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绿色的数学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绿色数学教育的“绿色”,是从其它领域借用过来的。有些国家有“绿党”,以重视环境保护、倡导生态平衡为宗旨;有些老年学家提出了“绿色长寿”的概念,以洁净、健康、和谐为特征;美国核物理学家戴松(Dvson)则从有机的整体观出发,提倡“绿色的技术”; 在我国第四次思维与数学教学研讨会上,有些同志发出了给孩子以“绿色的数学教育”的呼吁。如何让象征生机的绿色充满数学课堂,已日益引起数学教育界同行的重视。
绿色的数学教育,是指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的、学生积极参与的、不断有新见解、新思维、新方法孕育产生的生机勃勃的数学教育。
绿色的数学教育,有别于死气沉沉的、照本宣科的、一言堂式的灰色的数学教育。
“绿色的数学教育”与“灰色的数学教育”的分水岭,就在于数学课堂上有没有生气,就在于学生是否参加了教学的全过程,就在于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否得到了长足的展开,思维品质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发展与提高。
1 “绿色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1.1 实施绿色的数学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需要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更需要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而现代教育的特征,正如上海市《进入21世纪中小学数学教育行动纲领》中所提出的,应当包括学习主体的“主动性”,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师生双方的“合作性”,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这些大都是绿色数学教育的主要内涵。
1.2 实施绿色的数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需要。
要在21世纪中使中国成为数学大国,关键在于培养出的人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独自闯关。21世纪的数学文盲不是不记得数学公式的人,而是机械模仿、因循守旧,不会数学地进行思考的人。
1.3 实施绿色的数学教育,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
数学知识是不能恩赐的。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内化,才能被自身吸收。即使灌注式的数学教育,要想取得一定成效,同样离不开主体的领悟,离不开主体内化的过程。而绿色的数学教育,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习主体的“悟”的过程。
2 “绿色数学教育”的实施
2.1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参与
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操作活动并转化为内心体验后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作用。我们主张,变教师单独推导,为师生共同探求;变解题给学生看,为指导学生解题;变教师攻克难点,为指导学生攻关;变学生当观众,为学生当演员,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具体地说,应包括:
(1)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不只是教师一人心中有数,要让全体学习者心中有数。
(2)参与教学重点的选择。让学生通过预习, 明确本节课的中心任务,抓住本节课的核心,并根据自己的领悟情况,确定学习的主攻环节。
(3)参与教学难点的突破。 突破难点不是由教师单枪匹马地上阵,而是在教师带领下,由广大学生冲锋陷阵。
(4)参与领悟的过程。要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而不是被动地回答问题,因为被动地回答的问题,问题是属于教师的;只有主动提出的问题,才是学生思想深处的,被动地回答,往往只能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主动地提出的问题,常常涉及“为什么”的问题;被动地回答的问题,常常一答就忘,主动地提出的问题,有时会记住一辈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应充当“提审员”的角色,而应该尽“咨询员”,的职责。
例1 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
涉及到的知识有韦达定理、弦长公式、中点坐标公式、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两直线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等等。
由此可见,只有数学思想转变了,学生中被抑制的潜能,才有机会释放出来,学生的创造欲望才能像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
(5)参与练习、习题的设计。 作业中可以布置一些自编自解的问题,某些考试可以由学生自己命题考同学,自己命题考自己。
2.2 重视知识的发现与探索——重在过程
只重视结论的教学,常常与知识的再现相联系,提出的问题多半关系到结论的记忆与运用,这样的课堂常常是气氛沉闷的。而重视过程的教学,由于强化了探索与发现的环节,从而给学生留下创新的空间,发展才能的机遇,因学生兴致勃勃的探求,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例2 (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招生题)已知函数
通过“回味”,学生就可以驱除思想上的迷雾,对问题理解得更加透彻。
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反刍”,在解题以后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加深“领悟”,是解题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绿色数学教育需要提倡的一个重要方面。
2.4 珍视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重在鼓励
在数学教育中,应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进行恰当的鼓励。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欢乐,而不是咀嚼失败的酸果。要善于挖掘学生回答中的合理成分,学生思维中闪光点的亮点,小心翼翼地呵护正确的幼苗,剔除谬误的部分,补充、修正学生的解法,使之成为正确、可行的方法。要尽可能使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能体面地坐下。
在课堂中要特别注意不要剥夺了学生的权利和机会:
(1)把质疑问难的权利,百分之百地还给学生;
(2)把发现简捷解法的“专利”,大智若愚地让给学生;
(3)把在班集体中显露数学才能的机遇诚心诚意地留给学生;
(4)把通向成功之巅的阶梯,十分艺术地架设给学生;
(5)把带有鼓励与期望的评语,语重心长地写给学生……。
长江后浪推前浪,满树新技盖老枝。我们要确立“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念,从培养创新精神的高度出发,从人的发展着眼,让灰色的数学教育退出领地,让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绿色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