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比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婷

浏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湖南浏阳 410300

【摘 要】目的:探究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中应用罗比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2月间接收的80例进行相关治疗并需要进行麻醉的患者进行分组,充分征得患者同意,并且分为两组,分组可按照随机序号法进行,常规硬外膜麻醉(EPI)为对照组,罗比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NER)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麻醉阻滞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不及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比观察组0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过程中使用罗比卡因,并且通过我们临床观察发现,药物使用后起效较快,同时不会对患者产生过多的不良反应,用药相对安全,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关键词】罗比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临床效果

临床多数治疗或干预在进行的过程中,由于会产生一定的疼痛或反应,因此需要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相应麻醉阻滞,使得顺利且平稳的度过围术期,为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临床中采用的麻醉阻滞方法较多,但对于不同患者均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选择相对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中进行使用,就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次我们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2月间接收的80例进行相关治疗并需要进行麻醉的患者进行分组,按照患者分组分别实施不同麻醉阻滞方法,旨在提高其临床效果,同时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现将详细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2月间接收的80例进行相关治疗并需要进行麻醉的患者进行分组,充分征得患者同意,并且分为两组,分组可按照随机序号法进行;两组共80例患者中不包括患有严重器官衰竭等疾病或精神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80例患者中不包括依从性较差者,同时不包括对本次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80例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充分知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3.5-76.5岁,平均年龄63.15±2.15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53.5-75.5岁,平均年龄6.24±2.21岁;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硬外膜麻醉(EPI),即在患者的腰椎间L3-4进行硬膜外穿刺,同时根据患者的体重、身体状况等因素注入罗比卡因,待到患者的睫毛反应消失后即可进行手术;同时需要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必要时可以取适量药物进行追加[1]。观察组采用罗比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NER),首先根据患者的体重情况选取适量芬太尼进行静脉慢注,一般剂量在70ug左右,起到一定的镇静作用后对患者进行腰丛-坐骨神经的穿刺,腰丛注射药物的点为患者脊柱中间线和髂脊最高位连线处,可根据患者情况向术侧开4cm左右的穿刺点;坐骨神经注射药物的点为患者骶髂关节、股骨大转子及骶裂孔三点作标记,在前两者连线中点作垂直线,与后两者连线交点[2]。将药物注射点确定后取罗比卡因(浓度为0.5%)于每点各注入约25ml,同时对患者情况进行密切观察。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麻醉阻滞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进行记录;对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比较两组所得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用 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计量资料,同时采用t进行检验,检验后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麻醉时间比较

观察组麻醉阻滞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在对患者进行麻醉阻滞的过程中,临床中可选用多种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但由于对不同患者会起到不同的干预效果,因此在麻醉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选取临床情况较好,且相对安全的方法。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出现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在临床接受相关干预的效果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的方法也就很难再满足临床的需求,这也同时激励我们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本次我们对我院80例麻醉患者进行分析干预,对照组所用硬外膜麻醉使用后对于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交感神经的传出纤维受到阻滞后会使患者的血管容量扩张,血压下降明显,同时患者会伴随出现较为明显的不适感觉,因此效果平平。罗比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首先对患者的注射药物点进行寻找,然后对患者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罗比卡因的给予,用药后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首先对患者的感觉神经进行麻醉,然后干预到患者的运动神经,药物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可以避免在手术的过程中追加药物,因此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为追加药物操作而带给患者的不良反应;通过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后可以避免药物在患者的全身或局部进行弥散,而带给患者的其他不适,药物的使用针对性更强。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的临床情况,即血压、心率等均是用药后的重要所在,如果患者的情况变化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干预,减少因为用药而产生的严重不良事件。本次研究结果中,对照组麻醉阻滞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不及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比观察组0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说明,罗比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过程中使用罗比卡因,并且通过我们临床观察发现,药物使用后起效较快,同时不会对患者产生过多的不良反应,用药相对安全,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郑建宇.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应用比较[J].吉林医学,2015,36(7):1433-1435.

[2]黄海明,蔡宏伟,罗建伟,等.不同浓度和容量的罗哌卡因在老年患者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中的应用[J].新医学,2015,46(1):24-28.

论文作者:张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5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  ;  ;  ;  ;  ;  ;  ;  

罗比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