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产业低碳化转型的研究论文_戚会民1

泉港区产业低碳化转型的研究论文_戚会民1

福建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0

摘要:在构建泉港区产业低碳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与标准离差法进行模糊Borda组合评价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泉港区产业低碳化转型的重点发展产业部门和重点调整产业部门;运用情景分析法预测同一产业部门在不同时期的低碳转型效果,为泉港区的产业低碳化转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转型;模糊Borda法;泉港区;情景分析

在低碳经济时代,世界各地的生产和贸易方式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为适应新的环境,各国有理由走出自己的低碳发展之路[1]。《斯特恩报告》[2]中强调延迟行动的经济成本,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那么将要花费占全世界GDP的5-20%用于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灾难性的影响。相反,如果及早采取行动,花费虽然很高,但只占全世界GDP的1%以内。Rotmans [3]等认为产业转型是在制度、社会、经济和技术相互作用下,社会子系统的结构发生多尺度、多阶段变化的过程。基于低碳转型对发展低碳经济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及研究机构对产业低碳转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严格意义上说,目前这些研究尚处于探索期,还没有形成一套通用的产业低碳转型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4]。因此,以各国或各地区的发展特色为基础对区域产业低碳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是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本研究选择在具有“中国石油化工名城”之称的泉港区为对象,对其产业低碳化转型展开了研究。从信息经济学角度来讲,如果对几种评价方法进行适当的组合,就可以利用更多的信息,降低信息的不完备性,有效地发挥几种方法的优点,弥补单一评价方法的不足使综合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5]。泉港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1′-119°01′、北纬 25°03′-25°15′。面积306平方千米,人口36万。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东临湄洲湾,南与惠安县毗邻,西南与洛江区相连,西北及北面同仙游县接壤。本文选择了泉港区26个产业部门,在对泉港区26个产业部门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Borda组合评价的综合评价模型[6-7],提出泉港区产业低碳化转型的重点发展产业部门和重点调整产业部门,并运用情景分析法预测同一产业部门在不同时期的低碳转型效果。

1 区域产业低碳化转型模型的构建

1.1 区域产业低碳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1 指标构建原则

区域产业部门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反映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的内涵,又要综合考虑经社会、环境目标对产业发展的要求和约束[8]。所以,区域产业部门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应该遵循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代表性原则。

1.1.2 指标的确定

本论文通过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转型,首先对与产业转型和低碳经济评价指标相关的78篇论文和研究报告进行频度统计分析,再根据可操作性原则和泉港区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剔除数据无法获得的指标,得到泉港区产业低碳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14个指标。

1.1.3 产业部门分类

本论文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GBT4754-2011)规定,从泉港区产业现状及《泉港统计年鉴2008-2015》中列出的泉港区所拥有的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选取了26个产业部门进行分析。

2 组合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确定之后,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评价结果。当前,国内外学者已建立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很多,根据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分为客观赋权和主观赋权两大类。由于主观赋权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而文中选择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和标准离差法运用模糊Borda 组合评价法组合评价。

2.1三种评价方法的一致性检验

文中利用Kendall一致性系数对两种评价方法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三种评价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合并。

②假设H0:三种方法不具一致性;H1:三种方法具有一致性。

③计算检验统计量

④检验假设。通过查阅χ2分布临界值表,得到n-1个自由度、显著水平为0.005的情况下的值,将该值与计算所得的检验统计量进行比较,如果查得的数据小于计算所得的数据,则接受H1假设,拒绝H0假设,即三种方法具有一致性;如果查得的数据大于计算所得的数据,则拒绝H1假设,接受H0假设,即三种方法不具有一致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计算隶属度

2.3计算模糊频数和模糊频率

2.4计算名次h的转换分

2.5 计算模糊Borda数

2.6 根据模糊Borda数FBi进行排序

2.7小结

依据评价结果认为2007年成为泉港区优势产业的代码是1、5、9、24、23这排序靠前的5个产业部门,2008年成为泉港区优势产业的是代码1、4、24、9、5;2009年成为泉港区优势产业的是代码24、23、20、9、6;2010年成为泉港区优势产业的是代码2、9、14、18、24;2011年成为泉港区优势产业的是代码2、9、23、26、24;2012年成为泉港区优势产业的是代码2、9、4、26、24;2013年成为泉港区优势产业的是代码2、9、3、24、18;2014年成为泉港区优势产业的是代码2、9、3、24、26。综上所述,2007年至2014年一直占据泉港区优势产业地位的两大行业分别是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和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3 实证分析

3.1情境分析

由于论文产业部门的综合评价值是通过加法合成得到的,同时根据不同的情景,各个指标可赋予不一样的权重。基于研究区域产业低碳化转型的目标,设计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及强低碳情景,探讨不同指标在不同情景下对泉港区产业低碳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根据组合评价结果探讨实现产业低碳化转型的战略政策。文中该部分的情景分析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

3.2 产业低碳化转型效果分析

为分析泉港区产业低碳转型的效果,本文将基准情景、低碳情景与强低碳情景下各产业部门的位次分别假设为基期、短中期与长期的转型效果,进而预测同一产业部门在不同时期的低碳转型效果。

4 结论

通过模糊Borda组合评价得出2013年泉港区产业低碳化转型的重点发展产业部门为: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9)、食品制造业(2),纺织业(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24);重点调整的产业部门为橡胶制品业(1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7),通用设备制造业(19)。通过运用情景分析法对泉港区产业转型进行了情景分析,得出泉港区各产业部门在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低碳情景下的综合评价值和排序,并预测了同一产业部门在不同时期的低碳转型效果,即随着低碳转型强度的加大,代码为26、23、20、8、6等的产业部门的总得分及排名逐渐上升,低碳发展水平也不断上升;代码为16、12、10、7、1等的产业部门的发展水平不断下降;代码为24、21、13、5、9等的产业部门发展水平保持基本不变,说明这些产业部门对产业低碳转型发展要求反映相对缓慢,表明这些产业部门很有可能是泉港区的基础产业。

参考文献:

[1]华林香.区域产业低碳化转型的研究——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2]STERN N,NICHOLAS H.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the Stern review[M].Great Britai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3]LOORBACH D,ROTMANS J.Transitions & transition manage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Governance,2010,23(1).

[4]华林香,陈雯雯.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低碳化转型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4(07).

[5]苏为华,陈骥.模糊法的缺陷分析及其改进思路[J].统计研究,2007,24(7).

[6]滕延芹,王瑞雪.模糊Borda 组合评价法在煤矿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13.

[7]孙博文,刘艳春.基于模糊Borda组合评价法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43(10).

[8]肖海平.区域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研究——以湖南省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5.

作者简介:戚会民(1992-),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低碳经济研究。

论文作者:戚会民1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  ;  ;  ;  ;  ;  ;  ;  

泉港区产业低碳化转型的研究论文_戚会民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