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基金项目负责人声誉评价体系研究_结题报告论文

科研基金项目负责人信誉评价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价体系论文,项目负责人论文,信誉论文,科研论文,基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科研不端行为频繁出现,并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科研不端行为涉及项目申请者、负责人、评审专家等多个科研主体,严重影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正常运行和实施效果。有鉴于此,2007年4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下称《条例》)中规定:“基金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项目负责人和依托单位的信誉档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下称“基金委”)准备建立一个基金项目全程信誉管理体系,涵盖项目申请、评审、实施到后期管理全过程,涉及项目申请人、项目负责人、项目依托单位和评审专家等参与主体。

项目申请者(负责人)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重要参与主体,也是目前科研失信的一个重要责任人。虽然《条例》(2007)中明确规定要建立项目负责人信誉档案,但是对于项目负责人信誉档案应该包括哪些信息,如何获取这些信息,获取的各个观测点的信息如何融合成项目负责人的信誉档案,信誉档案信息如何更新,这些问题均需要深入研究。

2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科技信誉是指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或机构的职业信用,是对个人或机构在从事科技活动时遵守正式承诺、履行约定义务、遵守科技界公认行为准则的能力和表现的一种评价。要想对项目负责人的信誉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必须首先要对项目申请者(负责人)的信誉(守信、失信)行为做出科学合理的界定。

所谓科研守信是指项目申请者(负责人)所做的正式承诺真实有效,按时、按质、按量地履行约定义务,并且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所有的科学研究活动严格遵守目前科技界公认的行为准则。上述定义中的正式承诺真实有效是指:项目申请书及项目计划书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有效,项目中期评估以及结题验收时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完整;按时、按质、按量履行的约定义务是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依据包括项目申请书、计划任务书与项目预算书等正式承诺,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约定的义务;遵守科技界公认行为准则是指:在基金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所有的研究活动和项目申请者(负责人)的行为必须遵守目前科技界公认的行为准则。

关于申请者(负责人)的科研失信行为,依据《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所称的科研不端行为,是指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包括:(1)在有关人员职称、简历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提供虚假信息;(2)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3)捏造或篡改科研数据;(4)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违反知情同意、保护隐私等规定;(5)违反实验动物保护规范;(6)其他科研不端行为。

为了对项目申请者(负责人)的信誉行为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按照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我们认为,关于申请者(负责人)的信誉行为,应该区分两者情况:(1)事前的信誉行为,也即申请者(负责人)在做出正式承诺时,其中所包含的信息资料是否完全真实、完整的。对于此类信誉行为,我们的解决思路是建立一套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得项目申请者有积极性“说真话”;(2)事后的信誉行为,也即申请者(负责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实际执行过程中,能否遵守正式承诺、履行约定义务,遵守科技界公认行为准则的行为。对于此类信誉行为,我们的解决思路是建立相应的机制来激励项目申请者(负责人)“努力工作”。

《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中指出,科技信用管理的基础是科技信用信息,科技信用信息包括管理对象的基本信息、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和良好行为记录信息三方面。因此,要想加强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者(负责人)的信誉管理,必须要获得项目申请者(负责人)相关的信誉信息资料。我们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全程管理,抽取出反映项目申请者(负责人)的信誉情况的基本信息、不良信誉记录信息和良好信誉记录信息,构建合适的项目申请者(负责人)在基金项目管理全程的信誉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信誉评价方法,对项目申请者(负责人)的信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建立项目申请者(负责人)的个人信誉档案,并实时动态更新。

3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项目负责人科研信誉行为关键控制点研究

1)立项申请。

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全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对于申请者而言,提交一份合格的项目申请书,意味着项目申请者必须对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格式的合规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研究方案、目标、预期研究成果的可行性进行承诺,这个阶段容易出现事前的失信行为,所以应该重点对申请书的内容的真实性、形式的合规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重点审查,这是本阶段确定申请者信誉信息的重要来源。

①内容审查。重点对申请书的内容真实性(论文、奖励、论著、工作基础、合作单位、项目组成员的时间安排能否保证等)进行审查。

②形式审查。对于申请者提交的每一份合格的申请书,其有一个潜在的承诺责任,那就是申请书在所有形式方面均符合标准的格式要求。如果出现格式不合格的,表格漏填的,合作单位无盖章,研究时间起止年月模糊不清,项目组成员没有签字等,我们则认为这是项目申请者和项目依托单位没有尽到事前承诺的责任,是一种科研失信行为。

③经费预算合理性审查。对于一份合格的项目申请书,同样具有另一个潜在的承诺责任,那就是申请书的经费预算应该与课题的内容、研究性质、成果形式、持续时间相符合。如果申报者的经费预算与项目的研究性质、项目成果形式以及项目研究的持续时间等不相符,我们则认为这是项目申请者没有尽到事前的承诺责任,同样是一种科研失信行为。

④研究方案、目标、预期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审查。申请书的研究方案、目标、预期研究成果必须可行,项目申请者应该对申请项目的立论依据、研究目标、技术路线、研究方案、工作基础等进行充分论证,应该与课题组的研究基础、研究能力相符合。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获得项目申请者的基本信誉信息、不良信誉记录信息和良好信誉信息三方面内容,据此可以建立本阶段项目申请者(负责人)的信誉评价指标。

2)签定计划书。

如果申请项目通过评审,在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员会资助项目批准通知》后,项目申请者就进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程管理的第二个阶段,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计划书》(以下简称《计划书》)。填写《计划书》的时候,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表述清晰、准确。《计划书》经过主管科学部审核批准后,将作为项目研究计划执行和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的依据。

对于基金项目负责人而言,提交一份合格的《计划书》,均意味着项目负责人要对《计划书》内容的真实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与申请书内容的相符性等方面承担承诺责任,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严格地遵循《计划书》的内容,据此进行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这个阶段的信誉管理的重点内容是:(1)事前的信誉信息审查:重点审查《计划书》内容的真实性、与申请书内容的相符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审查;(2)事后的信誉信息审查:项目的研究过程是否严格的遵循《计划书》的内容,是否据此对研究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如果项目的研究过程未按照《计划书》来执行,是否有科学合理的解释。这是确定本阶段项目负责人信誉情况的基本信息、不良信誉记录信息和良好信誉记录信息的重要根据。

3)中期检查。

基金委要求项目负责人在年度工作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进展报告》(简称《进展报告》),以此作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跟踪、管理的主要依据。

课题立项后,如何确保其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目标,这是中期管理的实质内容。中期管理是整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是项目按期顺利完成、取得预期研究成果的基本保证,因此本阶段项目负责人的信誉管理问题也是整个信誉管理体系的一个研究重点。

对于基金项目负责人而言,提交一份合格的《进展报告》,均意味着项目负责人要对《进展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当年经费使用以及下一年经费预算的合理性、与申请书内容以及《计划书》的相符性等方面承担承诺责任,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严格的遵循《计划书》的内容,据此进行研究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所以这个阶段信誉管理的重点内容是:

①《进展报告》内容的真实性。重点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的取得情况真实性审查,附件材料与研究《进展报告》的关联程度审查。

②当年经费使用以及下一年经费预算使用合理性。重点审查:(a)当年的经费使用是否遵循经费预算的计划安排。如果经费使用出现重大调整,是否有合理的理由,是否按程序报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b)下一年度的经费预算是否合理。(c)是否给出必要的经费使用情况的说明(d)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依托单位是否积极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国家审计机关和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检查与监督并提供有关资料。

③年度研究目标的实现程度,年度计划要点及下一年工作计划和调整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投入计划落实情况(人员、资金、协作单位)。

④存在的问题、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对部分探索性强的研究,有可能未获得理想结果或甚至失败,都要如实地反映,说明原因、工作状况、发展态势和建议等,供基金委管理人员或同行专家参考。

总体说来,中期检查中项目负责人的信誉信息主要包括(1)事前的信誉信息审查:《进展报告》内容的真实性、经费使用及经费预算的合理性、研究内容与《申请书》、《计划书》相符性审查;(2)事后的信誉信息审查:项目的研究进度、项目研究目标实现度、项目实际投入计划落实情况、研究计划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调整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据此确定本阶段项目负责人信誉情况的基本信息、不良信誉记录信息和良好信誉记录信息的重要根据。

图1 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项目负责人科研信誉行为关键控制点

4)结题验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验收阶段需要提供的一个规范性文档是《结题报告》,该报告要求全面反映资助项目的工作情况和研究进展,如实地体现资助项目的研究计划要点、执行情况、主要进展与成果、人才培养、合作交流、经费使用以及研究计划调整等情况,重点描述研究进展与重要的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的时候要确保“内容真实、数据准确”。

结题验收是整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过程中最后的阶段,综合检查项目是否如期顺利完成、达到预定研究目标、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同时也是全面、系统总结研究成果,并做好应用、推广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本阶段项目负责人存在结题验收的压力,也比较容易出现科研失信行为。这个阶段应该重点对《结题报告》的内容的真实性、形式的合规性等方面进行重点审查,这是本阶段确定申请者信誉信息的重要来源。

①内容审查。《结题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研究工作主要进展和所取得的成果的真实性审查,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及人才培养情况真实性审查,提交的研究成果与研究内容的关联性审查、时效性审查等。《结题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审查,主要包括:是否按照《结题报告》的要求提供完整的展示研究成果的数据资料等。

图2 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项目负责人信誉档案信息获取及更新过程

②形式审查。每一份合格的《结题报告》均要求在所有形式方面符合标准的格式要求。如果出现格式不合格的,标注不规范、几个表中的数据不相对应、一致,研究成果附件(科学技术鉴定证明书、奖励证书、专利证书的复印件),装订顺序与研究成果目录中的排序不一致等,我们则认为这是项目负责和项目依托单位没有尽到事前承诺的责任,是一种科研失信行为。

③研究计划及执行情况审查。项目是否按《计划书》进行,哪些内容作了必要的调整和变动,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进行,原因何在。基础研究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允许研究过程中出现失败,即使失败的经验也是有价值的。如有此类情况,应具体描述研究过程,总结经验,使其他研究者少走弯路。对于未按照《计划书》完成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目标、计划作了重大调整,而又没有合适的理由加以解释的,我们认为是项目负责人的一种科研失信行为,作为项目负责人的不良信誉信息。

④后期绩效评估。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特点,决定了项目负责人事前承诺的一些社会、经济效益需要在结题验收后的一段时间内才能完全体现,因此需要对研究项目的后期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这样得出的项目负责人的信誉信息才更为科学合理。此外后期绩效评估信息也是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工作业绩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也是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信誉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誉管理贯穿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要在基金项目立项、评审、实施、验收等各个环节中建立信誉管理机制,按照上述的分析,采集项目申请者(负责人)信誉基本信息、良好信誉信息和不良信誉信息,据此建立并动态更新项目申请者(负责人)的个人信誉档案,作为申请者(负责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4构建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项目负责人科研信誉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的申请者(负责人)在基金项目立项、评审、实施、验收等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信誉问题的关键控制点,遴选出能够评价项目申请者(负责人)科研信誉行为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

利用申请者(负责人)在基金项目管理全程中的信誉评价指标体系,抽取出能够反映申请者(负责人)的信誉基本信息、良好信誉信息和不良信誉信息,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项目申请者(负责人)的信誉进行科学评价,为建立项目申请者(负责人)信誉档案奠定基础。

标签:;  ;  ;  ;  ;  ;  ;  ;  ;  

科研基金项目负责人声誉评价体系研究_结题报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