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发展论文,当代中国论文,先进文化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03)06-0026-04
随着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以及信息网络的高度发展,当代中国文化呈 现出一种多元并存的局面。这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但要想使 中国文化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必须具有一种“文化的自觉”,即必须明确并 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 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 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段话,第一,界定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即先进文化 是指社会主义文化;第二,指出了先进文化的特点,即它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先进文化的上述内涵,即它的性质和特点 ,就决定了它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必然会发挥以下一些重要作用。
一、方向导引作用。如前所述,由于对外开放、经济、科技、信息等诸多方面的原因 ,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并存的局面。而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角度来看,这种 多元并存的文化可以说包括着古今中外的文化。但具体说来,当代中国多元并存的文化 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文化存在,即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健康有益文化、落后文化、腐 朽文化。上述四种文化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的整体存在。任何社会的文化都不是静止不 动的,而是必然要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代中国文化当然也不例外。而发展(前进),就有 一个发展(前进)方向的问题。从当代中国上述四种文化存在来说,如果把健康有益文化 看做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补充的话,那么落后文化则属于旧的封建文化范畴;腐 朽文化则属于资本主义文化中的腐朽部分。显然,当代中国文化要想向前发展,落后的 封建文化和腐朽的资本主义文化都不可能为其提供前进方向,起到导引作用。因为落后 的封建文化是封建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早已被人类历史所否定的东西 。而腐朽文化是资本主义文化中腐朽、没落的部分,这种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对 人类文化自身的一种否定。因此,上述二者都不能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正确的前 进方向,不能起到正确的导引作用。而只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发 展提供正确的方向,起到导引作用。因为从性质和特点两个方面来说,它都具备导引当 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资格。第一,从性质上来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最进步的文化。它 不再像过去历史上的某一先进文化那样有其历史局限性,即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先进性会 逐渐丧失;而是获得了一种超越性,即它不再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被历史所否定,失去 先进性,而只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使自身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愈是 发展,愈是前进,就愈会使其自身被肯定。我们知道,强调某一事物的性质就是强调此 事物区别于他事物。在当今世界,之所以强调我们所说的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 化,就是因为还存在着非社会主义性质甚至反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所以,毫无疑问, 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只有这种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才能起导引作用,才能居主导 地位。也只有当这种社会主义性质的先进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起主导 作用时,才能保证中国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第二,从特点上来说,首先,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三个面向”的文化,即它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 化。所谓面向现代化,是针对文化的现代转型来说的,即中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 彻底实现现代转型,必须与时代同步,与时俱进,具有现代品格。所谓面向世界,就是 中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能够超越民族文化的域限,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吸 纳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所谓面向未来,就是中国 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永远向前看,必须不断地开拓、创新,永不停滞,生生不息, 执着前行。事实上,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实具有上述三方面的品格。其次,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谓民族的,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无论怎样发展、变化、超越、创新,都始终具有民族性、民族的特点、民族的形式,从 而区别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 ,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民族性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 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1]所以,无论我们的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向前发展,上述民族精神永远会被提倡,会被发扬光大,会被不 断丰富,从而使这一文化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所谓科学的,就是这一文化贯穿 着科学的理性精神,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论、方法论等几个层面来说,都 是科学的,正确的。所谓大众的,就是这一文化以人民大众为接受主体、服务主体、享 受主体和创造主体,被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所认同,所肯定,所享受(即在人民大众 中实现这一文化的自身价值),并被人民大众在实践中所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上 述丰富内涵,它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的前进方向是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完全 一致的,因此也必然决定了它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中起着方向导引作用。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的发展与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同步实现的,因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但发挥了 导引作用,而且也提供了发展动力。所以,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身向前发展时,当代 中国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也必然沿着同一方向向前发展。
二、思想道德支撑作用。任何文化,都有一定的思想道德作为精神内核为其起支撑作 用。当代中国文化也不例外,也必须有一定的思想道德为其起支撑作用。而这种起支撑 作用的思想道德不是任何其他文化所提供的,正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提供的。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中的“思想”,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道德则是 指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上述“三观”基础上的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个人与社会关系 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要求等道德体系。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就是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因而也包括对社会的理想、信 念等,即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就是强调在人 生目的、人生态度方面要“为绝大多人谋利益”,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 主义的价值观就是强调个人要对他人、集体、社会有意义、有作用,即有价值,具体说 ,就是个人要通过劳动向他人、集体、社会贡献物质或精神财富,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从而表现和确证自己的价值。从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关系方面说,马克思主义的价值 观强调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与集体、社会是互为主客体的。个人通过劳动创造了价值 ,做出了贡献,从而成为价值客体,对他人、集体、社会具有价值。同时他人、集体、 社会也作为价值客体,满足个人生存、享受、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个 人与集体、社会之间的主客体关系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而社会主义道德,就是指以为 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道德体系。 在这一道德体系中,“原则”和“要求”要以“核心”为前提;而“核心”则体现和贯 穿在“原则”和“要求”中。即是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而集体 主义则是为人民服务在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时所应遵循的道德准绳。由 于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必须把这三种 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如果发生矛盾,则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局部利益 要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提倡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反对小团 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 重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而“五爱”则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基本要求, 其中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是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这些不但体现了一个人的 道德觉悟,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政治觉悟。而“人民”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体,因而要 践履为人民服务的核心道德就必然要求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二者是相互联系、内在 统一的,这也是对一个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爱科学、爱劳动才能为人民 、为集体贡献物质或精神财富。所以,“五爱”可以说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 务和道德责任,因而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方面的具体行为准则融 为一体,贯穿于公民道德的全过程。可见,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之上的,所以社会主义道德与马克思主义“三观”也即马克思主义 思想是完全一致的,是内在统一的。
不言而喻,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科学的,正确的,进步的, 所以就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正确、最进步的道德。而在当代中 国文化中,只有上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道德才能为其起精神支撑作用。事实上,如果当 代中国文化没有马克思主义思想道德的支撑,那么它就将会失去自身的特点,而与世界 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没有区别。同时,它也就不能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协调发展,也 就无法保证它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而在人的发展方面,它也不会为人的全面 发展提供现实的文化条件。可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实对当代中国文化起着思想道德 支撑作用,由于这种科学的、正确的、进步的思想道德的支撑,才使当代中国文化获得 正确的发展方向,使人的全面发展获得现实的文化条件,从而实现着文化与人的辩证统 一关系。
三、文化批判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文化批判”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特别是 在新旧社会更替的时期,或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新的社会制度(主要是政治、经济制度), 文化批判都会进行得异常激烈。中国殷周交替时期尊“人”文化对尊“神”文化的批判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基督教神学文化的批判,都是人类历史上进行得较激烈 的文化批判。而在当代中国,文化批判同样不可能停止,而且其情况也更为复杂,任务 也更为艰巨。而这种“批判的武器”(马克思语),正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如前所述,在当代中国,除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作为其补充的健康有益文化以外, 还存在着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所谓落后文化,主要是指长期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 主义残余精神文化,这类文化,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甚至反动(经过某种变形 演变成反人类的文化,如“法轮功”的反动“教义”文化)色彩。这类文化在我国之所 以还继续存在,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第一,一般说来,人类的精神文化具有相对独立 性。就是说,人类的精神文化虽然根源于一定的经济关系、经济生活,但它并不会随着 某种经济关系和经济生活的改变而立即消失。第二,我国封建社会延续时间较长,所以 封建社会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在现实社会还大量存在。这些文化典籍一方面其自身精 华与糟粕并存;另一方面,后人对它们的理解(接受)由于主体自身的状况不同也会产生 两种效应,即正效应(批判继承)和负效应(吸取糟粕,受其毒害)。第三,作为精神文化 核心的思想道德文化与其他方面的精神文化相比,则具有更大的惰性。第四,中国传统 文化的特点是“纳国家于伦理,合法律于道德,而以教化代政治(或政教合一)。自周孔 二三千年,中国文化趋重在此”[2](P139)。根据这一特点,人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概括 为伦理政治型文化。而由于伦理道德方面的文化是最难以破除的,所以就决定了彻底克 服中国旧的带有某些封建主义残余性质的落后的思想道德文化成为难事。正如梁漱溟所 说:“久据中国而不可去者,是伦理理念。”[2](P259)第五,作为旧的落后的精神文 化尤其是思想道德文化之所以在我国还继续存在,除了精神文化自身有相对独性以外, 就是由于在我国产生这种精神文化的经济基础本身没有彻底破除。因为我国自近代从封 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以来,长期没有形成并经历完整的现代发达商品经济(即市场经 济),只是近20年才逐渐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由于上述一些原因,就决定了我国社会还 存在落后文化。而由于对外开放、市场经济的弱点和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 的高度发展等综合原因,在当代中国,也滋生或传入了资本主义腐朽文化,这主要表现 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不言而喻,为了使当代中国文化沿着正确的方 向健康发展,就必须对上述作为封建主义残余的落后文化和资本主义腐朽文化进行深入 的彻底的文化批判。这种文化批判肩负着双重的任务:批判作为封建主义残余性质的落 后文化(及其变种的反动文化);同时还要批判资本主义的腐朽文化。而要完成上述双重 的文化批判任务,其艰巨性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担当这种双重文化批判 重任的,能够充当“批判武器”的,绝不能是别的文化,而只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就是说,只有我们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批判作用,才能保证当代中国文化沿 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向前发展。
四、文化整合作用。文化整合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就当代中国文化来说,既 然由于诸多原因而使文化呈现出多元并存的局面,因此就必然存在着文化整合现象。所 谓文化整合,就是以一种文化为主体,规范、改造、吸纳其他不同性质、不同形态、不 同形式的文化,从而在主体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相互作用中实现文化整体的创新与发展。 具体说来,在文化整合中,必须有一种文化作为主体文化(或主流文化),其他文化能够 认同这种文化,依从这种文化;同时,这种主体文化为了自身和整体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也必须分析、鉴别、诠释、改造、吸纳其他各种文化成分或因素。所以,文化整合并 不是无主从、无秩序、无规律的文化混合,而是一种在充分发挥主体文化作用的情况下 的一种主体文化与其他多种文化的有规律的双向互动过程。文化整合有以下几个关节点 :第一,必须有一种文化作为主体或主流文化,它是当时历史的进步文化,它的前进方 向符合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第二,必须充分肯定这种主体文化的主体地位(或主流地 位),大力宏扬它所给定的文化价值观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第三,必须 充分发挥这种主体文化的主动性、能动性,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对其 他文化进行分析、鉴别、诠释、改造、吸纳,从而在这种主体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双向互 动过程中实现主体文化与整体文化的丰富、创新和发展。
从上面几个方面出发,在当代中国,文化整合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确 立一种主体文化,即它是文化整合的主体;二是必须处理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问题 ;三是必须处理好对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整合问题。不言而喻,在当代中国, 能够作为文化整合主体的,只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前所述,这是由它的性质、特 点等决定的。而事实上,它也早已充当了这种文化整合的主体,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 文化进行了成功的强有力的整合,从而才使中国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因为就中国传统文 化来说,除了那些封建性的糟粕以外,还有许多通过分析、鉴别、诠释、改造而能够在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东西,因而应该吸纳。特别是那些能够构成 民族精神的东西,更是当代中国文化整合的宝贵资源。而就西方文化来说,除了西方民 族的优秀传统以外,资产阶级创造的文化也有许多进步的积极的文化成分,如其在上升 时期,在与劳动人民反对封建制度和神权的斗争中形成的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人 权、人道等观念以及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哲学思想,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作为当代 中国文化整合的宝贵成分和因素。所以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3]。这 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强调对西方文化的整合。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也指出:“我 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 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种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 这也是对西方文化整合的具体论述。应该看到,一些健康有益文化并不是天然存在或自 然形成的,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确的、强有力的整合作用,就会使某种文化中的某 些文化成分或因素成为健康有益文化,从而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 用。
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只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 充当文化整合的主体,才能发挥文化整合作用;也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 文化整合主体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才能通过文化整合,不断地使当代中国文化获得丰富 和发展。
收稿日期:200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