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目标预置”实践模式研究论文_郭于渝

应用心理学专业“目标预置”实践模式研究论文_郭于渝

郭于渝

南开医院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心理学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好。我国绝大多数的高校中都已经开设了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再加上社会上的压力很大,越来越多的人在心理上出现问题,根据这样的现状我国高校已经大力开展关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学,要培养出更多的心理学专业方面的人才来为社会做出贡献。我国高校在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时,更多的注重理论上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老师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没有将实践的部分纳入到教学范围内,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的心理问题时束手无策。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育现状,利用“目标预置”实践模式进行课程教学,保证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能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目标预置;实践模式

引言:应用心理学专业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利用心理学和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将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因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这个特点,所以高校在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时候,就对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么长,导致我国缺乏一些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来对学生进引导,同时,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理论教学上,就忽略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心理上的问题,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也不能灵活的运用来解决问题,这就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经过学校的研究,找到了一种新的方式,将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逐渐的变成“目标预置”实践模式,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能力差的问题。

一、“目标预置”实践模式的主要含义

“目标预置”这个概念第一次是在组织管理心理学中提出,并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它主要强调了所设置的目标应该与工作需要相符合。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将达成的目标明确化,也就是一定的预先性。就是把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所要达成的目标进行一个拆分,将拆分后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标准作为相应的目标,可以将其设置为课上教育以及在校外进行实践教育两方面,先在课堂中将需要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量后,利用高校和校外的一些单位或者是心理机构,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1]。这样将目标分开成不同的层次,可以循序渐进的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掌握,并且在合适的时机进行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防止两者之间脱节。这样的做法可以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育形成一个连贯的形式,防止中间出现差错。这样可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学生的短板并加以提高。

二、“目标预置”实践模式具体实施过程

(一)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出专业能力强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是只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定的实践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也为了更好的为社会进行服务[2]。再加上心理学现在越来越普及,更多的人开始从内心接受心理学这个专业,也能在出现问题时找心理医生去诊疗。但是根据高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工作情况来看,结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因为,毕业生在社会上不能满足一些工作要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经过实际的练习,也就缺乏了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在遇到一些心理上问题时,不能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将其解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高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关键点,认为只有将理论的知识学好才能培养出专业性的人才。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只是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教师本身没有做好一定的功课,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不强。

(二)将应用心理学实践课程进行一定的拆分

在对学生进行实践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进行一定的拆分,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这样一个递进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实践能力。我国教育部根据社会的现状,深刻的强调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要具备实践能力,以便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为人们进行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应该更加的注重实践教育。在以后的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把实践教育提上日程,因为实践教育会比理论教育更为重要,能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也能帮助学生能更好的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进行实践课程教学的阶段中,可以将整个目标进行一个拆分,区分成不同的难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能慢慢深入的掌握实践能力,防止学生学习出现问题。这样的方式可以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个缓冲,能够由浅到深的学习。应用心理学实践的目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专业基础的实践能力、专业的实践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具备了专业基础的实践能力可以提升文献检索、心理信息搜索的能力。具备了专业的实践能力可以在社会上的中小学、事业单位或者是一些心理机构进行工作。具备了综合设计能力可以在调查报告的整理和问卷调查中进行应用。

(三)应用心理学实践目标的设置

想要获得一定的实践能力,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遵循这个规律:认识、实践和认知的过程。这个是增长实践能力的过程。实践能力的展示就是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一个转化,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教师采用的都是一种填鸭式教学的方式,在进行实践能力教学的阶段中,没有认真的让学生进行实践。在改革后的教学方案中,教师应该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将实践的操作也加入到学校中来,这样可以将两者相互结合,同时进行反馈,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应用心理学实践过程的评价

在进行应用心理学实践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随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就是对学生所具备的实践能力进行一个提升。方便教师能够随时的掌握学生的能力,并且根据学生的不足来进行一定的补充,保证学生在进行实践教育之后都能顺利地将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在对学生评价之后,还需要通过一些专业的人员来对教师的教育过程进行一定的评价,找到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的不足,教师根据这些不足将其进行改正,并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目标预置”实践的保障

(一)保证教师的专业性并能更好的进行“目标预置”实践教学

在进行应用心理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师进行一个考核,首先就是要保证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在进行教育之前,应该需要通过专业的人士来对教师进行一个考核,以此来确保教师团队具备一定的实力。因为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在毕业之后就进入到学校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需要对教师进行一定的考核,确保教师的能力可以对学生进行教学。与此同时,还要鼓励教师要参加一些相关的考试,这样也能保证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加强和校外的实践基地的设置

“目标预置”实践的实现,主要是依靠高校和校外一些社会单位上的合作来完成的[3]。通过这些实践的机会,学生也可以进行学习和锻炼。因此,高校应该时刻与社会上的单位进行紧密的联系,保证为学生提供进行实践练习的机会。高校还要定期的更换一些实践单位,这样能更好的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出来。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在校内创建一些心理辅导室,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先让学生在校内进行一定的练习,这样在进行社会实践时就可以游刃有余的进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国内发展的时间周期还是比较短的,但是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很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心理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时候如果没有专业的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一定的疏导,那么日积月累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我国的高校开始重视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还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理论中知识的教育上,没有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所以,在实践的教育中应用与“目标预置”实践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保证学生能更好的接受实践教育,为以后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做法可以更大限度的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上来,从而提升高校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质量和水平,为社会上更多的人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何晶晶.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0):108-109.

[2]吴思为,刘世瑞,唐芳贵.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04):62-63.

[3]谢念湘.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特色探索——以“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04):89-90.

论文作者:郭于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  ;  ;  ;  ;  ;  ;  ;  

应用心理学专业“目标预置”实践模式研究论文_郭于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