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X线对肺结核诊断论文_鲁建军

鲁建军

陕西省延川县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CT、X线对肺结核诊断与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肺结核患者,收集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CT和X线)检查结果,观察及比较其应用价值。结果:CT检查后,胸腔积液(12.90%)、卫星病灶(91.93%)、支气管播散(46.77%)、胸膜增厚(32.26%)及空洞(66.13%)的检出率方面,明显高于X线片的以上各项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具有价格较低等方面的优点,并且有较好的诊断结果,但CT检查可针对病灶提供更清晰的观察,更便于诊断,可为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提供更可靠及直观的实际意义,应用价值很高。

关键词:肺结核;CT、X线;诊断

肺结核对人体构成的危害不可忽视,虽多数患者初期表现不明显,但随病情加重,会出现多种临床表现,带来多种痛苦,也将致使疾病对肺部的损害逐渐加重及扩张,甚至导致死亡[1]。该病拥有比较明确的传播性,尤其是涂阳情况,可感染危及他人,对患者日常生活构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为尽早让患者获得康复,尤为重要的是早期的诊断及治疗,同时也要进行疾病鉴别,慎防误诊。虽X线是检查的基础,但CT有断层扫描和分辨率优秀等特点,可供医者更清晰的观察肺内的病变组织等情况[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肺结核患者,收集统计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检查结果(CT和X线检查),观察及比较其应用价值,取得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24-68岁,年龄(44.37±10.24)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为(5.81±1.39)年。回顾分析对患者采取X线和CT的检查资料,同时依据实验室培养检查及后续治疗观察等方面,确诊为肺结核。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X线和CT检查。X线依循常规方式,在患者胸正、后位(必要时采取左侧位)进行摄片,然后观察诊断。CT检查,均为8毫米的层厚及层距,常规仰卧位,顺序为由上至下、肺尖至肺底进行扫描(此过程中需患者抑制呼吸),然后观察诊断。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患者经CT和X线检查后,各项检出项目(详见表1)情况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应用专业的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有计数数据采用2进行检验,组间t检验,并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CT在胸腔积液、卫星病灶、支气管播散、胸膜增厚及空洞方面的检出率明显优于X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影像学(CT和X线)检查后,各项检出情况比较[n(%)]

3讨论

肺结核类型较多,有等级分型。根据每种分型的具体情况,在影像学诊断上可有比较明显或细微的差别,尤其是疾病严重时,肺部影像可呈现多种形态同时存在,非常具有复杂化,因此清晰的影像对诊断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常规方式多是采取X线检查,根据肺部的不同阴影表现、空洞大小、密度轻重等具体情况作为诊断的依据[3]。但X线分辨率不足,具有一定的诊断盲点,尤其是无法判断细小结节的范围、内部特征等情况。CT的分辨率更高,可发现X线不易查出的隐蔽病变部位,可观察细小结节(1-3毫米)的具体情况,在区分尘肺及肺转移瘤(栗粒性)方面结果较好。同时CT在诊断胸腔积液方面更具敏感性,可清晰观察,积液位置通常位于肋胸膜侧,还容易出现包裹性(癌性胸水不具有包裹性,此点易于区分),可有粘连等情况。肺部癌症会导致肺内林结巴肿大,但呈现持续性发展,逐渐可见分叶或团块样的边缘,比较清晰明显,可根据此类特点进行疾病区分,CT检查后可观察到支气管变窄等情况,淋巴肿大检出率更高。

根据本文检查结果可看出,CT在肺结核的肺部病变等检出情况明显好于X线检查,因此它具有检出率高的优势,这对于疾病鉴别有十分明显的意义,可供医生更清楚的观察病灶部位的整体及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误诊事件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韩乃晋.原发性肺结核的X线与CT表现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34):91-92.

[2]黄天练.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265-1266.

[3]王安国.肺结核患者46例X线诊断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06(6):715-716.

论文作者:鲁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CT、X线对肺结核诊断论文_鲁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