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风湿免疫科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对于SLE患者护理措施中采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SLE患者作为此次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8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在采取心理干预前后采用SAS、SDS、SCL-90三个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SCL-90三个量表的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SLE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理干预;系统性红斑狼疮;SAS;SDS;SCL-90;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181-02
系统性红班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慢性、反复性、进行性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临床表现多样,多见于年轻女性,其除了累及皮肤黏膜外,还侵犯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全身的组织、器官、系统。虽然近年来,SLE的临床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其临床治疗效果仍然不理想,患者往往需要终身进行免疫治疗,特别是对于那些预后较差的患者,其生活质量一般都比较差。根据相关调查发现,很多SLE患者都具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认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本探究实验旨在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SLE患者作为此次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76例,年龄为16岁~46岁。随机将8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所有患者都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性学会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基本的临床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并给予无针对性的心理安慰。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采取心理干预措施。
常规护理包括熟悉患者病情、饮食护理、对症护理、对症护理、出院指导等。实验组在此这个基础上派2名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收集每位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制定系统性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干预:(1)护患交流,护士在入院前采用谈话的形式,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生活方式,心理状况;(2)认知意识干预,目前医学研究发展迅速,系统给患者讲解SLE的相关知识,纠正患者不准确的认识,消除患者不利于疾病治疗的消极心理;(3)行为干预,让患者了解SLE的发展规律,主要机制是自身异常免疫。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应用激素抑制自身免疫,但是长期应用激素会有很多副作用,但是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措施,可以大大减小不良反应,并且督促患者坚持用药。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或者禁止患者吸烟、喝酒,保持规律的睡眠,外出时打伞,穿长衣长裤,戴防护眼镜,必要时涂抹药物,避免紫外线照射。避免使用诱导加重SLE、光敏性的药物。针对患者的焦虑不安、抑郁等情绪,进行心理辅导,告诉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才是最好的选择;(4)家庭关怀:在病人治疗过程中,来自家庭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鼓励患者家属多多了解SLE有关的知识,督促患者遵循医嘱,协调好患者和家属之间的关系,希望得到家属的支持;(5)运动、娱乐指导:可以建立SLE患者之家,组织病人积极参加活动,例如集中聆听音乐、散步、广场舞、太极拳,适当活动,丰富患者的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抵抗力;(6)出院随访:和患者保持联系,为患者开通24小时的健康咨询热线,解答患者存在的疑问,并且每周1次,电话监督随访。
1.3 效果评定
(1)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内容包括:人际关系、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偏执等9项,按照1~5级评分,5分为重度,4分为较重,3分为中度,2分为轻度,1分为无;(2)采用抑郁自量表(SDS)和焦虑自量表(SAS),在干预前后进行评定,分数越低表示心理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干预治疗在SLE治疗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很多研究表明患者的心理状况与SLE的治疗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由于SLE的病情发展反复,疾病会导致患者外在形象改变,就疏于与人来往,从而产生自卑等心理。反复的治疗也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从而使患者逐渐产生抑郁、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心理干预以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中心,以认知治疗作为主体,兼以个体干预和情绪管理,缓解SLE患者的心理压力,通过改变患者错误的认识和消除不良情绪,从而积极配合临床治疗;通过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通过家庭的支持,有利于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通过电话随访,可以帮助患者执行医嘱。本探究性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SAS评分、SCL-90评分都得到了好转,对比对照组,实验组SDS评分、SAS评分、SCL-90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SLE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屈明芬,王梅林,孙红云.狼疮性肾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及其心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7,(21):1980-1982.
[2]张珺,魏蔚,姬海燕,等.心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身心症状影响的系统评价[J].护理研究,2012,(13).
[3]陈丽娜,张学萍,姜明慧.心脏电风暴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5,(20).
[4]曾小丽,刘华,周莉华,等.心理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食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09,(30).
[5]吴叶荣,张海林,张海云,等.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1).
论文作者:周彬,刘键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评分论文; 抑郁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