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效益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速度论文,国民经济论文,正确认识论文,效益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组)
一、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状况和问题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使中
国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从根本上说,当前我国仍然处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自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即集中财力物力进行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相继建成了一大批重大项目,
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地区生产力布局也逐步展开。国家经济总量和实力增强,许多主要工农
业产品的总产量居于世界前列。这对于巩固国家独立,奠定工业化基础
,增强综合国力,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要,都起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
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主要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一部分现代化工业
,同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平很远的工业同时并存;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
区,同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
科学技术,同普遍的科技水平不高、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的状况,同时
存在。从总体来看,与上述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我国经济
发展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粗放经营、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效益较低的路
子。长期以来,在经济建设中,主要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搞了不少“
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主要靠高投资、高积累,
以支撑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主要靠资源的多占用、高消耗,不注重降低
成本,忽视经济效益;主要追求产值增长速度和产品数量的增加,不讲
究品种质量,产品附加值低。尽管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
起过重要作用,但长期沿袭这种外延式、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已带来了
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一)投入多、产出少,经济效益低。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总的宏观经济效益比过去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主
要靠粗放经营,不少方面的经济效益指标下降。据测算,反映全社会经
济活动投入产出关系的社会净产值率(国民收入与社会总产值之比),
1992年比1978年下降11.21个百分点。 根据国际通用的边际资本产出比
测算,每增加一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当年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六五
”期间为3.2亿元,“七五”期间下降到2.2亿元。因此,国民生产总值
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从企业经济效益来看,独
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1980年为25.2%,1993年下降到10.3%
;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税,1980年为25.6元,1993 年下降到15
(二)技术进步缓慢,生产工艺设备落后。
由于偏重于铺新摊子,忽视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投入,致使我国技
术水平提高不快。据统计,我国企业的技术装备大多处于六七十年代水
平,工业企业设备近1/5已经老化,超期服役率近40%。 机电行业中主
要机械产品达到世界70年代末、80年代初水平的只占1/3, 达到目前世
界水平的只占5%,所需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主要靠进口; 以集成电路
为代表的电子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三个发展阶段。冶金工业技术装
备水平比国外先进水平落后25—30年以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淘汰的
平炉炼钢工艺,在我国钢生产中仍占15%的产量比例,连铸比世界平均
为70%,我国只有40%。其他主要行业技术水平和工艺设备也比较落后
(三)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社会产品中物耗所占比重过高,而且不断上升。工业物耗占工
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64.9%上升到1985年的67.4%,1989年进
一步上升到71.7%。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为日本的6倍、 美国
的3倍、韩国的4.5倍。钢材、木材、水泥等三材的消耗强度,分别为发
达国家的5—8倍、4—10倍和10—30倍,比印度也高出2.5倍、2.8 倍和
3.3倍。在农业方面,水、肥利用效率低。 发达国家大多是喷灌和滴灌
,而我国仍主要是大水漫灌,跑水、漏水严重。我国化肥有效利用率仅
为30%,比发达国家低一半左右。水、土、森林资源被加速消耗,部分
地区水土流失和沙化加剧。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全国500 多个设市的城
市中,大气环境质量全面符合一级标准的不到1%。
(四)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差、附加值低。
产业结构层次低,重化工业、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小,一般
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与基础设施、基础工业的“瓶颈”制约并存。目
前棉、毛纺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只有75%;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卷
烟、汽车和普通机械等生产能力闲置约1/3—1/2。不少行业的企业规模
过小,特别是汽车、石化、钢铁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行业,生产集中
度过低的问题十分突出。我国有汽车厂家140个,1994 年汽车年产量仅
为140万辆,80%的厂家不足1000辆。而日本、美国等国家, 一家汽车
厂年产量一般都几十万辆,甚至几百万辆。世界上炼油工业生产规模平
均年产500万吨,最大炼油厂年产3000万吨,而我国116个炼油企业平均
规模仅为167万吨。地区产业结构也在低水平上趋同。 由于产品质量低
,几个不顶一个用,造成大量浪费。近几年一次产品合格率仅为60%,
加上形形色色假冒伪劣产品,每年损失产值达几千亿元。我国煤炭、原
油、发电量、钢、水泥、化纤等重要原材料产量已位居世界前5 名之内
,但由于加工深度浅、附加价值低,工业增加值却排在世界第12位。
(五)多次造成投资需求膨胀,经济总量失衡。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过经济总量失衡,究其原因,都是
主要由于片面追求增长速度、新上项目过多、建设规模过大、投资需求
膨胀引起的。例如:1958—1960年,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扩张,造成总
量失衡,经济出现大的波动。1978年经济速度比上年增长11.7%,固定
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2%,造成经济生活紧张,被迫进行调整。1985年
、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4.7%和12.8%,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38.8%、23.5%,使经济关系绷得过紧,通货膨
胀加剧。1992年和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3.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42.6%和58.6%,造成财政赤字
扩大和货币发行过多,导致通货膨胀严重。尽管这些时期的客观条件和
思想条件不同,但经济增长速度偏高、投资过分扩张所产生的问题是一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付出的代价太
大,而且由于片面追求数量增加和产值速度,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没有
得到相应提高。
经济增长方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受到经济发展阶段和水
平、经济运行机制和体制以及经济建设思想的制约和影响。在建国以后
的一段时期内,为了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扩充地
区生产力布局,增加商品数量以解决市场匮乏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
主要采取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是无可厚非的,也是不可逾越的。问题在于
,在经济规模和总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仍然沿袭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就必
然会带来多方面的不良后果。
二、今后十五年要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提高国民经济素
质和效益的关系
(一)要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
今后十五年,我们要努力使经济上一个新的大台阶,关键就看能不
能争得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保持较
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必要的,这有利于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特别是有利于扩大劳动就业
,有利于整个经济社会各方面事业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经济增
长速度过高也往往带来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如前所述,多次造成投资
需求扩张,经济总量失衡,导致通货膨胀。为了避免经济波动过大,就
要选择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综合分析建国以来特别是“七五”“八五
”时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状况,可以看出,我国GNP 的增长速度以不
超过10%、不低于5—6%为宜。据测算,如果1995年我国GNP 实际增长
速度为10%,GNP达到4.8万亿元,“九五”、“十五”、“十一五”五
年计划期间GNP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8%、7%,按不变价格计算
,到2000年,我国GNP将达到7.4万亿元;到2010年,GNP将达到15.3 万
亿元,是1995年的3.5倍,人均GNP10600元,是1995年4000元的2.5倍多
。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会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会进
一步缩小我国同发达国家、同周边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差
距,也为今后较长时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样的增长速度
又不过高,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需要讲效益、讲质量,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变化的经济
今后十五年,一方面,我国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参与国
际竞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市场竞争的法则,不仅是数量的较量,更
是质量和效率的较量。我国目前许多行业、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很
差,一些技术密集型的产品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为了使我
国经济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大幅度提高技术水
平和产品质量,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和换汇能力。另一
方面,从国内发展来看,由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转向第三步目标,
是经济成长阶段性的转变,不仅要求经济总量和规模的扩大,更要求质
量和效益的提高。在国内市场需求方面,城乡人民消费选择性增强,既
要求数量的满足,又要求提高质量、档次,增加品种、花色,扩大消费
领域。因此,为了适应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变化和提高现代化水平的要
求,必须要有经济效益好、经济运行质量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三)需要从实际出发、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速度。
为了利用好当前国内外的良好机遇,实现今后十五年的发展目标,
我国经济仍要保持快速发展,但是我们要求的快是有条件的。第一,必
须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注意量力而行,搞好综合平衡的经济增长。有条
件的地方,就尽可能搞快点;条件暂不具备的,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快
起来,不要一讲加快发展就一哄而起,走到以往那种忽视效益,片面追
求产值速度,争相攀比,盲目上新项目,一味扩大建设规模的老路上去
;第二,必须是老老实实计算出来的、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速度,既无
虚报浮夸,又是指标科学合理的增长速度,要最终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
的实际提高上。只有这样的速度才真正过得硬。
三、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关键在于转变传统的经济增
总的看来,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高,从1979—1994年
GNP年均递增9%以上,其中有些年份在10—13%左右,成为中国近代史
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但是,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较差,关键
在于至今仍基本在沿袭着外延式、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为
了实现经济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应当是:
——从主要依靠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建设规模,转变到主要
立足于现有基础,把建设的重点放到现有企业的改造、充实和提高上。
——从主要依靠增加大量资金投入,转变到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
的质量和使用效率,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从主要依靠增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消耗,转变到主要依
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降低消耗,减少浪费,
使同样的物力、人力消耗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从主要依靠经济规模扩张,转变到主要依靠结构优化升级、实
现规模经营、合理布局生产力,提高结构优化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区
域分工效益;
——从主要追求产值速度和产量数量,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注重产品质量、性能和品种,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价值和市场占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显著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仅是
有效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顺利实现今后十
五年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使国民经济登上一个新的大台阶的必由之路
;同时,又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性任务
(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思路和途径。
1.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提高经
济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今后十五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和要求是:(1)从一、
二、三产业关系看,应当大力加强和提高第一产业,巩固农业的基础地
位;调整和充实第二产业,加速由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加
快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提高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争取到2000年
,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4年32.7%上升到40%左右。(2 )从基础设施
、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关系看,主要是加强和充实能源、交通、通信等
基础设施,使之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逐步现代化相适应;加工工业主
要是通过加大改组、改造力度,显著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产业组织水平
以及产品质量水平和加工深度。(3)从加工工业内部关系看, 着重加
强技术装备工业,大办振兴机械、电子、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支柱产
业,使其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成长链。(4 )从传统产业与高技
术产业的关系看,积极开发高技术产业,不断提高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
比重,并大力运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2.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重要基地和主力军作用。我国现有企业特别
是几十万个大中型骨干企业,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依托。立足现有基础
,扩大社会再生产,比新建同样的企业具有投资省、耗费低、见效快的
优势,还可以带动和促进机电工业上水平。必须把立足现有企业、提高
现有企业的总体素质和水平,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指导方针。一是能够以
现有企业为依托,通过改建扩建提高生产能力的,就坚决不再另行布点
、铺新摊子。二是加快改革、兼并、改组步伐,盘活资产存量,实现现
有资产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现有资产重组效益。三是强化企业技术改
造,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大规模进行工艺设备更新,提高企业技
术装备水平,提高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起点和水平。四是抓紧组建跨
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九五”期间, 每个行业都应培养出3
—5个技工贸一体化、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首先要抓好关系国计民生、关联度大的1000个左右大企业,实现“强弱
联合”、“强强联合”、“东西联合”,使它们成为行业的排头兵。五
是各个行业都要制定行业技术进步和改组、改造规划,明确提出现有企
业技术改造和采用先进技术的标准和时间要求,限期淘汰落后的技术和
设备,缩短设备更新周期。
3.加速科技进步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显著提高整个经济素
质和效益、提高生产力质量和水平的根本途径和动力源泉。今后十五年
,必须把科教兴国战略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应当提出一个明确的
要求,所有的生产、建设、流通领域和各个环节,都要把提高科学技术
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放在首位。力争到本世纪末使科技进步对整个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最重要的是,通过深化改革,加快经济
科技一体化进程,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力争使科技成果转
化率由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50%以上。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
业的要求,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积极选用工业生产和建设的关
键性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的周期。特别要重视用现代技
术武装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加速实现经济和社会管理的信息化、自动
化和智能化。切实抓好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费和创新,着力提高自
主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努力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
开发的主体。切实加强科学管理,改进行业管理,强化企业管理。大力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对于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
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意义,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切实合理调整和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要在合理确定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前提下,大力调整投资结构。一是根据上述优化产
业结构的要求,确保重点产业、行业的投资需要。新增加的投资优先用
于在建项目,用于现有企业的填平补齐,尽快形成综合配套的生产能力
。二是较大幅度地提高全部投资中用于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比重。
“九五”期间技改投资的比重, 建议从“八五”预计占全社会投资的1
8.6%和占国有单位投资的25%,分别提高到25%和35%左右,2010 年
分别提高到40%和50%。三是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科学技术
和教育投资的比重。四是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特别要严格控制低水平的
重复建设。对不同行业要规定不同的资本金率和资产负债率。所有新建
项目都应保证必要的资本金和铺底流动资金,不能留有缺口。
5.注重发展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今后十五年必须把发展规模
经济作为一项重大举措。无论新建企业还是现有企业,凡是有规模经济
要求的,都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经济规模标准、技术标准,实现规模经营
,要突出抓好机械、电子、汽车、石化、钢铁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行业
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不符合规模经济要求的,新建项目不予立项。要
通过企业横向联合、纵向联合和综合联营,提高现有企业组织程度。国
外经验表明,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市场发育不成熟,要尽快缩短资本集
中和积聚的时间,不能完全靠市场“无形之手”去形成规模经济,在重
视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的同时,还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重要作用。
要通过政策引导、择优扶持,集中力量在具有产业规模经济要求的行业
中,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6.实施资源节约型发展战略。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应当是资源合理
利用并且消耗低的经济增长。实施资源节约型战略,是转变经济增长方
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采取以下重要措施。一是
要把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作为实现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国策
。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推行综合开发,加强综合利用。逐步理顺
资源性产品价格,建立资源更新的经济补偿机制。二是生产、建设、流
通和其他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都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和合理利用
资源,十分注意节水、节能、节材、节地,千方百计减少资源的占用和
消耗,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都要明确制定具体目标,使经济增长更
多地依靠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来实现。三是广泛采用节能、节材的新设
备、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限期淘汰耗能高、耗水量大的落后工艺
、技术和产品。特别要抓住重点,集中突破。据有关专家测算,到2000
年,如果将目前企业普遍使用的风机、水泵全部采用变频调速技术,并
且解决运行中的匹配问题,则可节电30—40%(约700亿千瓦时); 普
遍推广节能灯,也可节电600—700亿千瓦时。仅风机、水泵和节能灯的
节电潜力,就相当于目前全年发电量的15%左右。四是通过加速科技进
步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例如,提高商品动力煤入洗率
,以提高煤炭利用率;扩大连铸比,淘汰现有平炉并改造轧机,以增产
和节约钢材。
7.实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综合配套政策和法制措施。我国经济增
长方式转变之所以进展不明显,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系列相
互配套的政策,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今后,必然靠明确
政策导向,靠强化法制,推动和保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是要完善国
家产业政策。根据今后十五年经济发展趋势和提高经济素质与效益的要
求,明确提出需要鼓励、支持、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产品,引导结
构的调整优化。二是制定区域经济政策。促进各地区发挥优势,各展所
长,选准重点,合理分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引进、重复建设和产业结
构雷同化。三是充分运用税率、利率、贴息和价格杠杆以及加速折旧等
政策,用利益机制激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动力。四是围绕经济增长方
式的转变健全法制。要通过立法,确保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健康成
长;通过立法,限制盲目布点和重复建设;通过立法,确保技术改造的
投资不断增加,缩短设备更新周期;通过立法,确保实现规模经济,促
进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通过立法保护资源,限制、淘汰高能耗、高污
染的工艺、技术、设备、产品;通过立法,确保企业加强职工培训,提
高劳动者素质。总之,要通过立法限制粗放经营、鼓励集约经营。
8.建立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指标体系和评价、考核标
准。实行与发展市场经济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的经济指标和评价
、考核标准,一是坚持取消那些助长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数量增长、攀
比产值速度的指标,强化和增加有助于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加速技术
进步、优化结构的经济指标;强化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和资产运营状况的
财务指标体系和价值量指标体系。二是在研究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的经
济指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变化,考虑转变增长方式对供求总量
和结构的影响,使计划指标的预测和制定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把各方
面的主要注意力引导到走集约经营的路子上来。三是评价地区、部门、
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成绩大小,考核干部的政绩,应该主要看经济增长的
质量和效益,不能只看数量、产值;奖励、提拔干部都要与抓经济质量
和效益挂钩,不能以争到了多少投资和上了多少项目为标准,对项目决
策失误、造成严重损失和浪费的,要追究责任,不能异地作官。
9.深化改革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体制条件。加快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转换经济机制,理顺基本经济关系,这是加
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最根本途径和最重大措施。粗放性经营方式,是
同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密切相关的。只有加大改革的力度,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才能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全面推进各项改革的同时,特别要抓
紧搞好以下几方面改革:一是坚决打破地区、部门分割现象,建立统一
的和有序竞争的市场,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二是深化
投资体制改革,强化投资主体的风险约束机制和责任制;三是健全市场
竞争机制,大力促进公平、公平竞争,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对优化项目布
点,提高质量、效益,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
(三)加快形成新的速度与效益统一的经济增长机制和格局。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未能相应增长和提高,有其
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一是在思想上,对既要快速发展又要提高经济效
益缺乏足够认识,缺乏自觉性和紧迫感。尽管党中央早有明确要求,但
是依然相当普遍地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重投资轻产出
的倾向,以至中央的正确决策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二是在计划经济
体制下,由于主要靠政府计划分配资源,吃“大锅饭”,在局部利益驱
动下,助长了争投资、上项目、互相攀比速度等行为,不讲究效益、质
量,不顾及市场需求,乃至造成积压与短缺并存的状况。三是在经济管
理工作中,缺乏明确和相互配套的推动速度与效益统一的政策措施,未
建立起有效的制约机制和调控手段,使片面追求产值速度、轻视忽略经
济效益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在客观上使经济发展速度
与效益的统一成为必然要求,同时也为形成速度与效益统一的经济增长
方式提供了体制基础和良好条件。为了实现今后十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
宏观战略目标,我们不仅要抓住当前国内外的良好机遇,力争实现国民
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更要珍惜和利用好机遇,加快实现经济效益和
质量的提高。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真正更新观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需要,顺应国际竞争的大趋势,抓紧从投资管理体制、产业政策
、财政金融政策、科技政策、商贸政策以及法制保证等多方面研究采取
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速形成速度与效益统一的制约机制、竞争机制
,从而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尽快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
效益水平。*
标签: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规模效益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建设投资论文; 规模经济论文; 扩大基础论文; 关系处理论文; 经济学论文;