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胃造瘘管固定装置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赵静 侯惠如通讯作者 来纯云 王欣蕾

赵静 侯惠如通讯作者 来纯云 王欣蕾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北京 100853 课题编号:11BJZ18

【摘要】 目的 探索一种新型胃造瘘管的固定方法,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行研发设计新型胃造瘘管固定装置,选取我院消化科2014年3月-2015年3月内行胃造瘘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新型胃造瘘管固定装置固定胃造瘘管,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胃造瘘管外露长度、瘘口处分泌物量、出血、伤口破溃、肉芽肿生成、导管脱出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胃造瘘管外露长度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造口分泌物量、出血、皮肤破溃、肉芽肿生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型胃造瘘管固定装置在实用性、舒适度及操作简单程度方面均优于传统胃造瘘管固定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胃造瘘管;固定;护理【Abstract】objective Todesignanewtypeofgastricfistulafixtures,observeitsclinicaleffect.Methed:Tostudydesignsanewgastricfistulafixtures,collect60casesoffrompatientsaftergastrostomyfrom March2014toMarch2015,whowererandomlydividedinto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n=30),thepatientsinexperimentalgroupusednewgastricfistulafixturestofixedtube,whilethepatientsincontrolgroupweregivenconventionalwaystofixedthetubes,comparingexposedlengthoftubesofpatients、Secretionvolumeoffistula、Bleeding、woundburst、granuloma、catheterextrusionofpatientsandcomfortofpatientsbetweentwogroupsbetweentwogroups.Results Experimentalgroupgastrostomytubeexsertedlengthisless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incidenceofwoundbleeding,ulceration,granulomaandsecretionsofpatientsinexperimentalgroupislessthancontrolgroup,thesatisfactionofpatientsintheexperimentalgroupishighhigherthancontrolgroup,ther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newtypeofgastricfistulafixturesiseasiertouse,andmake【pKaetyiewntosrdsm】orecomfortable,hastheexpansionvalue. Gastricfistula;Fixed;Nursing【中图分类号】R4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68-01

胃造瘘管饲营养是用于消化道、头颈部肿瘤、脑血管疾病、器官移植等需要肠内营养、但因疾病导致的吞咽障碍或是虽有正常吞咽功能但摄人不足的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1].置管后胃造瘘管露出患者体外约10cm,目前国内对胃造瘘管固定方法尚无统一标准,有的使用纱布垫及抗过敏、透气胶布进行固定,有的采用腹带进行固定.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管道标示不清、固定不牢,纱布易脱落,鼻饲时牵拉造口管易引起患者疼痛,反复牵拉导致造瘘口出血、渗液、感染或造瘘管滑落,护理操作繁琐等.因此本研究旨在研发设计一种新型胃造瘘管固定装置,临床试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设计本新型胃造瘘管固定装置包括吸附底板和软管撑托件,吸附底板就是借鉴我们临床常用的由美国医药公司生产的思乐扣,能够吸附于人体皮肤上,软管撑托件为可拆卸的,设置在吸附底板上.内置管槽(有多种直径可选),可固定不同粗细的胃造瘘管.模具制作方便快捷,成本低,采用3D 打印机即可制作使用,采用的美国PLA 进口耗材,是熔点稳定,被认证可用于医疗、教学、食品领域的材质.制作的模具具有不易变形、可降解等特点,见图1.

2 资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同一手术组行胃造瘘术的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②造瘘口无出血、渗液、感染等情况;③意识清楚,能顺利进行交流;④年龄≥40岁,≤60岁;⑤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神经疾病患者;②短期置管患者;③心、肺、肝、肾功能衰竭;④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⑤患有皮肤病或疤痕体质,胃造瘘口处皮肤良好.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3-60 岁,平均52.48±3.54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2-59岁,平均52.13±1.37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常规管道及造瘘口护理,常规每天1次造瘘口处换药,造瘘管喂养前后均温水冲管,喂养完毕给予慷彼申封管防止管道堵塞.长期卧床患者给予床上妥善固定,保持管道通畅,防止扭曲打折.两组患者应用的鼻饲泵、喂养温度、临床护理手段等均一致.实验组:每天除常规的管道及造瘘口护理外,使用新型胃造瘘管固定模型在距造瘘口20cm 处对管道进行固定,在使用过程中,吸附底板黏贴于患者人体肌肤,然后将胃造瘘管固定在软管撑托件,对胃造瘘管进行固定,当有需要时,可以可将软管撑托件拆卸下来, 方便更换吸附底板,并进行2次/周的更换固定模型并观察黏附皮肤情况.对照组:常规的管道及造瘘口护理.

2.3 评价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专人使用同一品牌、同一类型的尺对测量患者胃造瘘管外露长度,比较三月后胃造瘘管外露长度;换药前分泌物量浸湿敷料不明显计0分,浸湿辅料面积<1/3计1分,浸湿敷料面积1/3~2/3计2分, 浸湿敷料面积>2/3计3分;向患者发放自行设计的胃造瘘管护理满意问卷(患者版),问卷包括舒适性和实用性维度10项条目,总分50分,比较患者满意度.统计研究周期中造瘘口出血、皮肤破溃、肉芽肿生成和导管脱出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2.4 统计学方法 采__________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原胃造瘘管外露长度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胃造瘘管外露长度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造瘘口分泌物量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患者胃造瘘管外露长度

4 讨论4.1 新型胃造瘘管固定装置在实用性、舒适度及操作简单程度方面均优于传统胃造瘘管固定方法,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消化、吸收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包括口服和管道输入两组形式,危重患者常用导管输入[2].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是导管输入营养物质进行肠内营养方式之一,具有实用性强、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势[3].有效的护理是保证胃造瘘管饲患者营养实施和避免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4-5].胃造瘘管固定是该项技术护理中的难题之一, 如护理不当可能造成造瘘口出血、感染、肉芽肿生成甚至导管脱出,给患者增加身体和经济双重的负担.本研究设计结果显示,胃造瘘管固定装置固定后胃造瘘管不易脱出,有效避免了操作引起的牵拉对造瘘口处皮肤的损伤,减少了管道与皮肤间的摩擦,使造瘘口局部皮肤炎症反应降低,从而分泌物量减少,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且其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护理操作难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可广泛在临床推广使用.

4.2 新型胃造瘘管固定装置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采用新型胃造瘘管固定装置的实验组,在管道固定后,有效减轻了管道因患者翻身、管饲等操作引起的牵拉摩擦,皮肤破溃、造瘘口处出血、肉芽肿的生成、导管脱出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为0,而对照组造瘘口出血发生1例,皮肤破溃发生2例,肉芽肿生成发生1例.因此,新型胃造瘘管固定装置在预防皮肤破溃、造瘘口处感染、出血及肉芽肿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1] 任明先.社区老年胃造瘘管饲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2):218-219. [2] 吴清,谢妮,傅念,等.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和胃空肠造瘘术在危重患者巾的临床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12,l8(8):829—830. [3] 肖梅玉.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2,[ 10(27):83-84. 4] 赵海红.一种改进胃造瘘管护理装置的方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 26(10B):71. 5] 曹丽娟,林华.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07,28(_______12):1389-1390.

论文作者:赵静 侯惠如通讯作者 来纯云 王欣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0

标签:;  ;  ;  ;  ;  ;  ;  ;  

实用新型胃造瘘管固定装置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赵静 侯惠如通讯作者 来纯云 王欣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