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假日经济的成因及发展建议_经济论文

浅析假日经济的成因及发展建议_经济论文

浅析假日经济的成因及发展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因论文,假日论文,建议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假日经济”现象是1999年下半年,尤其是从国庆节开始,在我国各地普遍出现的一种集中消费现象。目前已引起包括商家、经济学家在内的各界人士的关注。在我国国内目前仍处于“有效需求”不足的大环境下,研究假日经济的成因,并探讨其中的规律性,对拉动内需,改善宏观经济状况有着比较特殊的意义。

一、假日经济及其特点

“假日经济”是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大致是指由于假日期间的消费而带来的经济增长现象。这种现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早已出现,但在我国却是新生事物。其基本特点要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时间集中。假日经济往往集中在几天之内,而且往往伴随着假期,如圣诞节、元旦、国庆日等。

2、消费量大。假日期间的消费量,往往比平日有大幅度上升,有时候会达到几倍,部分商品的销售量甚至是平日销量的十几倍。

3、消费方式休闲化。假日经济表现出的消费热潮往往集中于餐饮、旅游、购物等领域,这实际上是消费者在假期里放松休闲的一种表现方式。

二、假日经济的成因分析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假日经济在我国出现自然有其社会经济背景和广泛的心理基础。

1、假日经济的出现是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反映和体现。

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从1998年开始起,中央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的货币政策以拉动内需。两年来,这些措施已初见成效。首先,国家几次大规模国债的发行,保证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工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国内的投资需求;其次,中央银行七次对利率的调整,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尤其是社会居民的现金需求,从而为刺激消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外,1999年,国家又花大力气努力提高职工工资,尤其是提高包括下岗职工在内的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对改善消费者的收入预期,刺激即期消费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消费示范效应”为假日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使人们基本上解决了吃穿用等问题。与八十年代之前相比较,人们有了向更高消费水平迈进的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观念的更新,人们对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有了普遍的了解和认识,在这种所谓“消费示范效应”的引导下,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如超市购物、出门旅游、信用消费……这些舶来品近几年来已为老百姓所接受,并且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假日经济也就不足为怪了。

3、假日经济是人们在紧张的都市生活之余,崇尚自然,享受休闲的必然结果。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即使已经就业的在岗职工也有了越来越强的危机感。这就使得人们的生活,尤其是都市居民的生活出现了快节奏化,部分居民甚至经常加夜班,有时候周末也不能休息。在这种紧张的生活节奏下,渴求休闲,追求大自然自由轻松的精神享受便成为时尚。基于此,一旦有集中休假的情况出现,则必然导致这种集中购物、集中休闲的假日经济。

4、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为假日经济奠定了心理基础。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但每逢节日,便又当别论了。在古代,富殷的家庭都要在春节、中秋节等一年之中几个重要的节日前添置衣物和新器具,祭祖拜天更是传统节日的支出大项。现今,人们的温饱基本得到满足,但是在节日前集中购物的习惯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如此说来,假日经济在我国其实由来已久,只是现在表现得特别突出而已。

5、节日假期的延长使假日经济由可能变为现实。

消费活动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永远的话题,但消费要真正实现,最起码要使消费者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钱,二要有时间。对于钱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的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有时间是最重要的,平日里的工作、生活比较紧张,只有节假日才可以与家人一起享受休闲。1999年,国家出台了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使全年有“五一”、“十一”、“春节”三个长达五—七天的大节假期,从而为人们外出旅游、购物和休闲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保证。

三、假日经济中出现的问题

尽管假日经济在我国已经出现,但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部分商家面对突如其来的这一经济现象,似乎还准备不足,其应对举措尚显仓猝。

1、商家竞相打折。

受1999年国庆期间消费热潮的冲击,各大商场在新千年伊始的元旦、春节前便早早地展开了价格竞争,在“8折”、“7折”的竞相降价之后,“买200送60”、“买300送150购物券”的广告大战又接踵而至,商场内人头攒动,消费者竞相购买。但假期过后,商家的收益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更为严重的是,这已经给消费者造成一种误导:大商场的假日经济,就是打听,甚至是清仓处理!所以假日过后的平凡日,大商场门可罗雀,消费者只等假日来到,享受打折。

2、假日经济整体层次偏低。

热闹非凡的假期过后,我们回头冷静地思考,不难发现,我们假日中的商品销售和消费,缺少了商品文化的宣传意识和手段,仅仅是一种纯粹的促销活动!日本商人曾经面对积压的巧克力,编造爱情神话,给它灌输情人节的文化内涵,终于使巧克力与玫瑰花成为情人节的联袂礼品,于是其销量大增,而且成了一种恒定的消费。如果不能很好地挖掘蕴含在商品中的文化内涵,市场销售除了打折削价,买此赠彼之外,似乎也不会有其他的出路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的假日经济仍处于一个极低的层面,要想更加有效地启动消费,从而形成真正的假日经济,在节日文化方面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

3、假日经济消费形式单调。

综观假日经济中的消费热潮,大多发生在大商场,各类餐厅以及旅游社团等场所。实际上,对假日闲暇的享受和利用,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是不尽相同的。这就决定了其消费方式和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购物、餐饮外,年轻人应该更喜欢富有刺激性的文体活动;小朋友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娱乐天地;老人们应该有自己的好去处,上班族应该能有效地放松自己的身心……然而事实上,文体娱乐、科技场馆、影院、书店等部门在节日消费的竞争中并没有很好地宣传、展示自己,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观众。而与此同时,却有大批的居民苦于没有很好的去处而只能在家中度假。

4、服务质量下降。

面对滚滚人潮,商家似乎也是“萝卜快了不洗泥”,服务质量明显下降。1999年国庆期间,《齐鲁晚报》刊登消费者来信,指出部分大商场对购买打折商品的顾客态度冷淡,甚至蛮横无理;青岛市消费者协会的资料表明,在2000年春节的七天假日期间,接到消费者投诉512起,比1999年同期明显增加;在旅游方面,假日期间参加旅游团的游客也有很多碰到了变更旅游项目,降低食宿标准,被强迫去购物、参观等情况。一位游客在游览完西北名胜西安和延安之后,用两句话表达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革命圣地民风古朴,六朝古都宰客严重”。在啼笑皆非之余,我们也看到了,假日旅游的含金量确实不高。

四、推动假日经济的政策选择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假日经济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但它仍然很不成熟,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1、增加商品文化含量,提高假日经济整体层次。

任何商品都有其文化内涵,人们消费一种商品,本质上是在消费一种文化。社会文化的制约和影响,会使消费呈现一种恒定状态,而且只有商品消费进入文化状态时,才能出现恒定的消费。每年春节,烟花爆竹消费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论贫富,人们都要消费,甚至禁而不止;另外正月十五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等等都是这个道理。节假日期间,这种文化内涵很容易被赋予商品身上,而靠发掘、创造、宣传商品文化来打动消费者很显然要比打折、削价等价格竞争手段要高明得多。从而使假日经济由单纯的促销活动升级为一种恒定的文化消费。这就要求所有的企业和个人都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积极地发掘、创造、宣传商品文化,一方面要使商品文化与社会文化融汇、结合,用文化引导市场消费,形成健康、恒定的消费模式。另一方面,要用文化去激活略显沉寂的居民消费,形成全社会共同消费的市场。比如厂家可以在产品生产设计中增加文化气息;商家可以通过环境设计、文字说明、语言讲解等手段推广商品特有的文化等等。

2、集思广益,创造更多的消费热点。

从理论上讲,收入和价格是决定和影响消费的主要经济因素。但我们都知道,收入和价格的变动是有一定范围限制的,因而在实际操作中,打折作为竞争手段之一,在长期内对商家和消费者都是没有吸引力的,相反,创新却是更加重要的。只有创新,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消费热点,创造出更多的购买力。比如,在春光明媚的五月,围绕踏青应展开什么销售主题?在烈日炎炎的暑期里,人们该怎样消费与休闲?

在金秋十月的长假里,出游的人们该购什么物?不出游的人们该怎样过?单说出游,人们席地而坐,有没有又轻又薄的防潮垫?人们野炊,有没有轻便的野餐箱?人们驾车,有没有小巧的汽车冰箱?有没有既标明道路指南又注明服务设施、旅游景点的公路图?不是消费者没有需求,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没有事先考虑到。因此,一方面,商场、餐厅、旅行社团要发动群众,用大家的智慧想出更多的点子,创造更多的消费、服务品种;另一方面,其他行业也都需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在节日期间推出自己的特色服务抓住涌动的人流。这样,假日经济就不再仅限于购物、餐饮、旅游三大主题,而是遍地开花,丰富多彩。其实只要肯动脑筋,就会带来无限商机。

3、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管理是永恒的主题。没有了管理,再好的经济组织也将最终成为一盘散沙。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在关键时刻会体现出来。部分商家的管理在假日经济的竞争中已经暴露了许多问题,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加强管理无疑是当务之急。当然,这首先要求国家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各行业有相应的执业标准,并以此来作为企业之间相互平等竞争的规范,从而保证企业间平等有序地竞争。在此基础上,各厂商要根据自身组织体系的特点设计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决不能生搬硬套。但是不管怎样,其目标只有一个,即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如果我们被一时的繁荣冲昏了头脑,从而放松了管理,降低了服务质量,刚刚成长起来的假日经济很有可能会夭折。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消费心理预期。

心理预期是公众对社会经济前景的预期。影响公众消费行为的经济预期主要是收入预期、支出预期和价格预期。目前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较为稳定;1999年下半年,国家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工资调整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善了人们的收入预期;因此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改善支出预期。

改善消费者的支出预期,主要是解决消费者今后支出不确定性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步伐,使消费者在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方面的支出预期趋于稳定。消费者没有了后顾之忧,自然就会减少储蓄,增加即期消费。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消费心理预期的改善只是假日经济实现的必要条件。有“假日”不等于有“经济”,最重要的仍然需要创造消费亮点,提高服务质量。只有真正让消费者掏腰包,才能保证假日市场的红红火火。

标签:;  ;  ;  

浅析假日经济的成因及发展建议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