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制度优势与市场机制优势的有机结合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制度优势与市场机制优势的有机结合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制度优势与市场机制优势的有机结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优势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市场机制论文,社会制度论文,实现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受到了全世界广泛关注。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都有了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认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扩大,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之后,才逐步由简单的商品经济发展成为现代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生产的资源配置具有了更加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激励创新机制、调节配置机制,推动了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劳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交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也是资本主义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能够形成那么大的生产力、创造那么多的财富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都存在很大的狭隘性、片面性,认为市场经济仅仅适合资本主义,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不能搞市场经济。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消除,社会将对全部的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西方主流经济理论也认为,只有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才能发展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米塞斯甚至提出:要么是市场经济,要么是社会主义,二者必居其一。这些认识,严重障碍了人们的眼界。

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误区,是中国共产党人首先突破的。1979年,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些精辟论述,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陈旧观念,突破了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联系起来的思想束缚。1992年6月,江泽民第一次明确提出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概括我国建立的新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一次重大突破。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扬弃,它既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兼顾了效率和公平,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长处都得到了更好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超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特点和新优势。

第一,体现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使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在体制上得到了遏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通过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优化国有经济的结构和布局,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从而增强市场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避免出现大起大落。通过在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合理的企业制度与和谐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以及各方面的利益,提高了市场经济的和谐性。通过提供公共物品、投资基础设施、保障国计民生,把经济发展同社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市场经济的效益,实现了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还来自于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公有制企业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竞争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促进和带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市场经济的活力。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的公有制企业除少数由国家独资经营外,绝大多数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互相竞争、各展所长、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持久的推动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平台,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体现在分配制度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市场经济。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原则。实行这一分配原则,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按劳分配能够把每个劳动者的劳动和报酬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使每个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强调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实现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有利于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公正。正如邓小平曾指出:“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坚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资本、知识、技术、信息、管理、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各种资源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由当前我国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是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的,是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必须克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分配比例失衡等问题。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应当看到,在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下,由于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同,家庭人口数量和构成不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实际上存在一定差距也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还有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劳动与收入脱节、劳动收入低,以及灰色收入、非法收入等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配公平,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因此,必须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劳动致富成为社会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健全由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所决定的价格形成机制,使各类生产要素的报酬符合它们的贡献。要在不断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普遍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防止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之路,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第三,体现在调节经济的方式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充分运用调控与市场两种手段的市场经济。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的转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之所以需要国家干预,是因为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规模的扩大,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了市场失灵、经济危机、贫富分化等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不利于资本主义稳定和发展。但是,由于根本制度的原因,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干预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以私有化、自由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的推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缺陷和弊病不是缓解了,而是加重了。资本主义国家用来解决危机的种种手段,也只能使这些危机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出现在它的面前。事实证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实行真正有效的国家干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国家干预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它既强调市场的调节作用,又重视调控的导向作用,既反映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又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宏观调控的主体不仅是市场规则的带0定者和宏观经济的调节者,而且是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总代表,能够集中更大资源调控经济运行。二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不局限于维护市场秩序,为市场机制运行创造稳定的宏观条件,还强调确立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的经济发展战略,引导国民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三是宏观调控的内容不局限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社会财力、物力合理地结合起来,突出计划规划、统筹协调、市场监管、国有资产管理、产业政策等的作用。还要看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可能单凭市场的力量加以实现,也要求发挥政府对财富分配的调控作用,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充分发挥调控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只有调控与市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点,在积极应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及时果断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启动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重点投向重大民生工程、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使中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中国应对危机的这些措施,兼顾当前与长远、总量与结构、供给与需求、中央与地方,把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独特优势。

第四,体现在经济的开放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政策的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使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推动着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起来,使生产要素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有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目前全球市场经济体系中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建设性的重要力量。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致力于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起来,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发展自己。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全球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稳定力量,坚持把发展的基点和重心放在国内,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注重保持对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降低世界经济波动可能产生的冲击和危害,不把问题和矛盾转嫁给别国。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强调自身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的一致性,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与他国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使中国经济不断壮大,与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也要看到,到目前为止,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发展的,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烙印。因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必然伴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内深化和拓展,伴随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这加剧了南北发展不平衡,导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依附加深,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使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导致世界经济持续动荡;加剧了全球能源、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全球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加重;等等。在经济全球化问题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反对现有国际经济秩序中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和共赢的方向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探索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体制,它既不同于美国完全市场化的经济体制,不同于欧洲高福利高税收的经济体制,也不同于其它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代中国的一大发明,对当今世界试图摆脱贫困、实现国家发展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选择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虽然还不长,但已经展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活力。随着这一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必将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标签:;  ;  ;  ;  ;  ;  ;  ;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制度优势与市场机制优势的有机结合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