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其传承论文_赵延娟

浅析民族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其传承论文_赵延娟

摘要:民族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传承需要结合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精神追求等进行特色性设计。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民族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对民族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求及其传承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民族元素;建筑设计;应用形式;应用要求;传承

建筑既是民族的审美归宿,又寄托着民族的心灵,记录着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建筑设计的发展需要同民族文化与时俱进,并且随着传统民族元素的不断更新丰富。

一、民族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民族元素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和文化形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近年来民族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应用形式主要表现为:(1)用形。用形是将传统民族元素中的图形信息,放置到建筑上体现出来,使其展现出一种新的视觉效果和精神内涵。用形是将中国传统民族元素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直接应用,是一种形象直观的应用手段和理念,具有极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但是这种方式对周围环境、具体建造工艺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只有各个方面搭配合理、组合协调,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和最大价值。(2)用意方面。建筑设计中的用意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思想因素通过一定的环境构成原理和组成方式,直接应用到建筑上,使其赋予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寓意、价值取向等。用意是一种间接的应用手段,多是通过对传统图案、造型、陈设的选择和布置来实现的。

二、民族元素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要求

1、充分体现民族价值观念。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传统文化推崇《易经》,主要有天干、地支、八卦等变化多端的因素,天人合一的思想,太极,阴阳等学说都是我国广大群众的精神理念,这些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核心精神,东方文化的风水理念深刻的影响着并决定着古代建筑的设计及布局规划。例如我国古建筑代表北京故宫,其在建筑技术和艺术上都代表着着古建筑的最高水平。故宫在建筑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比如故宫的匾额楹联在不同的历史年代赋予了不同的名称,有不同的寓意,如今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清朝顺治帝改名的,寓意是“和”,嘉靖年代皇帝视皇权为至高无上的权利,曾改名为皇极、中极、建极,其他历史朝代也都赋予顺应当时文化理念的名字,风水文化虽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有其无法泯灭的思想和很多科学内涵,这些对于建筑的设计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2、加强传统设计思想与现代理念的融合。传统文化中的意象思维对建筑设计影响很大,意象思维是从具体的直观形象找到其象征意义,有如诗情画意的特点,为了最大程度的交流思想,提高审美品位,做出有深度有高度的设计,要转变思想,在建筑设计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融入现代文化理念。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才能使传统的设计理念更专业化,立体化,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我国传统文化因子以及找出其局限性,注入新的文化因子,为建筑找到明确的可靠的理念依据。古代的生态学认为,建筑如果能顺应自然,达到天人合一,则天时地利人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表现传统民族文化象征意义。比如中国特有的龙文化,龙文化已经渗透入我国的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是生老病死都已经打上了龙文化的烙印,有龙文化的视角,龙文化的审美观念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凝聚与沉淀,已经深深扎根于各行各业和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中。在我国的建筑设计中也渗入了龙文化的观念。故宫的建筑设计参考了 《倜礼?考工记》。在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人们凡事遵循“礼制”,没有礼制就没有秩序,“礼制”是当时文化的核心,反映了人们的需求与文明。在建筑上,人们用对称的方式体现出了这种“礼制”文化,如故宫中“五门”与“三朝”,“前朝”与“后寝”,这些都是古代封建礼制的体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五行学说认为树木有生死枯荣,人们自然联想到生命,于是“木”有了阳性的说法,也因此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多以木结构为主,在科学发达的今天,有了取代木材的建筑材料,但是也不难看出人们更加喜爱环保的木质结构的建筑和装饰。这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延伸。

4、结合世界各国设计风格。传统文化元素被提取,巧妙的渗透融入建筑中,符合现在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相融合。西方人与东方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文化理念不同,西方人注重外在表现,如模仿,造型,特征等,而东方人注重内在感受,如空间技术感染力度等,现代的建筑正在向国际接轨,建筑的空间对比,韵律,比例,衔接,层次等都是中西合璧的结果。建筑设计不但要传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挖掘古建筑遗传的精华,而且要与国际化接轨,协调好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关系,融入国际化的文化元素,这样才能为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才能设计出传世的建筑精品。

三、民族元素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传承

民族元素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传承主要表现为:(1)做好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古建筑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基础和前提。传承传统建筑保护工作必须保留具备较高艺术参考价值的传统建筑,近些年来有关部门连续加大传统建筑的文物保护工作,保障设计者能够拥有丰富的参考作品,从中提炼自身所需要的设计内容,进而推动自身建筑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2)传承必须从人才培养阶段开始,通过完善和发展建筑设计教育体系以及教育内容,全面系统的阐述、讲授中国建筑文化和建筑传统的重要性,鼓励师生重视起民族传统元素的融合,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国家民族化建筑设计事业的进步。(3)建设具有民族地方特色以及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以建筑为文化继承的载体,在此基础上推动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设计工作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设计如果脱离民族发展的文化观念,不论其设计包含多少科学和文化因素,都很难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念,更难体现其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因此对民族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其传承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钢.浅谈建筑的民族化[J].建筑论坛,2011(12).

[2]尹航,李慧希等. 试论中国建筑的“民族化”[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

[3]古武,唐科.浅析我国建筑设计民族传统的传承及问题[J].城市建筑,2013(08).

论文作者:赵延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  ;  ;  ;  ;  ;  ;  ;  

浅析民族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其传承论文_赵延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