平为28.9%。预计到2000年和2010年, 全国城镇化人口将分别达到35%和45%。
城镇化水平一再提升,国家发展城镇的政策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其一。其二,农村的发展与稳定,为城镇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其三,城镇有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便利的交通和通信,各种生产要素高度集中,极利生产与经营,其经济发展,是乡村无法比拟的。其四,城镇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承受大量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然而,中国城镇化的进程来得太猛了。改革开放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比重,由1978年17.9%飚升到1998年30%以上,而此前近二十年,人口城镇化水平不仅没有提高,而且有所下降。1960年达19.7%,15年后的1975年下降到17.3%。改革开放20年,政府虽然投入2.3 亿元资金,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满足不了人口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当前面临着五个问题:1 )城镇经济发展不快。2)原有城镇规划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急待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本地实际,重新修编。3)管理力量薄弱。4)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的户籍有待加快解决。5 )城镇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镇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二、用市场手段,突破城镇化难点
加快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面临的问题很多。笔者认为,基础设施滞后,是当前我国城镇化的最大难题。不少城镇交通拥挤,道路超负荷,硬化里程短,断途路多。停水停电现象时常发生,下水道不畅,污染严重。公厕少,垃圾处理不到位。住房紧张,旧城改造任务繁重。有的地方修了主干道,无钱修人行道,修了机动车道无钱修非机动车道,完成路基无线铺设沥青或水泥。有的有路无灯,有的有灯无光,等等。这些直接影响了中国城镇化的进程,降低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好管理好城镇,是城镇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日益发展的城镇所需要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政府有些力不从心。有的地方除了吃饭,每年攒几个钱用于城镇基本建设,解决一两个问题就相当不错了,很多要办的事情只能往后拖。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三:一是过去我们把城镇建设视为非生产性建设来对待。在投资中将其置于次要地位。二是城镇基础设施低价甚至无偿提供服务。三是投资渠道单一,仅仅靠财政投入,尚未形成运用市场筹资的新机制。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一条现代化的城镇建设良性循环机制,至关重要。这方面,国内外有很多城市探索和积累了不少经验,现概括如下:
1.把车辆营运权推向市场,变垄断经营为拍卖或招标。温州市在这方面运作得相当成功。如拍卖机动车牌照,收取城市基础设施费,作为车主对超前消费城市道路资源的补偿。一台摩托车牌照拍卖价,最高为5万元人民币,出租车牌照,拍卖价均为68万元。 潜江市的公汽营运线路,采取拍卖的办法,打破了独家垄断经营的局面,交通紧张状况得以缓解,交通秩序大为改善,政府主管部门少操心不说, 一年还净赚200万元。
2.出让冠名权,换来大笔投资。如潜江市东风路至幼儿师范学校,原有一公里的乱泥路,雨天泥泞路滑,晴天尘土飞扬。私营业主康玉龙出资,将它改造成高标准市区道路,并冠以“玉龙路”,业主扬名,群众高兴,政府满意。孝感市区内的理丝路冠名权通过法定程序,更名为交通路。交通部门总共投资一千多万元,负责道路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其他部门配合,使这条路成为孝感城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3.运用级差地租原理,以规划为龙头,以土地有偿出让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为手段,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措建设资金。温州市区人民路改造工程,就是利用这种办法,总投资12.3亿元,政府没花一分钱,还有一个亿的盈利。呼和浩特市近几年改造了500多条巷道, 动用资金十几个亿,但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他们利用现有道路作为存量资金,引资修路,以路带房,以房养路,房路结合,综合开发。政府在规划路边给投资者划定开发地段,规定面积,要求其先将路修好,才能进行商业开发,结果房地产商不仅替政府修了路,自己也赚了钱。再以潜江市为例,1992年,建设中的宜黄高等级公路贯穿境内。市政府抓住机遇,决定在市区修一条宽62米、长3.5公里连接宜黄路的章华大道。 整个工程需3000多万元,仅征地费就需1000多万元。市政府决定出让公路两旁的黄金地段经营权,但业主必须承担征地费和修路费。结果,章华大道的全部费用由沿公路两旁建房的20多个单位和个人分摊,一条标志性工程抢在宜黄公路通车前修成。依照此法,全市接连兴修了潜泽大道、横提路、园林路等6条主干道,总投资6000多万元, 政府仅花了几百万元。
4.采取BOT方式,出让经营权,引资修路。 孝感市境内新铺至广水段的107国道,有关部门出让经营权若干年,路让外商来修。 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交通条件迅速改善。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和部门没有花一分钱,别人替你把路修好了。武汉长江二桥、汉水二桥也是采用这种办法,大大改善了武汉市交通“瓶颈”问题。呼和浩特市鼓楼立交桥所需的资金,由施工单位垫付,政府“投入”的是部门经营权的转让。
5.盘活现有存量资产。80年代,青岛市政府把原政府办公楼卖给了外商,很多人不理解,结果市政府用原楼卖得的钱做了新办公楼,办公条件大为改善,原楼还是原楼,新楼未花多少钱。外商买下原楼,通过改善装修,从事经营,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还为政府增加了税收。襄阳县去年底将招待宾馆作价1000万元卖给了台商,新年刚过,台商投入500万美金,将这座宾馆改造成四星级酒店。大连是座美丽的城市,这里鲜花、绿地和蓝天大海呼应,建筑物色彩和谐,风格多样,在楼前屋后草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漂亮。这些当然要资金。仅举一例,你就会知道这个市的钱从哪里来。市中心原有一个动物园,他们把它迁到一倚山傍海的风景区,利用自然山水建成了更大更漂亮的野生动物园。而市中心的黄金地带公开出售给开发商,换回了几亿元资金全部投入到美化市容和市政建设上。
6.银行贷款。城镇建设要大发展,离不开银行的支持。 据调查,1993年济南市用于城市建设的银行贷款额达5亿元。上海市1993 年的负债额达65亿元,占全市城镇建设资金的50%。岳阳市至1994年止,已用完了到2003年为止的10年城市建设维护费。利用这种办法,一些地方政府有顾虑,认为用贷款犯不着。其实,只要投入产出良性循环,举债经营也是一种办法,有时甚至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7.发行建设债券。美国在1995年拥有高速公路52万多公里。美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比较平衡,统一纳入国家的建设计划,80%由联邦政府筹资,20%由州政府筹集。他们本着“谁筹资,谁付款,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主要靠发行债券来解决。发行债券,只要项目评估可行,有发行债券的计划方案,经会计师事务所验证通过,就可以公布并委托债券公司发行。在美国,债券利息收入不纳税,而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要纳税,这实际上是鼓励个人的闲置资金用于投资建设,因此,一般人都将余款购买债券(债券利率比存款利率要高得多)。由此看来,不仅公路建设可以如此,城镇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借鉴美国的这一作法。
当然,用市场手段筹措资金,决不排除政府对城镇建设加大投入的力度,用市场手段筹措建设资金的办法也决不仅仅这七种。正如呼市市长冯士亮讲的:只要动脑筋,钱就会从脑里“生”出来。也正是这种办法,温州人从1993年开始第二次创业,到本世纪末,投入近70亿元人民币,办了100年才能办到的事。由此可见,更新观念,拓宽渠道, 不论大城市还是中等城市、小城镇,其建设就会再上一个台阶,中国城镇化的进程才会有质有量、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