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深入现实生活奉献时代精品
翟泰丰
文艺与生活、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是毛泽东文艺思想、邓小平文艺思想和江泽民总书记一系列文艺论述的核心内容。在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六周年的日子里,江泽民同志1995年5月20 日写给参加中国文联“万里采风”活动文艺家们的一封信公开发表了。江总书记又一次强调“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深入生活是繁荣文艺的重要途径”,恳切地希望广大作家、艺术家要积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一封信,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文艺的本质、文艺的规律有着一脉相承的科学论述。在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上,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邓小平同志在四次文代会上的祝词明确要求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在人民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江泽民总书记在我们民族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时刻,明确提出:“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深入生活是繁荣文艺的重要途径。”
我们的文艺要发展,要繁荣,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这个“唯一的源泉”,不能脱离这个“根本道路”,必须坚持这个“重要途径”。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学习江总书记的一封信,我们更加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一个作家要创作出反映时代本质、表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必须对所处的时代有清醒、深刻的认识,而这个认识只能来源于生活。
深入生活是繁荣创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作家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我们常说,作家、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因为作家、艺术家是和心灵打交道的人。作家、艺术家的生存价值,就在于能够以自己独有的活动方式,来提高人类灵魂的质量。一个优秀作家,就是要借助其作品,给人以心灵的启迪,给人以奋发的勇气,给人以未来和希望。作家、艺术家如果要和读者进行灵魂的沟通,首先要在思想感情上和人民打成一片,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邓小平同志殷切指出:“我们希望,文艺工作者中间有越来越多的同志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由谁来教育文艺工作者,给他们以营养呢?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只能是人民。”
只有精神境界高尚的作家,才能创作出思想境界高尚的作品。作家精神境界的提高,只有到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去,才能获得丰收。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是人民创造了历史,是人民哺育了文艺工作者。每一个文艺工作者必须用自己真诚的创作来回报人民,回报人民所开创的时代。我们一定要牢记邓小平同志那句深切感人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们的作家和艺术家同样要永远以中国人民的儿子的身份,像深情地爱着母亲那样爱着我们的伟大祖国和人民,在人民火热的生活中,锤炼自己,充实自己,歌颂人民,赞美生活。
深入生活是繁荣文艺的重要途径,也是成就优秀作家、艺术家的重要途径。作家是美的创造者。作家要倾其毕生精力,进行美的追求和创造,其中包括心灵美、人格美的开掘,也包括叙事方式的营构、语言诗意的表达。尽管关于“美是什么”是一个纷争不休的话题,然而有一点应是毫无疑义的,那就是,美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我们要到生活中,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寻觅到美,创造出美,而我们的作家、艺术家也在美的寻求和创造中不断丰富自己、锤炼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地攀登思想艺术的高峰,不断地追求思想艺术的更高境界。也就是说,作家、艺术家会在为时AI写作作,为人民写作的实践过程中,使自己成长为大作家、大艺术家。我们的时代呼唤大作、力作,也在呼唤大作家、大艺术家。那么,人民创造历史的火热生活就是培育大作家、大艺术家最肥沃的土壤!
我们今天繁荣文艺,是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进行的。文学艺术的发展,面临着一个十分广阔的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文化属于观念形态,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社会主义的观念形态,我们要倡导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文化市场的文化产品,自然就既有商品属性的一面又有观念形态属性的一面。作为在社会主义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文学,是作家们以采集的芬芳,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美的享受的人民大众的文学。在整体上,又必须作为文化产品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和广大读者发生关系,让读者来选择、来检验,因此,说文学与市场的关系,其实是文学作品与读者选择的关系。文学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说到底就是要经得起读者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历史的检验。文学作品通过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最充分、广泛地接受群众的检验,是历史的进步。社会主义的文化市场是文学繁荣的推动力,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为实现文学的理想,为作家艺术家按照艺术规律为人民而创作,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条件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现在有的人的确存在一种担心,认为文化市场的特殊性,会限制优秀作品、精品力作的创作。其实不然。我们作家面对着亿万读者,有着五千年优秀的文化传统,经受了二十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人们的文学鉴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凡是反映人民心声,为时代呐喊的优秀作品,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也一定会在文化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再版数版以至十数版,发行上万、数万至十数万、数十万的文学作品的数量,正逐年增长。优秀小说改编为电视剧的收视率最高能达到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收视人数达到数亿人次,这个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只要文学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艺术地再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实践,思想精深,艺术精湛,人民就欢迎;反之,人民群众自然要冷落那些低级庸俗、粗制滥造的作品。平庸低俗的东西,有的也可能热闹一时,从长远的观点看,这些作品绝对没有什么艺术生命力,最终会失去市场竞争力,为广大读者所抛弃。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有多样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艺术爱好。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们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在这样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作家要满怀信心地努力创作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树立精品意识,用精品去占领、开拓和培育文化市场,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迎接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盛典的到来。
把改造主观世界摆到重要位置
郑伯农
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指出:“一定要把改造主观世界摆到重要位置,同改造客观世界更好地统一起来。”这对于担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的文艺工作者来讲,是尤其重要的。
人应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指出过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展了这个原理。他根据中国文艺界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革命的文艺家应当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达到“和人民群众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在毛泽东同志看来,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不仅是获取创作素材的过程,也是改造和提高思想境界的过程。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有可能创作出表达人民心声、反映新的时代的优秀作品。
自从《讲话》发表以来,深入生活、改造思想一直成为中国革命文艺家的座右铭。从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梁斌的《红旗谱》、柳青的《创业史》,一直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王火的《战争和人》,哪一部优秀作品不是深入生活的产物!毛泽东同志关于深入生活的号召,引起中国文艺划时代的变化,给革命文艺灌注了巨大的活力。长期的实践证明了,这是一条繁荣创作的必由之路。
毋庸讳言,在实践深入生活,改造思想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不正确的做法,产生过负面的效应。这主要是建国以后,特别是1957年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曾流行过仍然把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看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观点,要求他们统统在自我改造的过程中脱胎换骨、彻底转变立场。这就伤害了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批知识分子被送到“五七干校”,大批知识青年被送到农村,思想改造变成一种职业转换,甚至变成一种变相惩罚。粉碎“四人帮”之后,人们很自然地要对实行了几十年的“思想改造”进行反思。“左”的政策使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不公正的处置,也给思想改造蒙上了一层污垢。在新的历史时期,还要不要讲思想改造,这一提法是科学的,还是“左”的?这一切已成为文艺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八十年代初,著名诗人臧克家曾写信建议重提思想改造,但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不能不说,由于对作家艺术家思想要求的放松,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淡薄了,对文艺队伍的思想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
邓小平同志在这个问题上是旗帜鲜明的。1978年3月, 他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自己培养的脑力劳动者,与历史上的剥削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不同了……总的说来,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他接着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人都要改造。不仅那些基本立场没有转过来的人要改造,而且所有的人都应该学习,都应该不断改造,研究新问题,接受新事物,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邓小平同志的这篇讲话,全面阐述了党在新时期的知识分子政策,既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原则,又纠正了毛泽东同志的失误,既明确了广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又肯定了思想改造的必要性。根据邓小平理论,我们完全可以取得以下的共识:一、不能把广大知识分子看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能要求他们在自我改造的过程中无休止地脱胎换骨、转变立场,那种简单、粗暴的“思想改造”,应当永远废止;二、思想改造的提法是正确的,它反映了人类进步的客观规律。人人都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家艺术家,更要不断地改造、提高自己的主观世界。过去的失误,是对队伍状况的估计失误,是改造的方式和方法的失误。不能因为在改造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就否定改造本身的必要性。
一个时期以来,不少舆论强调作家艺术家的“主体性”,把主体性的张扬当作创造优秀作品的关键环节。我们当然要尊重作家艺术家的主体性。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不充分发挥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不充分尊重作家艺术家的独特个性,怎么可能产生富有独创性的文艺作品?但是,切不可把张扬主体精神当作包医百病的药方。主体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是千差万别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有富有建设性的主体,也有富有破坏性的主体;有思想境界很高的主体,也有丑恶低下的主体。怎么能不加区分地一律加以张扬呢?同样是张扬主体精神,可以写出气壮山河的《大刀进行曲》,也可以写出杀气腾腾的《大东亚进行曲》。问题不在于是否承认创作主体的重要性,而在于怎样对待创作主体。认为主体精神只需张扬,无需充实,只需放纵,无需改造和提高,这不是对创作主体的真正爱护与尊重。有的舆论把群体和个体、理性和潜意识完全对立起来,认为主体性的实质就是个体精神,其核心就是潜意识,一旦用群众的利益去要求个体,用理性去控制“原始欲望”和“原始冲动”,就会泯灭创作个性,丧失作家的灵感。这实际上是宣扬个人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作家当然要有独特的创作个性,但个性是不断发展的,它需要不断地充实、提高、丰富、完善。怎么能说,一旦有所改造、有所丰富,就必定要消除创作个性呢?不学习,不提高,有错不纠,迷途不返,这只能毁灭创作主体。一切人都要在改造客观世界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在这一点上,作家艺术家是不应该有什么例外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改造主观世界,不是一种强迫,而是一种自觉,它不仅意味着“破”,也意味着“立”。我们不能否定必要的“破”。在当今社会,作家艺术家面临着名誉、地位、金钱、关系等种种因素的考验。对于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对于崇洋媚外、故步自封等等思想观念,难道不应该坚决予以破除吗?但改造思想更意味着“立”。邓小平同志讲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新问题,接受新事物”、“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等等,这些都是思想改造的重要内容。总之,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抛弃错误观念,研究新情况,接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这一切既是思想改造,也是思想建设。改造和建设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江泽民同志在最近的讲话中强调,要在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下功夫。我们需要在许多方面加强修养,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修养是最根本的。古人讲,“有第一等襟袍,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西方的泰纳也讲:“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玩乐的艺人。”在社会急剧变革、各种思潮猛烈冲撞的今天,只有牢固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立得稳,在风云变幻的大千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为文化繁荣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刘玉珠
文化市场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为文化的繁荣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我们必须加以研究并作出回答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最大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基于这样的基本国情和“三个着眼于”的要求,怎样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做起。
一、总结经验
文化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已走过了十八年的路程,它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中最引人注目的事情,也给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十八年来文化市场发展的实践证明,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是文化市场发展的决定性条件;经济的发展状况和群众的文化需要是文化市场发展的动力;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文化市场活跃繁荣的基础;经营群体的素质是文化经营活动实现“两个效益”最佳结合的关键;政府的管理和健全的市场机制是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回过头来看,文化市场发展实践中也有值得总结的地方。归纳起来,一是缺乏系统的前瞻性理论研究,导致思想认识上的滞后;二是市场机制不健全,造成市场运作无序;三是管理体制的严重交叉影响了宏观政策的调控;四是立法立规工作滞后造成市场管理乏力;五是管理队伍整体素质难以适应文化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着眼于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要求“着眼于提高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结合我国文化市场目前的现状,最近几年文化部在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中,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市场,对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增加文化单位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研究和引导市场走向,抓文化市场的培育和建设,继续以市场繁荣为中心抓管理,包括法制建设、人才培养和开拓新领域等。要根据十五大精神和文化市场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整市场结构,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从事文化经营和服务活动。
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改革攻坚和开拓创新的艰巨任务,牢固树立深入作战、持久作战的思想,大力弘扬知难而进的开拓进取精神和艰苦创业精神,克服各种错误倾向,一刻也不放松地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问题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缩短文化市场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痛苦历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实现,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三、探讨今后发展的目标
党的十五大报告要求我们“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发展”。从目前文化市场发展的态势看,我国文化市场将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要服从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把解放和发展文化艺术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把满足不同层次广大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作为最终目标。随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国民素质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文化法制的健全,市场运行机制的完善,文化商品门类齐全,文化娱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全面繁荣才会真正实现。
邓小平文艺思想的时代创新
王凤胜
实践反复证明,一切思想理论成果的创新,归根结底都是由一定时代孕育、产生出来的。邓小平文艺思想所体现的创新性特点,也是如此。邓小平关于文艺的一系列创新性论述,与新时期面临的大环境、大变革、大潮流密不可分,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运用、丰富和发展。
一、立足中国国情,对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应走的道路作出新的论断。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涵盖极为广泛。其基本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理论观点的逻辑起点,也是观察、分析眼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各行各业、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由此,邓小平明确地提出要走自己的路,即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理所当然地也包括了文艺。就是说,中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也应走自己的路,也要“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二、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对社会主义文艺给以新的科学定位。邓小平是从社会主义文艺是一项“崇高的事业”的高度,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给新时期文艺予以科学定位的。首先,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不仅要与变革和完善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政治相适应,而且也要与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相适应。其次,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期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文艺家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再次,随着党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文艺的工作重心就是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充分调动文艺家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集中于文艺的创作、研究或评论”,实现文学艺术的蓬勃发展。
三、努力拓宽服务范围,进一步确立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邓小平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思想的基础上,面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新的服务对象,指出“不继续提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的范围大大扩大了,因此服务对象应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文艺也不能单纯地服务政治、配合中心,而应为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四、大胆调整文艺政策,为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注入新的内容。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就郑重提出“文艺政策要调整”,在新时期开始以后更是做了许多拨乱反正、发展创新的工作。其主要贡献:一是反对篡改、割裂,主张“完整地准确地理解”。二是对文艺方针的具体内容作了新阐释。提出“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的见解,强调“推陈出新”的着重点是“敢于创新”。三是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的要求。在贯彻党的文艺方针与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问题上,强调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在提倡创作自由、评论自由与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关系问题上,强调要为文艺家提供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天地,但文艺家也要珍惜“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视文艺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五、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要,对文艺功能问题作了新的阐述。邓小平指出:“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这里,不仅论述了文艺内容、风格、样式应该实现多样化,而且也论述了文艺功能应该达到多样性与统一性的有机结合。邓小平的文艺功能观,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功能思想在当代的最新阐述和重大发展。
六、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梳理出文艺上开展反倾向斗争的新思路。面对新的文艺实践,他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反对错误思想倾向的思路、措施和应遵循的原则。在他看来,反对错误思想倾向是繁荣发展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强大动力。那种“对错误倾向不敢批评,而一批评人就说是打棍子”的做法、说法,是十分有害的,是很不利于处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的。要通过活跃的文艺批评和其他实际工作,引导广大文艺家树立起“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的新观念,做到自觉地防止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影响和干扰,使社会主义文艺始终保持着正确的方向,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七、正确认识文艺作品的特殊属性,及时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发展面临着的新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期文艺既要敢于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也要在文艺界防止和纠正“一切向钱看”、把文艺产品完全商品化的倾向。
要正确处理好文艺的长期发展与短期消费、高雅文化与通俗文艺、文化产业性与文化公益性、特别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使文艺产品的生产遵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文艺的基本要求,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八、切实把握文艺特点,把尊重文艺规律、尊重文艺家创造性劳动的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认识、把握文艺特点、尊重文艺规律、尊重文艺家劳动的问题,是一个事关文艺繁荣、事关中国共产党这个执政党能否领导好文艺工作的关键问题。在对待具体的文艺创作、评论和研究的问题上,他认为首要的是掌握文艺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并特别强调:“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精神。写什么和怎么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他认为,党领导文艺工作,决不是简单地搞行政命令,要抛弃衙门作风,要与文艺家平等地交换意见,要从各个方面保证文艺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邓小平文艺思想中的一系列富有时代创新性的理论建树,是建立在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一是着眼大局的整体意识。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在论及文艺问题时,不是就文艺论文艺,而是把它放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时代天平上进行全方位观照,因而体现出了高屋建瓴、宏观把握的气势和特点。二是求是求新的思想观念。求是,就是探求、认识、掌握和运用规律。求是先要求实,而要做到求实求是,必须解放思想、求新思变。三是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提出了“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的新的文艺价值观。他将人民是否接受、满意、喜爱作为自己论述文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联,既是支撑邓小平文艺思想大厦的三大基点,也是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与独到的新颖性高度统一的内在因素和前提条件。
标签:文艺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艺术论文; 社会主义改造论文; 文学论文; 知识分子论文; 作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