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沟70年:见证新中国农村巨变
——专访“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
本刊记者|李颖 韩璐 特约通讯员|薛朝阳 李贺 王林
2019年9月17日,根据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8名为党、国家和人民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功勋卓著的杰出人士“共和国勋章”,这是我国的最高荣誉勋章。山西省长治市著名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是其中一位。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当今的高校人格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或缺失、或敬而远之、或存而不用。文化之于人格正如水之于鱼,没有文化的国家和民族就是无水之鱼,无本之木,当代的大学生的人格培养不可能不立足于自己的历史传统之上。在思想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更应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但是这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是传统人格的复归,而是现代人类文明在此基础上的再生。当代大学生人格修养要结合现代文明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申纪兰,一个传奇的名字。她是全国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是见证6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常青树”;她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表彰的改革先锋,是“初心不改的农村先进模范代表”;她是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90岁高龄一直坚守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作为举起男女同工同酬大旗的第一人,亲历了新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
我国建筑耗能巨大,冬季采暖大部分能耗是煤炭,耗能巨大且污染十分严重,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差许多,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3],因此发展节能建筑、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课题,也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时代课题,建筑节能任重道远。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走近了劳模代表申纪兰。
在纪兰党性教育基地门口的巨石上,醒目镌刻着一行熠熠生辉的红色大字:“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纪兰精神代代相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沟村考察调研时强调的一句话。作为山西省和长治市的党性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参观学习,申纪兰也每天在这里接待来自各地的干部群众。
1)结构本质防冻。只要油井产液,就可以防止放气阀冻堵。如果油井间出、产液量较低或不产液时,也可以掺水防冻。
申纪兰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韩璐 摄
记者在基地的会客室里见到了申纪兰,她白衣黑裤,一身普通农村老人的衣着,满面笑容,握着记者的手温暖而又亲切,虽90岁高龄,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过去,我们这个地方是金、木、水、火、土什么都没有,有了共产党,穷山沟才变成农、林、牧,贸、工、商全面发展的富裕村。”谈起西沟村70年发展变化,申纪兰十分感慨,多次强调说“大有大变化,小有小变化,没有不变化的地方”。
传承劳模精神 西沟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
上世纪50年代,西沟村这个只有200户、1000余人的小山村,因为并肩走出了李顺达、申纪兰两位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而备受瞩目。
考虑IoT中的2台设备Alice和Bob。区块链充当数据管理系统,IoT中所有的交易都记录上链。Alice和Bob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密钥协商。
这里是怎样的一块土地呢?地处太行山南段的长治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太行精神的孕育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在此驻扎,这里还是闻名中外的“上党战役”主战场,太行军民用不怕牺牲、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西沟所在的平顺县是著名的劳模之乡,有着“劳动发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据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介绍,西沟村确立了全面建小康的新目标:绿色西沟、工业西沟、旅游西沟、现代西沟,打造文旅康养休闲、农副土特产品、服饰床品加工“三大产业”,努力实现西沟再创业、重振兴、更辉煌。
说起劳模精神,就不得不提李顺达,西沟村的声名远扬正是从1943年李顺达成立互助组开始的。这是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组织。1951年3月,李顺达互助组向全国发出爱国丰产竞赛活动倡议。同年12月,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正式成立,李顺达任社长,申纪兰任副社长。1952年,李顺达获得农业部颁发的“爱国丰产金星奖章”。在李顺达的支持下,申纪兰发动和带领村里围着锅台转的妇女们下田劳动,并大胆提出:妇女与男人干一样的活,要记一样的工分。她当时根本没想到,这是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在我国农村妇女解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民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报道,随着《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通讯的发表,申纪兰名扬全国,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4年,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被选上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说,在选举国家领导人时,她在选票上给毛主席画了一个圈儿,排队走到投票箱前郑重地投下一票。大会期间,毛主席还接见了包括她在内的劳模代表,挨个握手照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她提交给大会“男女同工同酬”的倡议被写入宪法。
2018年,西沟村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展开。今年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开展饮水提升、环境整治、垃圾规范、厕所改造、供电线路安装等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增强群众幸福感,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申纪兰说。
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下位机软件和上位机软件两部分,上位机软件即监控软件设计,下位机软件包括物联网智能节点软件设计和底层模块软件设计,使用KEIL软件编写。
申纪兰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对我们西沟村来说,又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期。”
决战脱贫攻坚 带领群众奔小康
申纪兰见证了新中国农村的巨大发展变化。进入新时代,一直身在农村的她也清楚地知道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我们不仅要吃饱穿暖住好,还要奔向全面小康,这是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OPC UA能够实现从传感器到云端的无缝、透明通信。IT与OT世界的融合将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它能够满足所有工业物联网应用的关键性要求。无论是OPC UA还是TSN以太网扩展都由独立的组织进行管理和开发,从而使OPC UA TSN成为真正跨厂商的协议。“在通信方面,机器制造商和运营商将不再受制于特定供应商的束缚。”Schonegger解释道。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统一性 … ………………………………………… 马健永,费聿辉(4.37)
申纪兰亲自带领大家上北京,下江南,跑项目,跑资金,引人才,完成了从劳模向企业家的角色转换。如何将农村生态资源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脱贫致富,是她一直思考与着手实施的主要工作。最终西沟村把调结构、促转型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亮点,突出抓了绿色产品、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按照平顺县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规划要求,西沟村引进河北绿源春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项目,建成15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由公司租赁土地种植,农户收入为土地租赁费及务工收入。加大林地种植连翘、沙棘力度,2015年至今利用扶贫资金35万元,村集体种植连翘40余万株3500亩,沙棘种植2000余亩,为村民和贫困户持续增收创造了条件。以“一村一品”为切入点,大力发展村集体香菇大棚产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到2016年已形成占地 60亩、39座大棚、具备年产香菇80万斤的规模,目前香菇种植年产值达到180万元。自香菇大棚投产以来,先后为53名贫困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收益多者每年可达1.3万元,最低为3000元。同时,光伏发电、药材基地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引进山西知名企业太子龙服饰有限公司,吸纳更多村民就近打工。西沟还建成了展览馆、太行之星纪念碑、村史亭、老西沟互助组雕塑、西沟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核桃露、小杂粮开发为主,以“纪兰”“西沟”名人名村为品牌的绿色产业,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森林休闲为主的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产业。
据郭雪岗介绍,近两年西沟村上马旅游项目、产业项目、农林项目、品牌项目近20个。目前,全村共有集体企业4家、民营企业12家,其中“西沟”品牌挂牌企业5家。香菇大棚、光伏发电两个项目可收益60余万元,太子龙服饰等7家民营企业可为集体增加收益120万元,挂牌企业无形资产可收益10万元,林业等其他收益共有20余万元。
⑥绩效考核缺乏沟通反馈。考核方案最后由管理层裁决,由于忽视培训与沟通,许多员工表示不清楚绩效考核的具体流程。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往往不做调整,因此不能很好的认清公司目前的绩效状况和员工实际绩效水平。
申纪兰不仅带领西沟村从穷乡僻壤的特困村发展成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还一心扑在带领老区群众脱贫攻坚事业上,为脱贫攻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2016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过去,我就感到看病难呀!村里有人生了病,没有医生,死了还不知道得的是什么病。现在呢,合作医疗,一家有困难,大家支援,大病大保,小病小保。”申纪兰说。通过健全养老和新农合收缴,目前西沟村适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健康扶贫“双签约”签约率均达到了100%。建立了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凡西沟村农业户口人员,发生重特大疾病,除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报销外,达到5万元以上的,每超1万元补助500元;超过10万元补助8000元。还完善了日间照料中心设施配套,成立西沟医养结合中心,和乡卫生院签订合同;建立健全村民健康档案,村里65岁以上老人每年可在乡卫生院免费体检一次。
模型4验证了研究生学术感知力的各个维度对于其学术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生的学术认知程度和研究生的学术动机强度均与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显著正相关H3a—H3b得到支持。
建设美丽乡村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前的西沟是山连山、沟套沟,山是石头山,沟是乱石沟,没土光石头,谁干谁发愁。现在西沟生态环境好了,乡村旅游也发展起来了,群众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申纪兰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目前,西沟村家家户户实现了“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闭路通、网络通”,村里高标准小学、文化广场、卫生院、卫生所、敬老院、农家书屋、篮球场等一应俱全。
提起修路,申纪兰颇有感触:“我感到路好走了!我们平顺的路过去最困难,我当了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开会,路上要走4天。第一天从平顺出发,走7个小时才到长治,然后再倒车到太原,从太原再倒车才能到北京。现在呢,我上午开完人民代表大会,下午坐上到安阳的动车,赶8点多就回到西沟了。”她朴实的话语充满哲理:“大路大修,小路小修。修通路,迈大步,市场经济没有路哪能富起来?过去种玉茭子吃玉茭子,现在大米白面都能吃到,这就是修通路最基本的收获。”
正是在李顺达、申纪兰的带领下,在劳模精神的感召下,西沟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让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生了巨变,开创了一条在恶劣自然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西沟路径”,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过去,这里是最困难的地方,但我们艰苦奋斗,山上栽树、河沟修地,一年给国家交35万斤粮食,在当时也不少了。”申纪兰回忆道。1983年,西沟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迎来改革开放后的新起点。两年后,申纪兰带领乡亲们办起了平顺县第一个村办企业,西沟村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沟村“突出党建引领、坚持产业带动、打造劳模文化”,逐步形成了集旅游、商贸、种养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新格局。201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500万元,上缴各类税收1060万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
2019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申纪兰所在的平顺县仍是太行山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山大沟深,村庄散落在大大小小的山沟里。帮助家乡脱贫致富成为她心头的一份牵挂。3月召开的全国人代会上,她提交了“关于支持平顺县创建中药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议”。她说,国家支持平顺创建中药材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将极大促进上党老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增收,促进当地中药材与文化旅游、生态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她非常了解平顺种植党参的历史,也知道村民们将党参视为传家宝,所以她积极联系电视公益扶贫节目,提高平顺党参的知名度,还帮助进行市场对接、解决当地党参滞销问题和村民面临的困境。她说:“产品有了销路,群众就不愁脱贫致富奔小康。”
申纪兰在西沟村和村民交流。 新华社 燕雁 摄
同时,党总支积极推进“幸福西沟”建设,健全针对老党员、老干部、老村民、特困户和孩子的社会保障机制,让广大村民过上幸福安康的新生活。对老党员,根据60—100岁年龄标准,分别补助生活费100元、200元、300元、500元和1000元。对退职老干部,按职务、工作年限发放生活补助;对老年人,根据70—100岁年龄标准,分别补助生活费300元、400元、500元和1000元;对特困户,及时发放社会团体捐赠的生活物资,按政策对确实困难的贫困户评定“低保”和“五保”,保证基本生活;对孩子,实行幼儿园全免费,专科生每人一次性补助学费1000元,本科生每年补助学费1000元,研究生每人一次性补助学费5000元。
为帮助贫困户解决就业难、增收难的难题,西沟村通过村办企业纪兰饮料有限公司及招商引资办企业等措施,吸纳就业。同时,通过聘用护林员、保洁员、河道管理员、交通劝导员等公益性岗位,解决了30多名贫困人员的就业需求,巩固了脱贫成果,稳定了贫困家庭收入。
说起农村民生改善的点点滴滴,申纪兰连连称赞党的领导。“咱们国家大、人口多,能解决13亿人的温饱问题,不是小事情,国家财政也作出了巨大贡献。过去,逃荒要饭,吃不饱,穿不好,还得交粮纳税;现在吃饱了,穿好了,粮也不交,税也不纳,看病还给报销,还能吃上养老,你说共产党多好!我是跟着新中国走过来的,最有体会。国强民富,要不是国强,哪能吃上低保,哪能60岁就吃上养老!共产党多伟大呀,我们能想到的都得到了。”
听党话跟党走 人民代表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
“能当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就了不得了,没想到自己能接连当十三届,这是党和人民给我的最高荣誉。”申纪兰由衷地说。
履职65年,申纪兰在全国人代会上提交的关于山区交通建设、保护耕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干部选举、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解决农村干旱地区饮水困难、发展农村教育等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积极回复。“在人代会上不是光代表西沟,人大代表提建议要代表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申纪兰说,“我提过修平顺的路、长治的路,提过修城市的路、农村的路,都实现了。”
从西沟森林公园金星峰俯瞰西沟村新貌。 韩璐 摄
“我不能离开西沟,不能脱离劳动。咱凭什么当劳模、当人大代表?就得劳动哩。不劳动了,还叫什么劳模?”申纪兰一直没有离开西沟,不转户口,不领工资,该开会就去省里、市里开会,开完会就回西沟劳动。“我天生是太阳底下晒的人,就不是坐办公室的人。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
谈到新中国成立70年,申纪兰不由得提高了声音:“我们不能忘记共产党浴血奋战的历史,不能忘记共和国的苦难经历。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要爱党爱国爱人民,真正听党话跟党走,奔向小康,实现中国梦!”
这铿锵有力的话语,正是申纪兰“不忘初心”的真实写照。她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情感是最发自真心的。她用一生,见证了对党和国家的执着和坚定,爱党爱国已经成为申纪兰心中的信仰。
在结束采访时,申纪兰对记者说:“要想红旗飘万代,重点是教育下一代,一代一代跟党走,一代一代听党话,一代一代为人民服务。虽然我年龄大了,但活着干,死了算,一个共产党员就是要跟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希望大家给我们留下宝贵意见,我们好好地改正、发展,带领群众奔向小康!”
记者一行被申纪兰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拿出《中国财政》杂志想请她签名,她欣然同意,写下了“申纪兰”三个大字。
标签:全国人大代表论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论文; 共和国论文; 申纪兰论文; 勋章论文; 中国农村论文; 专访论文; 全国劳动模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