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危重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护理质量影响分析论文_覃德线

覃德线

(贵港市人民医院 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目的:研究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危重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采取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管理,对比分析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班管理前后的交接班效果和护理质量。结果: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班管理之后,急危重症患者的交接班效果和护理质量均取得了良好的改善,实施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交接班管理时,采取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交接班管理能够获得更好的管理效果,急危重症患者的交接班效果和重症病房的护理质量均能够得到显著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标准化沟通模式;急危重患者;交接班;应用;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9-0207-02

由于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危重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护理质量可以产生较大的影响,现对我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采取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班管理,对比分析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班管理前后的交接班效果和护理质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重症病房共有护理人员15名,均为女性,年龄21岁~42岁,平均年龄(29.6±2.3)岁,本科学历9人,专科学历6人,工作年限1~5年7人,工作年限6~10年6人,工作年限10年以上2人。

1.2 方法

从2017年6月开始采取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交接班管理,首先在急危重症病房建立完善的标准化沟通模式模板,在结合原有的交接班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利用标准化沟通模式模板向急危重症病房护理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使急危重症病房所有护理人员均对标准化沟通模式模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标准化沟通模式进行急危重症患者的交接班管理。在利用标准化沟通模式模板进行急危重症患者交接班时,首先要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明确;然后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与发展情况进行记录;最后根据对患者病情的评估,给出对患者进行下一步护理的建议,针对患者的安全风险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在进行急危重症患者交接班时,要对患者当前的情况进行明确的交接,保证交接班时为接班护理人员提供全面、真实、有效的信息,做到交接班的有效沟通。

急危重症病房开始实施标准化沟通交接班模式之后成立标准化沟通模式培训小组,小组成员要负责对急危重症病房的护理人员进行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宣传和教育,主要培训内容包括标准化交接班模式的内容,应用方法以及应用优势,急危重症患者交接班过程中使用标准化沟通模式的作用,标准化沟通模式报告表的使用方法等。培训人员可以让急危重症病房护理人员观看标准化沟通模式下急危重症病房患者的交接班视频,让护理人员对标准化沟通模式的优越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提升护理人员对标准化交接班模式的理解,提升护理人员对标准化交接班模式的实际应用能力。对急危重症病房护理人员的培训方式可以采取情景模拟训练方式、案例分析模式、专业授课模式以及现场演练模式等,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实施组长负责制,每一个小组的组长对本组护理人员的标注化沟通模式学习和掌握情况进行抽查,保证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够牢固掌握标准化交接班沟通模式的方式、方法,促进急危重症病房交接班护理质量的快速提升,有效节约急危重症患者的交接班时间,防止患者的病情因交接班时间延长而出现恶化。

1.3 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交接班效果运用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NASR)进行评分,总分17分~85分,分数越高,交接班质量越好。以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急危重症病房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基础护理评分、病情观察评分、专科护理评分、健康教育评分四个大项,每一项总分25分,量表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交接班管理之后,急危重症患者的交接班效果和护理质量均取得了良好的改善,实施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讨论

医院急危重症病房实施标准化交接班沟通模式对患者的护理安全以及整个科室的护理质量都能够产生直接的影响。刘朝芹[2]等研究发现,管理方式对于交接班质量以及护理效果的影响非常大。标准化沟通模式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沟通技术,采取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交接班管理能够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明确,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趋势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使急危重症患者的疾病能够得到快速的救治,提升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在传统的交接班模式下,护理人员只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简单的陈述,缺乏对患者疾病的深入探讨,接班人员对于患者的问题不够明确,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在标准化沟通模式下,交接班内容能够更加清楚、明确的传达给接班护士,解决了接班护士对患者不够明确的问题,保障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3]。结果显示,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后,急危重症病房的交接班效果比实施前有了较大的改善。标准化交接班沟通模式在急危重症病房的实施还能够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根据医生和护理人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明确对患者进行下一步护理的关键所在,促进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快速提升,提升急危重症病房的护理质量。结果显示,实施标准化沟通模式后,急危重症病房的护理质量比实施前有了较大的改善。

综上所述,在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交接班管理时,采取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交接班管理能够获得更好的管理效果,急危重症患者的交接班效果和重症病房的护理质量均能够得到显著改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急危重症患者交接班管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焦鸿梅,牛丽红,柳红艳.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7,3(9):622-625.

[2]刘朝芹,杨利,杨彦芬,等.I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危重患者交接班中的运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8):2814-2816.

[3]王晓莉,徐莉,张丽萍.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病区护理床边交接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4):36-38.

论文作者:覃德线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危重患者交接班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护理质量影响分析论文_覃德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