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开志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人民医院 云南 玉溪 6534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95.0%vs77.5%),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 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5-0342-02
现阶段,缺血性中风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病率。此外,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往往都会出现肢体残硬症状、言语不利症状、口眼歪斜症状以及神情抑郁等症状表现,从而给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带来不同程度上的危害与负担[1]。因此,需要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确保患者尽早康复。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显著[2]。为了探讨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80例,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于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5.1±2.9)岁;患者的病程在1个月~1年之间,患者的平均病程(0.6±0.2)年;对照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65.0±3.0)岁;患者的病程在1个月~1.5年之间,患者的平均病程(0.8±0.2)年。两组在性别因素、年龄因素以及病程因素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都符合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出现口眼歪斜症状、肢体残硬症状以及言语不利症状等。并对所有患者实施颅脑CT或者是MRI检查之后被确诊。(2)排除标准: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的患者,排除出现意识障碍以及有颅外伤病史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西医治疗,对患者实施营养代谢治疗等。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基本方为生黄芪30g、当归15g、川穹10g、地龙10g、赤芍10g、桃仁10g、川牛膝15g以及丹参15g.针对上肢偏废的患者加用桑枝15g、姜黄10g以及桂枝10g,从而起到温经通络的效果;针对下肢瘫软无力的患者加用木瓜10g、川续断15g与桑寄生15g达到强筋骨以及壮腰膝的效果;针对血压高的患者加用杜仲15g、夏枯草15g以及钩藤12g,平肝降压,每天一剂,水煎每天两次服用,治疗三十天。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的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为:主要包括面瘫、神识、上肢瘫、语言、眼症、指瘫、趾瘫与其他症状,各个项目的总评分是52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病情越重。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脑病急症协作组试行的中风病疗效评价标准以减分率进行评定。痊愈为患者的减分率大于等于百分之八十一;显效为患者的减分率在百分之五十六到百分之八十之间;好转为患者的减分率在百分之十一到百分之五十五之间;无效为患者的减分率小于百分之十一。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研究;在计数资料方面采用χ2进行检验;而计量资料利用(-x±s)来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是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7.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n,%)
3.讨论
从现代医学角度出发,缺血性中风后遗症通常情况下是因患者脑血管的管腔狭窄或者是闭塞,进而造成的局部血流中断,患者的脑组织缺血以及缺氧或者是软化坏死,最终造成患者脑血管的功能障碍[3]。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虚、痰以及瘀造成的,一般情况下是本虚标实之证,该病的病理特点主要是气虚脉络瘀阻以及筋脉不能得到濡养,废而不用,长时间会造成脏腑运化功能出现失调,患者的气血不足以及肢体脉络空虚等[4]。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显著,生黄芪具有大补脾胃的功效,丹参活血,地龙能通经活络等,全方合用可以扩张病灶周围血管,提高病灶侧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效果显著[5]。
本研究中,两组在治疗有效率上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邓志,陈臻.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2(15):33-34.
[2] 王晓毅,尹靖云.益气活血降浊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928-2930.
[3] 董秋菊,杨志新.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1):33-35.
[4] 陈志明.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4):151-152.
[5] 张军辉.182例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36):39-40.
论文作者:罗开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4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中风后遗症论文; 中医治疗论文; 有效率论文; 两组论文; 疗效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