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规制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希克斯最早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研究_宏观经济学论文

国家调节必须建立在市场机制之上——希克斯对宏观经济学微观化的最早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微观论文,市场机制论文,宏观经济学论文,国家论文,希克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 要 1936年凯恩斯《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存在着的深刻的差异与矛盾,引起战后西方经济学家持久的研究,他们试图把宏观经济学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的努力,带来了战后宏观经济学的一系列新进展。进行这一努力的最早的开拓者是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希克斯在他的关于《通论》的两篇书评和以后发表的《价值与资本》一书中阐述了如何沟通宏微观经济学的思想。他从利率决定理论、IS-LM分析、预期理论、 刚性工资理论等方面详细地论证了凯恩斯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特例。了解希克斯的思想,不仅对把握战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深刻理解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之间的关系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宏微观融合 凯恩斯 希克斯 市场机制 政府干预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而创立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其灵魂的宏观经济学。战后,宏观经济学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一跃升为主流经济学。但是,在宏观与微观经济学之间,无论就其基本命题,分析方法,还是政策含义,都存在着深刻的差异和矛盾,两者的内容相互隔绝。这种矛盾与隔绝的情况,深刻地反映了在社会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市场机制与国家调节之间矛盾的一面,这引起了西方众多经济学家的高度重视,并引发出一系列的理论探索。他们力图使微宏观理论相互勾通,相互协调;力求重构宏观经济理论,使之重建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之上。这个现今仍未结束的宏观经济学微观化的理论探索过程,构成了战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发展的主线。西方学者认为,如果说凯恩斯学说的基本命题和政策含义有可取之处,重构其微观基础,只会使其更准确,更实用。宏观经济学微观化可以更深刻地体现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把国家干预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可以更有效地把握国家调节的任务、范围和力度。笔者认为,他们的研究对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国营企业进入市场后,国家与企业的关系颇具借鉴意义。

在宏观经济学微观化的理论研究中,从P.萨缪尔森开始,许多学者为此作出了贡献。[1]但就这一研究而言,英国经济学家,197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是他们的先驱。希克斯在《通论》出版后不久发表的两篇书评,[2]特别是他在1939年出版的专著《 价值与资本》,开了宏观经济学微观化研究的先河。他的这些论著构成了这一研究的最早尝试。

希克斯成为宏观经济学微观化的最早开拓者,不是偶然的。首先他对微观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在《价值与资本》中,他对微观理论的诸方面作了精湛的阐发。他提出了无差异曲线的新方法和替代效应的概念,使一般均衡论获得了重要的改善。可以说,微观经济学,只是到了希克斯手中,才有了更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对宏观经济学微观化的微观理论准备来说,至此,才有一个较好的基础和较高的起点。其次,他对瑞典学派所擅长的一般均衡的宏观动态分析方法亦有研究。[3]最后,他对凯恩斯理论所持的独立而又同情的立场,亦有助于他尽可能客观地评价其理论。[4]希克斯1936 年应约发表了关于《通论》的第一篇书评《凯恩斯先生的就业理论》(书评1),但由于匆促写成, 他的许多想法未得到充分的表达。几个月后,他就感到有必要重写,于是有了1937年的第二篇书评《凯恩斯先生与“古典”——一个受启发的解释》(书评2),两年后,他出版了《价值与资本》, 对凯恩斯理论作了进一步的研析。在以上著述中,较充分地体现了他对宏观经济学微观化的基本见解,亦较充分地体现了他对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基本见解。这些见解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利率决定的理论

希克斯在书评1中明确指出,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决定利率的理论, 并不象看上去的那么具有革命性。新古典已认识到,如果商品、要素和债务的供求均相等,就有均衡的价格、工资和利率。根据一般均衡理论,这时货币供求自然相等。因此,尽管没有货币供求的分析,包括利率水平在内的整个价格体系已经很好地决定了。当然,用货币供求来说明利率也可以,它和债务供求说之间存在着完全的替代性。如果说,凯恩斯理论有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用货币来说明利率比用债务要简明的多,可以避免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债务有不同的风险,因而有不同利率报酬的复杂情况。所以,他的利率理论是对原有理论的一个有价值的补充。但是仅此而已。这就是说,他的利率理论不过是符合一般均衡理论的另一种表述。他的看法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支持。[5]

在《价值与资本》中希克斯重申了他的看法,并讨论了“流动陷井”。他在考察经济体系的动态平衡时承认,经济萧条时有流动陷井,并认为“从某些观点来看,这是他的《通论》最重要的东西,因为他最后打破了以下这种轻易的信念(为维克赛尔所保留,而为当今许多经济学家所继承),即认为作为最后的手段,货币控制(即利率控制)能够达到一切目的。”[6]但是他也认为凯恩斯夸大了流动陷井的作用。[7]他的结论是,利率的上升对阻止价格上升效果明显,但利率的下降对促进需求上升效果甚微。因此,希望运用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靠降低利率来推动经济走出萧条,实际上与他的流动陷井说是相矛盾的。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的理论缺乏微观基础,结果宏观政策与市场机制不配合。

2.IS-LM分析

希克斯在书评2中,提出了著名的IS-LM分析,即运用一般均衡思想对《通论》的部分内容作了重新表述,这个表述长期以来一直是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的标准内容,但是,在多数情况下人们介绍它,是为了说明商品和货币两个市场的均衡。在这里,我期望能得出一些新的结论。

希克斯作此分析的目的是比较凯恩斯与新古典的异同。他在讨论前作了一些假定。[8]

(1)新古典理论 分析是从剑桥方程式开始的, 剑桥方程式可以写成(a)M=KI。这里(b)Ix=C(i),即投资业的收入取决于利率,由于投资等于储蓄,储蓄取决于利率,还取决于收入,所以,(c)Ix =S(i,I)。在上述三式中有三个未知数,即I,Ix和i。 因此可以有唯一解。它们决定了,消费和投资行业的就业人数也就决定了。从(a)式可知,收入水平直接取决于货币量,但是,就业水平不能直接从收入水平中得知。例如,有一引致投资增加,利率将会提高,储蓄也会提高。这时,在投资行业就业机会增加,在消费品行业就业机会减少。如果此时投资业的供给弹性大于消费业的供给弹性,总就业水平才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

(2)凯恩斯理论 相对于新古典的三个等式, 他提出了以下三个等式:

(a) M=L(i),(b)Ix=C(i),(C)Ix=S(I)

这里的等式与新古典的等式相比较,有两点不同:第一,货币需求取决于利率,而不是收入;第二,是利率而不是收入决定货币量;是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共同决定投资;乘数决定收入,就业由投资和收入决定。这样,一个引致投资的增加或消费倾向的增长,就会引起就业增加,而不会提高利率。由于他认为,影响货币需求的还有收入,因而以上三式又可写成

(a) M=L(I,i),(b)Ix=C(i),(c)Ix=S(I)

这就使凯恩斯向新古典回迈了一大步。 有了这三个等式, 就可以画出IS-LM曲线了。

这里LL曲线(即后来的LM曲线)和IS曲线分别表达了均衡的货币供求和投资等于储蓄情况下的收入与利率的对应关系。两条曲线的交点分别对应着均衡的利率和收入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出,MMll曲线的左边几乎是水平的,这是由于有流动陷井,利率不能进一步下降造成的。在曲线的斜段,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会下降,这又与新古典理论相一致。因此,可以说,LL曲线成功地把流动陷井说融入新古典理论,使之成为新古典理论的一个特例。“凯恩斯承认IS-LM 分析是他的观点或他的观点的核心的相当好的表述”,[9] 但希克斯则认为这只是对凯恩斯部分理论的概括,并不能代表他的观点。因为他始终觉得流动陷井说夸大了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忽视了自身的微观基础。

3.预期理论

对于凯恩斯的预期理论,希克斯在书评1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他认为这是凯恩斯在理论上的一大贡献,“大概是本书最具革命性的内容了”。[10]这是因为,虽然预期的思想在瑞典学者的著作中已有所见,但是,作为分析的主要方法加以运用,凯恩斯还是第一人。他认为,由于引入了预期的概念,就有可能用一般均衡的方法来说明非自愿失业的问题。有了预期概念,现行的供求就可以认为总是均衡的。因为凡是没有销售掉的存货,都可以看成是在现行价格上宁愿以后再卖的将来供给部分。人们愿意将多少数量的商品推迟到将来出售,这取决于他们对将来价格的预期状况。现在不再是资源决定供求和价格,而是偏好、资源与预期决定供求和价格。因此,虽然分析方法还是均衡的方法,现在的均衡却不再意味着充分就业,不意味着经济一定处于正常发展时期了。这样,希克斯就把凯恩斯的非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方法结合起来。

在凯恩斯看来,由于存在预期,有不确定性,因此会造成资本效率递减,有效需求不足,需要国家进行干预;希克斯同意在动态经济中,由于人们的预期彼此不符及对预期的反应不同,经济常会失衡。但是,他也认为,经济本身有力量去纠正这一情况,失衡不是常态。因为有稳定因素起作用。

4.刚性工资说

工资刚性对于凯恩斯理论来说十分重要。希克斯认为,这是“他的体系的基石”[11]。对此,希克斯自己有不同的看法。首先,他承认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工资和其它商品价格的刚性。[12]他提出这是多种商品都具有的特点,不认为是工资所特有的。第二,他同意在预期弹性为1时,刚性工资有很好的稳定作用。因为,在此情况下, 如果工资以外的其它商品价格以同一比例上涨,则劳动的实际价格下降,这会增雇劳动,减少其它商品消费。显然,这具有稳定经济的作用。如果固定价格商品不是劳动,情况会不同。当它的供给价格相对上升时,除了有减少其它商品消费的直接影响外,还会有它的替代品的价格上涨的间接影响。因此,只有当直接影响超过间接影响时,价格刚性才会有助于稳定。因此,失业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稳定因素。因为此时没有间接影响。价格体系的向上的不稳定可以受到利率运动的抑制,向下的不稳定由于流动陷井而得不到利率的抑制,在经济体系内唯一可靠的遏制物是工资刚性。只要坚持预期弹性为1的假定,以上的结论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他并不认为应坚持这一假定。他问道:“假如一切预期弹性都等于1,何以工资会固定不变?”[13]他以为工资之所以固定不变,就是因为制定工资的人对稳定的货币有信心,即对稳定的物价有信心。一旦他认为物价会变化,工资就会随行就市,工资刚性就会消失。因此,他认为,工资刚性并不是特别的规律,工资的变动与其它商品的变动相比较仅有很少的差别,最终还是市场的供求决定价格。工资刚性不过是价格刚性的一种情况;而价格刚性又不过是对供求决定价格的一种偏离。弹性是可调的,刚性并不永存。他始终不同意凯恩斯的工人只考虑名义工资,不考虑实际工资的说法。[14]在他看来,工资刚性说不过是价格决定的一个特例,仍可用一般均衡理论说明之。

5.“通特之争”

凯恩斯强调他的理论是“通论”,适合于一般情况。新古典则是特例,只适合于充分就业时期。因为,在他看来,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是常态。因此,市场机制有局限性。希克斯的看法恰恰相反,他认为凯恩斯说明的情况是特例,而一般均衡才是常态。他强调的是新古典理论所具有的一般性。他们争论的实质不在于市场机制是否有局限性,要不要国家干预,而在于市场机制为主还是国家干预为主,国家干预要不要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上。希克斯认为凯恩斯理论是特例的理由有三:

(1)凯恩斯的研究方法与新古典理论的并无大出入。 这个看法对他来说几乎是根深蒂固的。[15]英国经济学家A·库丁顿(Coddington)曾评论道:“他的判断是凯恩斯在表述他的理论时被误导为对古典体系的攻击和与古典体系相冲突……他指出,储蓄与投资决定国民收入,资产拥有决定利率的观点,并不是新理论。只不过是可供选择的分析方式,它与以前正常采纳过的方式,有一个相同的结论。”[16]他的评论相当准确地指出了希克斯的理论倾向。

(2)凯恩斯研究的是萧条时期的宏观经济, 因此他的理论不是“通论”而是特例,是萧条经济学。他以发展中国家有储蓄障碍,常常需要强迫储蓄为例,指出凯恩斯忽略了这一重要的问题。但是,“他这样作是有道理的。这是因为当人们所研究的是怎样从萧条中复苏时,……不去考虑储蓄障碍是相当保险的。然而,这一点正好说明凯恩斯的理论并不是一般理论。”[17]

(3)凯恩斯理论没能完全建立在微观基础上是和大萧条的经济背景分不开的。例如,当时工资虽有下降,但失业仍在增加,凯恩斯不由的得出存在非自愿失业的结论;大萧条时,金本位制极受打击,货币供给的闸门开始打开,但是,经济复苏依然珊珊来迟,此时,他自然容易把注意力从货币措施方面转到了更直接的经济干预形式上。他由于对现实极为敏感,发觉在大萧条时期,市场机制的有效不再是事实。“我确信他这样看是正确的。至于他用这一眼光去看待范围如此广大的问题是否正确,那完全是另一个问题。”[18]

本文的第一个结论是,凯恩斯在《通论》中,对新古典学说颇多背离,在理论上引发了一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的实质在于说明市场机制的局限性,这个贡献不可抹杀。他并不想全盘否定新古典学说[19]——虽然他确有国家干预为主,市场机制为辅的思想倾向——但真正的问题是他的革命性理论缺乏微观基础,宏微观理论难以沟通,因而难以制定恰如其份的宏观经济政策,国家干预无法有效地建立在市场机制之上。

本文的第二个结论是,希克斯在《通论》发表后不久,确实作了许多研究,力求对凯恩斯理论进行扬弃,以将其纳入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之中。他的这一努力,开创了宏观理论微观化的先河,当之无愧地成为这一方面的理论先驱。但需要指出,他这一理论活动的本意,在于修正凯恩斯的理论倾向,指出一般均衡理论的普遍适用性,从而指导国家干预的方式和力度,使其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宏观经济学微观化对他来说是一个不自觉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理论努力的客观结果。因为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本身的完成是在他的有关论著发表多年以后的事。一些较早期的文献中,在提到他的理论贡献时,一般也都没有强调这一点。只是在80年代,宏观经济学微观化的理论研究有了相当程度的进展,人们在回顾这一理论发展过程时,才日益认识到希克斯早期努力的理论价值。

本文的第三个结论是,希克斯的理论努力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他认为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之间“是一条很清楚的界线的”,[20]并把自己的研究归入理论研究的范围。但是,他研究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强烈政策含义的问题。对此,厉以宁教授曾指出:“这实际上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理论和私人企业经营活动理论进行协调的问题,也就是政府干预的理论与市场经济的理论二者协调的问题。”[21]希克斯的政策指向就是,《通论》是萧条经济学,它的政策含义只有在经济衰退时才有效。因此,市场机制仍然具有普遍的意义,国家干预只是市场调节的一个补充,它应建立在市场机制之上。由此可见,几乎在《通论》发表,凯恩斯提倡国家干预的同时,就开始了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谁优谁劣,市场机制与国家干预如何协调的大争论。

注释:

[1]在这一理论研究中作出贡献的主要经济学家还有巴廷金、 莱荣霍夫德、托宾、格罗斯曼、马兰沃、泰勒、卢卡斯、萨金特、巴罗、贝纳西和克洛沃等人。

[2]参见ECONGMIC JOURNAL,1936.1.和ECONOMETRICA,1937.4.

[3][9][14][15][17]参见希克斯:《经济学展望》,第147—148、149、18、34、38页,商务印书馆,1986年。

[4]在30年代初期, 他是伦敦经济学院自由主义集团的正式成员,以后通过研读凯恩斯的著作和与其交往,思想有了变化,更理解凯恩斯了。但他从不是凯恩斯集团的成员。

[5]参见INTERNATIONAL ECONOIC REVIEW,1966.9.P.329.

[6][7][11][12][13][20]参见《价值与资本》,第247、254、259、259、263、8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

[8]他的假定主要有(1)不考虑第二轮的影响;(2) 只考虑短期;(3)劳动是同质的;(4)不考虑折旧;(5)货币工资W既定等。

[10]参见ECONOMIC JOURNAL 1936.1.

[16]参见JOURNAL OF ECONOMIC LITE RATURE,1979.9.

[18]同[3],第151—152页注6。

[19]参见《通论》第322页。

[21]参见厉以宁、张培刚:《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第480页。

标签:;  ;  ;  ;  ;  ;  ;  ;  ;  ;  ;  ;  ;  

国家规制必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希克斯最早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研究_宏观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