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素质教育与儿童独立性和持久性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论素质教育与儿童独立性和持久性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浅谈素质教育与幼儿独立性、坚持性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立性论文,浅谈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幼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现代化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发展素质教育已成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共识。

所谓“素质”,就是指人原本就有的品质。“原本”指什么?是与生俱来的吗?当然不可能。以唯物教育观的角度分析,它只能是受教育者比较早(但一定是后天)形成的品质,或在某种教育实践之前已形成的某种品质。那么,可否这样推论:素质教育不但是要注重人的个性品质教育的体系,还应当是注重早期教育,并且前后阶段紧密配合的教育体系。做为个性品质重要内容的独立性与坚持性,在幼儿受教育中,尤其应当早加关注,即在幼儿阶段就要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和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确是先生集毕生研究的真知灼见!为什么“教是为了不教”呢?尽管它内容丰富,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但是否仍可阐释为:在教育中培养孩子形成独立求学求生的知识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能够离开教师、家长的庇护、辅导而“放单飞”。这就是说独立性、坚持性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视为教育目标之一,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年来,缺乏独立性与坚持性,在幼儿的个性品质培养中,已成了越来越突出的矛盾。许多孩子在生活上离不开家长,在学习上离不开老师。对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缺乏坚持干下去的勇气和信心,甚至本应该很有兴趣的业余爱好,也较难坚持到底。这样就使他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呈消极发展趋势,进而形成知识积累与能力增长之间的障碍,对孩子终生学习成长都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

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缺乏独立性和坚持性的消极的个性品质一旦形成,再从教育教学诸方面进行纠偏、补课,虽然投入精力更大,也往往见效甚微。事实证明,受教育者若不在幼儿时期及时进行独立性和坚持性的个性品质培养,其不良后果将追补莫及。

笔者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在多年幼教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切实抓紧对幼儿独立性与坚持性的个性培养,是我们幼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当视之为“多出人才,早出人才”的基础教育工程。下面就培养幼儿独立性与坚持性(以下简称为“二性”)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1、二性是幼儿个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属于意志品质的范畴。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因此,幼教工作要通过教育,让儿童懂得:做事要靠自己,要每一件事都能坚持到底,这是一个人有本领的表现。不能够一遇到困难就向别人求救,更不能碰上困难畏惧不前,甚至向后退缩。应培养儿童勇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鼓励幼儿争当不怕困难的小英雄。

2、二性要安排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教育过程中, 它不能象搞运动一样“常变常新”、“一曝十寒”,也不可希冀它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它的培养教育工作,本身就需要有坚持性,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操之过急,只会拔苗助长。在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不是对孩子进行知识灌输,而是对他们进行意志、行为的培养、训练。要求教育者必须有耐心,有韧性,持之以恒。

3、二性的形成不是孤立的, 它们存在于幼儿整体的综合素质之中,与幼儿的其它个性品质相互平衡、相互作用,甚至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因此,在整个培养教育过程中,必须通观幼儿个性品质的整体状况,辩证地、全面地施教,不可单打一,偏废哪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整体教育。

4、二性的教育过程,同其它过程一样要遵循教育规律, 按照科学的教育原则、教育方法进行培养教育活动。比如,它既然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就不能用应试教育“一刀切”的办法,不能用一个标尺要求所有的幼儿,要“因材施教”,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要考虑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违背了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挫伤了幼儿心理,无论是怎样的“好心”,都只能在培养二性中南辕北辙,事与愿违。

怎样培养幼儿二性的个性品质呢?

1、要鼓励小朋友大胆地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这里, 首要的条件是要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要求幼儿不要只会模仿教师,要敢于大胆自由表达自己的意志。陶行知先生曾大声疾呼:“失掉自由,不能成人!”儿童有了充分的自由,才可能独立地想,独立地做,才可能形成培养二性的心理基础。当前幼儿园的活动区教育,是培养二性最重要的途径。

2、二性的培养,要在整个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中进行, 不能只当做一门课程或一种游戏,孤立地、单一地进行。要在全体幼教工作者中形成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的合力。

3、要主动为幼儿创造做“小主人”的环境和机会, 尽量为幼儿创造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在一切活动中,除了提倡团结、友爱、互助之外,还要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就要做好”。

4、在二性培养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以考虑为幼儿设置刺激、 压力和困难,但程度必须适当。过轻则无刺激效应,过重可能产生厌惧心理。同时,要适当提供给幼儿通过努力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要知道,幼儿自己战胜困难,取得胜利之后形成的自信心和喜悦感,远远胜过老师凭空表扬产生的喜悦心态。

5、还要坚持注意一点:保护那些胆小、自信心不足、 能力不强的孩子。既要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保护他们不要受到心灵的挫伤。使这些幼儿在教师有分寸的积极的保护下,由被动逐渐转为主动,进而成功地培养出二性的个性品质。

标签:;  ;  ;  ;  ;  

论素质教育与儿童独立性和持久性的培养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