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教学也逐渐被重视,高中历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不断创新,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考验。对于教师来说高中历史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关注一些比较重要的史实,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对于历史的思考。本文就自己长期高中历史教学经验,指出了历史课教学低效性的一些主要因素,介绍了自己教学中实施有效性教学的具体方法,为从事历史教学的老师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有效性教学 课堂教学 策略
一、历史课教学低效性的主要因素
1、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着偏差
面对新的教学改革,有的教师过分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经常进行小组讨论,看似热闹的课堂,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学到知识。同时也使一些活跃的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多了一些表演的成分,而一些少言寡语的学生则更加沉默。在教学内容上,也过多的融入了教师的主观想法,认为新教材过于精简,少了很多知识点,教师则自行在课堂中加入了其他内容,给学生增添了很多学习负担,误解了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2、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
在初中教学中,历史被当作一门副科,很多初中学校擅自减少历史的课时,导致初中历史教学基本没有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升入高中后,无法在短时间内理清历史的逻辑和规律,也就提不起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历史课成了一门摆设,无法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有效性教学的规定。
3、高中历史受到高考的制约
高考是高中学生所要面临的最为现实的问题,学校和每个家长对此都十分重视。因此,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仅仅限于高考的考点上,无法使教学内容深入展开,对历史的兴趣受到制约、打压。这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4、课堂教学方法效果差
⑴ 华而不实的导课。教师无法重现当时的历史情景,学生必须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形成完整的历史表象。因此,历史课的开头必须形成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们按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六环节综合课”教学模式教学,每次上课都是这么一个开头,导入语言显得平淡、刻板、没有悬念,学生没有参与探究的欲望。
⑵ 劳而无功的提问。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应该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教师的提问要注意难易程度、方式等,通过提问一步步把问题引向深处。但目前的历史教学中的提问是低效的。一是提问的知识含金量不够,如提问“抗日战争是不是在1937年爆发的?”学生的回答就是简单的“是”或“不是”。二是仅限于对课文显性知识的提问,如“新航路开辟有什么意义?”这类问题显得没什么难度,学生稍微一想就能回答。三是仅限于教师的提问,而缺少学生的提问。
很多学生不会提出问题,认为课堂学习中,“问”是老师的权利,“答”是学生的义务,学生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已没有提问的习惯。从一定程度上讲,我们的教学已把学生教成不会提问的人了。
历史课教学效果低效性因素还有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教学中实施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1、正确使用和依靠新教材
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对新教材认真学习,完全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才能使新教材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新教材提出了许多改变这种传统课堂的方式方法,把教材当成是一个载体,能够用教材中的知识启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的是,新教材中把原有的知识系统打乱,很多教师觉得知识点少了很多。事实上,新教材是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分类,更加方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讲课之前,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大胆的取舍,联系实际生活,丰富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却又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2、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
学生们最为喜欢的是充满新鲜感的体验式教学,很反感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希望把课堂还给学生,希望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比如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学会倾听,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站在同等的高度,进行对话,了解学生的思想。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变化,引导学生及时思考和判断,真正把课堂活跃起来。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要注意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在课前对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疑问进行梳理,在课中对学生的思维和思想的变化进行敏锐的观察和捕捉,把从学生身上得到的信息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逐步形成与学生同步的教学体系,贴近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对历史课产生兴趣。
3、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⑴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实现其生命价值的核心和灵魂,是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运行轨迹,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准确、到位,能让新课程教学更科学、有效。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师确定教学重心、明确教学主线、开展预设与生成的依据,而且也是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丰富内心情感、提高自身素质的保证。
⑵ 巧妙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巧设活动课,增强学生自我组织能力。在正常历史教学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布置活动课的题目,发动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归纳知识、提取要点。这样,教师则改变了照本宣科、机械复述教材的被动状况,更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而学生也事先准备好了大量的学习素材,课上他们踊跃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探究式学习,从而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可见,适时地开展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归纳、对比等思维能力。
⑶ 活用史料,增强历史课堂的直观效果。历史材料是历史知识形成的源泉,运用历史材料,便于正确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同时,通过分析史料,可以锻炼并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史料不仅能充实历史理论教学,而且还注意史论结合。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因为理论教学的需要而忽视史实的讲述,而只有把史与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历史理论教学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避免了空洞的分析说教,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深刻、充实的认识。
三、结束语
高中历史课的教学,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题,努力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同时,教学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高中历史课的教学才会有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杨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研究.群文天地.2012.12.
【2】吴丽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赣南师范学院.2012.05.
【3】蔡伯建,“高中历史问题教学法”初探.学苑教育.2011.01.
论文作者:冯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8
标签:学生论文; 历史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论文; 有效性论文; 新教材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