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新艳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学院儿科门急诊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目的:探讨幼儿园式教育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操作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收集本院儿科门急诊于2017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5岁的行静脉输液的患儿12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静脉输液操作中采用传统的方法,观察组应用幼儿园式教育对患儿进行管理,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和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9.251,P<0.000)。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t=5.369,P<0.000)。结论:幼儿园式教育模式可提高儿科门诊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
关键词:幼儿园式教育;儿科门诊;护理;静脉穿刺
儿科患者年龄较小,疾病发展迅速,家属对于患者的病情较为担心,情绪上难免有一定波动,从而使儿科科室成为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对于儿科护理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是儿科护理人员尤为注意的地方[1]。儿科护理工作的实质是使患儿适应住院环境,顺利完成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2]。对于儿科患者,特别是儿科门诊患者来讲,如何让患儿尽快适应治疗环境并积极配合则是儿科护士面对的另一个难题。幼儿园式教育就是运用幼儿园常用的教育方法,如角色扮演、激励方法等,来激发儿童的主动性,从而配合治疗[3]。我院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应用幼儿园式教育,鼓励、管理患儿,拉近护士与患儿间的距离,对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本院儿科门急诊于2017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5岁的行静脉输液的患儿12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入选标准:(1)年龄3~5岁;(2)已经在幼儿园就读的小儿;(3)儿童认知功能正常。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病种、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整个病程均采用留置针静脉穿刺,其他日常护理工作相同。护理人员均为儿科理工作5年以上护士,静脉穿刺水平及语言交流能力相当。对照组在操作前只是做简单的打招呼。观察组采用幼儿园式教育方法见面先做自我介绍,相互问好,如“某某小朋友,你好,我是某某阿姨,和阿姨打个招呼吧!”然后鼓励患儿呼应:“某某阿姨好,我叫什么名字,我今天会好好配合护士阿姨”。在操作过程中先玩角色互换游戏,让患儿模仿护士输液的过程,然后再进行各种操作。如果患儿在某种操作中表现好,奖励1枚小贴花。每次静脉穿刺输液前利用5~10 min与患儿交流,直到与患儿能良好的互动,并且同意做静脉穿刺。
1.3 评判指标
每个患儿观察7~10天,比较两组患儿在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留置针保留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儿科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儿科患者护理工作的复杂性[4]。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需要护理人员加强一定的安全意识,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做好相应的患者病情观察、记录、健康知识教育、入院患儿接待工作,还需要处理好医生对患者治疗叮嘱。静脉输液是一种侵人性操作,也是儿科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对患儿本身存在一定的创伤性,患儿易哭闹、好动、不配合,极易发生护理风险,引发护患纠纷[5]。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穿刺技术,充分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严格遵循操作流程,避免因不规范操作引起风险事件。同时加强输液期间的规范化巡视,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6]。本研究选取学龄前期小儿,适合采用幼儿园式教育方法,同时,研究对象均为同病室患儿,这样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模仿、学习,配合积极性也会提高。简单的幼儿园式教育,可以让患儿感觉护士更像是幼儿园阿姨,容易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各种医疗活动可以顺利展开,本组患儿留置针保留时间延长,减少了静脉穿刺次数,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并且使护理变得丰富多彩,护理人员亦可得到更多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有益于促进护士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幼儿园式教育模式可提高儿科门诊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延长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提高患儿家长满意率。
参考文献:
[1]王英杰,李杨. 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2016,11(1):98-102.
[2]王姣.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16-117.
[3]李云葵,朱振云,叶天惠,等. 儿科护士人文关怀素养培养策略[J]. 护理学杂志,2017,32(6):7-10.
[4]谢安慰. 儿科护理中无效沟通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7):120-122.
[5]荣德明,张英,谢功群. 儿科静脉输液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 北方药学,2013(12):173-173.
[6]李凤芹. 提高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患儿及其家长满意度的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10,07(19):150-151.
论文作者:康新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儿科论文; 患儿论文; 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幼儿园论文; 门诊论文; 操作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