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燕琼 邓虹 冯晓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 广东 广州 510288)
【摘要】 目的 探讨炎琥宁静脉输液不同护理操作规范对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 从注射用炎琥宁开始使用三个月,使用三年后同期三个月和去年同期三个月分别记录使用人次和不良反应次数及性质。结果 开始使用第一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7785%,三年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844%,10年后同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243%,三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静脉注射护理操作规范的改进是减少该药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炎琥宁;护理操作;规范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276-02
炎琥宁(穿心莲内酯钾钠盐)是重庆药友制药在穿琥宁基础上改进的新型抗病毒西药,从植物穿心莲中提取并人工半合成,有明确分子结构式。批准文号为H开头,表明国家药监批文明确为西药制剂,远优于其它同类中药抗病毒针剂。即便如此,其使用的安全性在我科也经历多年经验。因该研究时间跨度长,作一特别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历史回顾,注射用炎琥宁(商品名沙多力卡,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0021627)于2003年11月5日进入医院并在我院急诊科使用。在该年年底及2004年1月初的使用过程中,发现有部分病人有过敏反应及输液反应,以及与某些药物(如急诊常用的丁胺卡那、奈替米星、左氧等,接瓶时会产生输液管液体界面白色絮状沉淀等问题。在当年二月初开始流行性感冒病人增多,本人在2月1日至4月30日开始记录用药不良反应及相关问题,以及用药人次,并作相关护理操作改进,在2007年及2014年同期重复上述工作,记录相关数据
1、2护理改进
在2003年底开始使用炎琥宁时,各在岗护士均在使用前有阅读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注意事项,但毕竟是新药,工作中偶然有疏忽之外,主要是知道炎琥宁与某些药物的配伍禁忌,但忽略了换瓶时冲管。由此形成输液管内的白色絮状沉淀。为此,全科进行学习,仔细研读说明书中所提到的配伍禁忌有关药物,概括起来有:炎琥宁不得与酸、碱性药物或焦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为抗氧化剂的药物配伍,也不得与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配伍。并在工作记录本上严格注明,在配药、换液时避免炎琥宁与上述药物接触,这是我科护理专为炎琥宁的输液操作作出的第一次规范。
在随后工作中,逐步发现炎琥宁与其它药物也有配伍禁忌,这些配伍禁忌并未在说明书中体现(更准确说是说明书提到的酸碱性药物或焦亚硫酸(氢)钠。这些药物对护理专业人员而言,具体有哪些药物不清楚,主要发现配伍禁忌药物有:头孢哌酮、氨曲南、果糖二磷酸钠、白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氨溴索、氨茶碱、必漱平等,居于上述临床发现,我科于2006年5月初对所有涉及上述药物与炎琥宁的换瓶都采用冲管(20-50ml NS),在2013年底,由于临床资料进一步积累并经文献查阅,我科室不论炎琥宁是否与已知配伍禁忌药物之间的序贯输注一律冲管。这一护理规范一直沿用至今。
总之,本科护理输液操作规范作三次规范,第一次是对于氨基甙类和喹诺酮类和部分焦亚酸(氢)钠作序贯输液进行冲管,第二次对临床工作中发现的配伍禁忌药物与炎琥宁作序贯输液在换瓶时作冲管处理,第三次凡是涉及炎琥宁的序贯输液均作冲管。
1.3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观察的不良反应例数均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查,检验水准P=0.05,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处理。
2.结果
3.讨论
3.1.1经统计学处理,发现上述三个观察时期不良反应发生有统计学差异,但进一步作两两差异的分析时,统计软件判断数据里0过多,自主判断数据不全,无法进行下一步分析。但上述数据的确是临床收集的数据,不是数据不全,从趋势判断,发生率是不断下降。现作一初步分析如下:
3.1.2首次规范(第一次规范)是在2004年1月,该规范主要强调炎琥宁不得与酸、碱性药物或焦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为抗氧化剂的药物配伍,也不得与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配伍。氨基甙类和喹诺酮类以及部分焦亚硫酸(氢)钠抗氧化剂作序贯输液时常规冲管,其他药物不在冲管之列。在此规范条件下,观察到2004年2-4月不良反应发生率在0.7785%。
3.1.3第二次规范(扩大规范)在2006年11月,因为在2004年5月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发现炎琥宁与其它药物也有配伍禁忌,这些配伍禁忌并未在说明书中体现。更准确说是说明书提到的酸碱性药物或焦亚硫酸(氢)钠这些药物对护理专业人员而言,具体有哪些药物不清楚,主要发现配伍禁忌药物有(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类别药物):头孢哌酮、氨曲南、果糖二磷酸钠、白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氨溴索、氨茶碱、必漱平等。因此,对上述药物与炎琥宁序贯输液时也冲管。此期间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为0.1844%
3.1.4第三次规范是全面冲管,建立于2013年12月份,主要是在前期工作中的经验告知,可能有很多不知道的药物也需要注意配伍禁忌,这期间我们也查了一些相关文献,有学者认为有些配伍不一定在外观上有变化,但仍有可能发生理化性质的变化,受此启发,我科室对凡是涉及炎琥宁的序贯输液均采用冲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大降低,低到0.0243%。本研究资料与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也低。[2,3,4]提示本研究提出的护理规范有助于降低炎琥宁的不良反应。总之,严格的炎琥宁输液液面隔离是减少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提倡序贯输注炎琥宁时采取常规冲管方法。
3.1.5炎琥宁副作用原因有很多(后续观察将另行文发表)如厂家质控[1,5],但护理工作的规范能减少副作用的发生,这是本研究经历11年,将不同时期三个年度同期发生副作用人次与不同层次的规范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序贯输注时隔离炎琥宁与其它液体有利于减少该药的副作用发生人次,由此,建议业内在输注炎琥宁换瓶时常规作冲管处理。
3.1.6本研究也提示,说明书里提到的酸、碱性药物或焦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具体有哪些,临床护理是短板,建议厂家能在说明书详列具体药名,还有文献报道新近发现的配伍禁忌药物,希望能列入说明书,方便指导临床护理工作。[5]
【参考文献】
[1]徐春丽,丁丽萍,郑志昌.注射用炎琥宁与31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综述[J].中国药师.2009,12(1)117—118
[2]丁伟,程刚,董锋等.582例炎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 2014; 11(11)675—678
[3]王俊英,于聪,盛洪涛。136例炎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 2009;(6) 5 277—280
[4]关灵,刘碧波,巫培军。广东省2009年407例炎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 2011;(22)3 268—270
[5]范红,王雷。炎琥宁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5 461—462
论文作者:廖燕琼,邓虹,冯晓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1
标签:药物论文; 炎琥宁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禁忌论文; 亚硫酸论文; 霉素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