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讲座--反思历史进程_说课论文

超越讲座--反思历史进程_说课论文

超越说课——对历史说课的再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说课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说课是什么?在很多历史教师的印象中,是评比,是展示,是鉴定。笔者以为,说课是交流,是发展,是提高。无论是评比型说课还是非评比型说课,只有在说课目的、说课内容、说课形式和说课方法等方面求突破,方能发挥历史课说课的真正功效,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促进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说课目的超越:由“鉴定教师”向“发展教师”的转变

1.加强交流研讨

说课不仅是评比和鉴定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内容,更是常规教研活动的有效形式。说课给历史教研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增强每个历史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参与意识,使一些习惯于做旁听者、旁观者或评论员的教师转换角色,成为主动思考、勇于表达的主角。同时,说课活动把说与评结合起来,形成浓郁的讨论氛围,大家相互切磋,彼此交流,集思广益,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

2.促进专业发展

说课不仅要说清“教什么”和“怎么教”,更要说透“为什么这样教”和“这样教有何实效”。它把备课、上课、评课等有机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参与性与合作性,能较好地解决教学与研究、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矛盾。说课必须站在理论的高度对备课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从而证明自己的备课是有序的而不是盲目的,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性的。这就需要教师系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解读课程标准,仔细研究教材内容,认真把握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因此,历史说课的准备和实施过程实质上是历史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

3.提高教学实效

“说课”又是提高历史学科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它要求历史教师说教材要“透彻”,说目标(教与学的目标)要“明确”,说方法(教法学法)要“实用”,说程序(教学流程)要“精炼”。为达此目的,历史教师须在认真反思的基础上,自己去发现问题,去寻找新的突破点。这样就容易拓宽历史教师的教学思路,激发历史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所以,说课是一种实现历史教学优化的形式和手段,当我们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手段,加强了对教学规律、教学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时,这种手段就可能会带来巨大的、潜在的教学变革。说课可以实现教师间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可以减少历史课堂教学的低效益,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说课内容的超越: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转变

1.说疑惑

现在我们的历史说课只是在说“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能不能说“不知道怎么做”?某环节、某些地方考虑这方面的因素,这样做不合适;考虑那方面的因素,那样做也不合适,请大家给我出出主意:“我该怎么做”。即说疑虑、说困惑。特别是课前说课或校本教研中的说课,更适合增加这样的内容。它可以为历史教学研究活动提供实质性的问题素材,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说课应有的作用,回归它的出发点,笔者认为这将是历史说课操作中具有实效性的内容。

2.说对比

在历史说课中也可将自己现在的做法与别人的做法或自己以前的做法相比较,从内容到依据做全方位的对比和分析,以阐明自己这样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并以此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提高说课的互动交流价值。如某课如何导入更精彩、某个重点如何突破更有效、某课结构如何建构更巧妙、某课作业如何设计更成功等,这样的说课内容于己于人都是很有启发的。

3.说“为何”

“说课”作为一种历史教学研究活动,由解说和评说两部分组成。解说是说课者就某一课题内容的教学设计问题所做的表述,主要阐明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评说是针对解说而进行的评议、交流或研讨。为增强历史教师对理论依据的质疑意识,在说课的评说阶段可大胆质疑说课中的“为什么这样做”。不可否认,有的说课中的“为什么”与所指不照应,或理由本不成立,或通过说“为什么”看到了所选择的做法不合适,应通过交流讨论,促使教师重新选择或设计。加强对说课的说理性的探讨,促使历史教师去深一步地审视和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专业理论,以提高其理论素养。

三、说课方法的超越:由“照本宣读”向“脱稿而说”的转变

1.掌握说课程序

历史教师要说好课,掌握一般的说课技巧和程序是关键。一堂历史课包括“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因此,说课也可以从这三个环节来展现:一是对教学准备阶段问题的解说;二是对教学实施阶段问题的解说;三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问题的解说与评价。以我市为例,我们主要创设了历史学科说课“十环节”供老师们借鉴参考,即说课题、说地位、说目标、说方法(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含教情与学情的分析)、说重点、说难点、说准备(教的准备与学的准备)、说过程(含说练习设计)、说板书、说评价等。在具体的说课过程中说课教师对所说内容应作详略取舍,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面面俱到,对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过程和学法指导等应该要详说,且要说透,而对教学目标、教法、媒体运用、时间安排等都可以略说。说的太详太繁,时间不允许;说的过略过简,说不出道理。教师在说课时可灵活选择,但要体现出创造性、新颖性。

2.强化骨干示范

针对很多历史教师不太会说课这一实际情况,我市历史学科强化了骨干示范性说课。以本年度为例,我们先后在初高中举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说课示范研讨活动。具体做法如下:先按照各年段的教学进度,各确定一个课题,然后每个年段请两位有较丰富说课经验的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进行现场准备和说课,再由年轻教师(也需现场备好说课稿)进行点评,学科教研员总结。做到明确目标,精心安排;重心下移,充分准备;骨干展示,专人记录;认真总结,专业引领。如有年轻教师参加大市及以上级别的说课比赛,骨干教师更是当仁不让,主动承担起指导其说课的重任,一批年轻教师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快速成长起来的。

3.加强说课实践

加强说课实践也是近年来我市历史学科推出的新举措。一是校本说课制度化,要求各校历史教研组和小备课组将说课工作常规化,即组内教师每人每月须在全组认真说课一次。说课前由个人充分准备,然后在全组说课,从后台到前台当演员,逼着大家提高教学艺术。要求在个人准备的基础上经过和别人研究,或者同一课教材,在听了别人的说课之后,自己修改教案再说,学别人长处,改自己短处。做到“熟能生巧”,强调实练、苦练、反复练,练出硬功夫,练出新路数。二是在全市性的历史研讨活动中增加说课环节,实行年轻教师与学科骨干同题说课,让各层次的历史教师有更多的实践和锻炼机会。

四、说课形式的超越:由“模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

1.创新说课形式

说课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以及对教材把握的程度。说课有一般环节的要求,但无固定模式。近年来,我市历史学科大胆革新说课模式,加强了环节、片断、单项或反思说课的比例。如说导语、说板书、说重难点突破、说练习设计等等,说某节课中的新理念,体现某课教学情景的创设、说探究性学习策略的实施等等,将说课与学科教研活动有机地、紧密地结合,使说课更直接地服务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服务于历史教师课堂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以说教学片断为例,可以说最精彩的核心片断,也可以说最糟糕的教学片断。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成员刘可钦老师曾讲过:“说最精彩或最糟糕的教学片段,可以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从中挖掘教学机智,增加经验的积累和反馈。在观摩性的说课活动中,还可直接播放教学片断录像,使大家都能从中受到启发。”

2.重视评说环节

目前,历史说课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比较注重“说”,而较少开展“评”,尤其是其他教师的评价参与更少。其实,有说课必定有对说课的评价,否则将难以引导和把握说课的方向,也很难保证历史学科的说课质量,只有将说课及其评价结合起来才能使历史教师理性地对待备课和说课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和专业成长。另一个问题是评课缺少广度和深度,多数历史教师只是对怎样处理教材提出意见,较少在教学目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教学理念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这样的评议活动难以实现完整意义上的说课目标。评价内容,一般要涉及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过程和策略诸方面的问题。评价的方法,有自评以及同行和专家的评议,有口头评议和书面评议。评价过程中,还应当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可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加强课题研究

在说课的形式上我们探索了能有效提升历史教师教学技能的主题式说课模式;在说课的方法上我们尝试了环节说课法;在说课的内容上我们高度重视课后的反思性说课。以目前已在大市推广的主题式说课为例,就是以历史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或热点问题为主题,引导教师在进行一段时间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用说课的方式向其他教师、专家和领导汇报其研究成果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显然,主题式说课是一种更深入的问题研究活动,它更有助于历史教育教学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的解决。

总之,说课为历史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操作平台,好的历史说课一定是突出教学理念、诠释教学思想、体现教学能力、展现教学境界和展示演讲才华的说课。

标签:;  

超越讲座--反思历史进程_说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