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铁矿乡中心小学校万源636350)
【摘要】:创新思维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学的双边活动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思维培养手段
教育的目的不单是传授已有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笔者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和谐与平等。因为老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在传授知识方面,而且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影响着学生。如创设和影响着课堂的心理环境,老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学生的情绪,如果老师在走进课堂前,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并走进学生的心里,去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建立真正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稳定学生的情绪,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打破老师的权威,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平等的激励机制,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老师作为引路人的身份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人们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即语文老师的本事就是讲,而且讲解力求全面,生怕对学生有所遗漏,而这样做,学生就只能作为收音机、录音机或书记员,学生的收获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而不是能力方面的。而进行新课程改革后,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又有一些老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即满堂提问,动不动就提问,动不动就讨论,看似热闹的课堂,其实仍然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没有把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学生根本就没有进行真正的思考。这些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老师必须放手,真正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正如孟子所说:“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意思是说老师如果教导学生正如射手张满了弓,而不发箭,做出跃跃欲试的姿势,以启发和诱导学生,他在道路之中站住,有能力的便跟着来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作这样的射手,既不能箭箭连发,也不能连弓都不拉,要把握好这个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时,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是能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参与交流和发表意见鼓励学生离开课文或解答超出课文之外的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帮助他们扩充思想,进入创新状态。正如陶行知先生主张,要老师“交给学生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课文思想知识加以融会和贯通。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鼓励学生多问,学生在阅读中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三、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由于语文教学中最容易培养的就是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个性,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条件。语文课文具有语言文学的丰富性和多义性。而接受美学也告诉我们,文学作品从根本上都是为接收者(包括读者、观众、听众)而创作的,读者是上帝,作为审美的主体的读者,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读者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创造力量。所以,一篇文章往往能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这也就是不同的人在读《红楼梦》时看到的情境是不同的,红学研究会至今仍在研究其中的奥妙所在,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破除权威定势,摆脱从众定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去解读作品,对作品不确定性的空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得以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思维,才会有良好的结果。以任何形式去逼迫学生思考,那都将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戴维斯在《这样学习最有效》一书中说:“学习金三角”的第一角就是“心”,即积极主动的渴望学习的心态。这是因为“有意注意远远比无意注意效果要好得多”。孟子也曾精辟地论述过这一点:“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帮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充分肯定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之想学,想探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四、反复诵读和讨论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反复诵读时理解作品的好方法。不仅如此,反复诵读还是阅读过程中创新思考的好方法。因为一篇文章如同一个完整的苹果,学生要理解其内容,必须找到下口的地方。而反复诵读,不仅能使文章主旨清晰地凸现在学生的面前,而且通过反复把玩,学生还会发现作品的空白,这个空白,就是创造性思维下口的地方。在找到下口的地方后,还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通过讨论,特别是有效的辩论,会使学生的思想激励交锋,就必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其创新能力,是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然要走的路,它是我们的重要舞台。
论文作者:唐有福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2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1
标签: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创新思维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孟子论文; 过程中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2期(上)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